首页 > > 2306

阿列克謝耶維奇 用筆築起「時代苦難的豐碑」

2015-10-12
来源:香港商報

    

阿列克謝耶維奇

 
  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2015年10月8日下午1時,瑞典學院將201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67歲的白俄羅斯女作家、記者S.A.阿列克謝耶維奇。諾獎評委會開獎人、瑞典皇家學院常務秘書薩拉·丹尼爾斯(Sara Danius)評價稱阿列克謝耶維奇是一位「非凡的」作家。瑞典學院授予其頒獎詞是--「她的復調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與勇氣的紀念。」
 
  以紀實書寫人性 獲諾貝爾文學獎
 
  1948年生於烏克蘭的阿列克謝耶維奇,畢業於明斯克大學新聞學系。其父親是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新聞專業畢業后,阿列克謝耶維奇成了一名記者。她以自己的寫作手法開啟了一種「新的文學品種」--文獻性的「口述小說」。以與當事人訪談的方式寫作紀實,記錄了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切爾諾貝利事故等人類歷史上重大的事件,描繪了成千上萬的男人、女人、孩子,通過一個個前蘇聯的個體人像,用自己充滿情感的角度還原歷史事件,帶我們走進一段段充滿情感的歷史、靈魂的歷史。她描寫前蘇聯歷史的作品奠基於對見證者的眾多采訪,她認為自己的寫作從未離開蘇聯。薩拉丹尼爾斯表示:「在過去三四十年當中,她一直在記錄著前蘇聯的一個又一個群生人像,但她記錄的不僅僅是事件的歷史,更是情感的歷史。」
 
  阿列克謝耶維奇被公認為是記錄蘇聯解體的一位偉大的編年史作家、一名勇敢的啟蒙者。1981年,她用5年時間寫完了《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發表在一本文學雜誌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跑了200多個村莊,采訪了數百名曾經參加和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聯女性,戰士、游擊隊員和后勤人員,整本書就由這些采訪構成。這本書奠定了她獨特的寫作風格。1985年,此書在中國翻譯出版,銷售超過200萬冊,譯者呂寧思評價說,「這是一本痛苦的書,也是一本真相的書。在閱讀原文并譯成中文的過程中,我屢屢被其中觸目驚心的內容和人性細節所震撼、所感動,甚至為之而難抑淚水。」
 
  在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自半個多世紀前伯特蘭·羅素、溫斯頓·丘吉爾獲獎后,再沒有非虛構小說作家獲獎,阿列克謝耶維奇得獎可謂具有里程碑意義。接受瑞典電視臺采訪時,阿列克謝耶維奇表示對於此次獲獎感受「復雜」,「這個獎喚醒了人們對於俄羅斯歷史上偉大作家的回憶。」她說獎金將會為其用來「買下自由」,「我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寫我的書,可能5年到10年,我很高興現在有自由可以專心寫作了。」好友白俄羅斯政治家安得烈·桑尼科夫贊嘆其為「藝術家」,表示「她是一個偉大的人,你可說她的作品是非虛構作品,但它們讀起來比虛構作品更吸引人。她很擅長采訪。她從不回避難題,并以精準的筆調書寫人性。」
 
  藝術可以撒謊 但記錄永遠不會
 
  對於自己的寫作,阿列克謝耶維奇說:「我不只是記錄一段歷史事件,我寫的是人類感情的歷史,在經歷歷史時的人們的想法、理解和記憶。人們相信什麼、懷疑什麼、希望什麼、又在恐懼什麼?這些內容不可能憑空想像。藝術可以撒謊,但是記錄永遠不會。」她表示自己一直在尋找一種適於觀察世界的文學類型,「可以表達我眼之所見和耳之所聞。
 
  最后選擇了一種人類可以為自己發出聲音的方式。真實的人在我的書中談論那些他們所處時代中的事變,當每個人把關於自己生活的故事口頭敘述出來時,他們就一起記錄了一個國家的歷史。」
 
  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作品已在19國出版,其中在中國出版的有《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來自切爾諾貝利的聲音》、《鋅皮娃娃兵》等。翻譯過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作品《鋅皮娃娃兵》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高莽,對於阿列克謝耶維奇成為諾獎得主,表示:「這是她應得的。」高莽表示,阿列克謝耶維奇作品最大特色和魅力在於「真實、文字樸實和具有現實意義」,「她通過采訪真實還原戰爭中的小細節,寫出了最真實的戰爭。她的獲獎會讓更多人開始關心世界大事,開始關注人類道德觀念的本質。」
 
  阿列克謝耶維奇的新書《二手時間》(Second-hand Time)中文版將於2016年出版,講述俄羅斯過去20年的歷史。阿列克謝耶維奇追溯了蘇聯和蘇聯解體之后的歷史過程,讓普通的小人物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為這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賦予了人性的面孔,從而展現出身處歷史的轉折,讓俄羅斯人重新發現世界,世界也重新認識俄羅斯。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