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北京文學藝術品展覽現場
第三屆北京文學藝術品展示會邀請了瓷器、字畫、珠寶等專家現場為市民鑒寶。
中新網北京10月14日電 (記者 曾鼐)燕京八絕、文房四寶、詩詞書畫……第三屆北京文學藝術品展示會14日在京開幕。除了濃濃的京味兒文化,本屆“藝展會”還特設專門區域展示天津、河北、南水北調水源地藝術家的大作,并邀請瓷器、字畫、珠寶等專家現場為市民鑒寶。
第三屆北京文學藝術品展示會以“藝術北京、成就夢想”為主題,由北京市文聯主辦,今天在中華世紀壇南廣場開幕,持續至19日;共展示了來自文學、美術、書法、攝影、民間藝術五大藝術門類的2000件文學藝術作品,來自300位文藝工作者。
走進展廳,文玩字畫、玉石珠寶、茶道舞蹈等一應俱全,2000件藝術作品涉及文學、美術、書法、攝影、民間藝術五大藝術門類。在今年新增的“燕京八絕”展區內,42件宮廷藝術品尤為引人注目。
“燕京八絕”包括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花絲鑲嵌、宮毯、京繡八大工藝門類,是最具老北京文化特色的藝術瑰寶。
“這件雕漆用了四年才完工“。指著門口的一個高2米的雕漆屏風,中國雕漆大師李志剛向觀眾講解著雕漆工藝。作為京城工藝的“四大名旦”之一,雕漆已有千余年歷史,是一種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紋的技法。
“刷18層漆才是1毫米”。李志剛介紹,雕漆的工藝復雜,種類繁多,涉及雕、打磨、剖光等諸多工序。“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這項工藝”。
而另一旁,一件件靚麗的京繡提包、領帶引得不少人圍觀駐足。今年60多歲的于美英,7歲起便開始學習京繡。在她看來,作為一種宮廷繡,京繡嚴格遵循“圖必有意、紋必吉祥”,不僅在圖案內容、色彩上有嚴格的規范外,在針法的分布上等也有一些固定的程式和工藝要求,有著較為獨特的藝術價值。
不過她坦言,如今的京繡在圖案、主題的選擇上更為寬泛,不少作品也更貼近百姓生活。“但無論如何創新,技法不會變,希望能有更多人傳承民族藝術”。
除了豐富的藝術品,本屆“藝展會”還聯合《拍寶》欄目,邀請諸多領域的鑒賞家舉行公益講座,幫市民鑒寶。14日北京市文物局鑒定組組長張如蘭,與藏友交流起文玩瓷器。
“很高興越來越多人開始喜歡收藏,民眾的收藏意識在提高”,張如蘭對記者說。不過她表示,在當天鑒賞的百姓自帶的藏品中,贗品的比例占大多數。她說,收藏愛好者要多學習、多去博物館參觀真品,要了解文物的價值,不要總期待用幾十塊就淘到一件精品。
15日、16日,中國畫院藝術鑒定委員會主任王衛東、中國寶玉石行業協會常務理事石衛東也將親臨現場。
”希望能搭建一個文學藝術的展示、推介、交流的平臺“。北京市文聯黨組書記陳啟剛當天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民眾對文學藝術等精神需求在增加,本屆“藝展會”比前兩屆規模更大、藝術種類也更為豐富,特設了專門展區,展出由天津、河北地區文聯推薦的73件作品。
他表示,希望“藝展會”能豐富民眾的生活,讓百姓更好地學會欣賞藝術品,同時希望能更好傳承傳統藝術,搭建平臺推介,孵化出更多優秀的藝術品,并幫助其走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