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內地減息須慎之又慎

2015-10-22
来源:香港商報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以至「破七」,減息無疑是最直觀的應對辦法。不過,鑒於當前國內外最新形勢,減息實在不宜是第一步、甚而應視為最后一步,即非必要時都最好不要出此一策。減息當然有利降低融資成本,繼而提振需求,其正面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惟同一時間,此刻減息卻可能適得其反,市場上的流動性或者不增反減,因為這恐會觸發新一輪的貶值潮以至走資潮,倒過來危及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

  加劇貶值走資壓力

  前一段時間,由於匯率改革,人民幣出乎意料地貶值2%,結果導致市場异常恐慌,由匯市到股市都跌得四腳朝天,整體氣氛堪稱愁雲慘霧,辛苦積累的外匯儲備亦顯著減少。近期,在多重因素影響下,市况好不容易穩定下來,并且出現了重拾升軌的良好苗頭,信心也慢慢恢復過來,「中國崩潰論」都破滅了。可是,如果人行現在宣布減息,幾可肯定又會激發新的動蕩,不但令過去的相關努力付諸流水,更恐將中國經濟再次推向危機之中。尤其是美國加息日漸逼近,這無可避免會左右各地央行的幣策調整。事實上,美息一旦上調,在息差套利的誘因之下,更多資金必然流向美元,其他貨幣相應貶值在所難免;萬一貶值走資太過激烈,相關央行或恐被迫調高息率,甚至實施嚴謹的外匯管制措施,限制資金流出。換句話說,即可能出現這麼一個窘况:這邊廂人行剛剛宣布減息,那邊廂美國不久就啟動加息——即使不減息,人民幣也勢將承受不輕的貶值走資壓力了;倘若在中美息差一減一加之下,息差進一步擴闊,情况豈不較前更加嚴峻?

  不必實施負利率

  何况,對內地而言,最新通脹數字雖然有所回落,意味減息空間較前為多;然而,在人行累次減息、通脹卻仍尋底的情况下,最新一年期定存息率已降至1.75厘,而9月份CPI則僅1.6%,即是說,再次減息的話,已經相當於中國要實施負利率政策——這對一個GDP增長仍高達6.9%的經濟體來說,無論如何都是說不過去的。畢竟,息率比通脹還要低,存款必然流向資產,負利率政策肯定會構成泡沫風險,這在貨幣政策中可謂非常之策。難道,現時已非如此不可嗎?中國經濟真箇惡劣到這個地步嗎?

  或不對稱貸減存加

  目前,中國的最大經濟風險,正正就是人民幣走資問題——采取更寬松的貨幣政策,縱然有其正面作用,但也恐加劇深化相關問題,結果可能是弊大於利。誠然,當局可同步實現外匯管制來應對走資,但這無疑跟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方向背道而馳。故此,現階段來說,減息僅應作為刺激經濟的最后一步,使用之時必須慎之又慎。即使減息,也應該是不對稱減息,即只減貸息而不減存息(或調高存息),這是一個較為可行的辦法,不過當然是不對等及會損害金融機構利益了。

  擴大財策利多弊少

  除了減息,還有沒有其他刺激經濟的辦法,能夠更好地趨利避害呢?其實,采取更積極的財政政策便非常值得考慮。事實上,數據顯示,最新財政支出按年大增近27%,遠遠高於首9個月累積增幅的16.4%,便多少帶動居民可支配收入跑贏GDP,同期按年增加9.2%,扣除通脹的實質升幅也達7.7%,因而有效刺激居民消費能力與意欲,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增10.9%,自從第二季以來都處於上升勢頭,增幅且是今年以來最佳。當然,加大財策會帶來財赤和負債風險,但觀乎環球其他地方的財政狀况,中國財政還是相對健康,可運用的財策空間應較幣策空間大;而且,更能由下而上地刺激內需,資金可以直接流入實體經濟。所以,在研究應否減息之餘,也應甚至更應研究如何擴大財策;始終,要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從來不是只有減息一途的。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