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4

礦企寒冬抄底 礦業未來看中國?

2015-10-22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導讀

  中鋁礦產資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思德認為,今后這兩三年應該是礦業投資的最佳機遇期。礦價低迷,海外許多礦企市值大幅縮水,現金流困難局面下必然會打折大甩賣;而以礦業為主的國家及地方政府也會在低谷期推出更多稅費優惠政策。

  但中國礦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王家華向準備走出去的礦企發出提醒,“中國礦業需要反思,只有反思才能進步。我一直認為海外投資的大方針是要向前看,但也有必要向后看,不再犯曾經犯過的錯誤。走出去,必須要總結經驗,目的是為了再戰。”

  10月20日,一年一度的天津國際礦業大會在深秋的霧霾中拉開帷幕。

  與往年明顯不同的是,今年來中國開投資專場推介會的國家名單明顯變長了,除了老牌的澳大利亞、秘魯等礦業大國外,俄羅斯、阿根廷、秘魯,甚至連“一帶一路”沿線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在會場設了展臺,其中俄羅斯和巴基斯坦等還召開了礦業投資專場推介會來爭搶中方的投資。

  這說明,礦業市場真的進入了寒冬。

  在“中國礦企海外投資”論壇上,中鋁礦產資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思德稱,去年以來,煤炭、鐵礦、金礦及其他礦種領域的礦企都進入了虧損時期,“接下來,礦業倒閉潮在國內外都可能發生。當前,大多數礦企都是最困難的時期,連嘉能可這樣的國際頂級公司也陷入了經營困難,我認為,這可能是行業寒冬觸底的標志。”

  他的這個觀點并不缺論據。

  今年4月中旬,澳大利亞第四大礦商阿特拉斯因負債高企而被迫宣告停產。而澳大利亞第三大礦商FMG,也由于前些年擴張太快而負債高企,今年也遭遇了現金流危機。

  連月來,礦業新貴嘉能可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劫。身負300億美元債務,股價一天暴跌30%,差一點成為“雷曼第二”的嘉能可被迫作出一系列自救措施,如出售銅礦資產、暫停派息及定增融資25億美元等“斷臂求生”。

  礦業寒冬是海外投資最佳機遇

  王思德認為,現在雖然是礦業巨頭們的寒冬,但對國內投資者而言,今明這兩三年,卻是一個投資并購的窗口機遇期。理由有三,首先,從投資的角度,當前礦價與前年最高點時相比是“腰斬”,幾乎所有礦企資產的市值都出現大幅度縮水,“西方的一些礦業公司在五年內平均下跌幅度約60%。”其次,海外礦企出現現金流困境,必須要出讓資產“打折甩賣”。第三,在政府層面,以礦業為主的國家在政策上就會對礦業投資并購給予扶持。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裁兼總工程師方啟學認為,“這個機遇,其實是相對的。”他解釋,這個機遇與企業的戰略導向有關,與具體的投資機會有關,還要看公司有沒有準備好,即在目前宏觀經濟及全球大宗商品這波行情之下,公司應對風險、存活能力是否足夠強大。

  今年,紫金礦業不僅與黃金巨頭巴理克達成戰略合作關系,還作為中國礦業的實力派代表率先到海外“抄底”。

  早在5月28日,紫金礦業發布的百億定增預案顯示,公司計劃募集約100億元資金,其中32.23億元用于剛果(金)科盧韋齊(Kolwezi)銅礦建設項目、25.17億元用于收購剛果(金)卡莫阿(Kamoa)銅礦項目(49.5%權益及49.5%股東貸款)、18.21億元用于巴新波格拉(Porgera)金礦收購項目(50%權益及50%股東貸款)、4.44億元建設紫金山金銅礦浮選廠項目,剩余的19.95億元將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當時紫金礦業的公告稱,“目前大宗商品正處于低谷期,國際礦業公司加快出售資產,礦業資源估值較低,是中國加快海外資源收購步伐的有利時機。”

  今年8月底,紫金礦業完成了并購交割,從黃金巨頭巴理克手中拿到了巴新“波格拉”金礦50%的權益。據介紹,波格拉金礦年產黃金約15噸,未來5年預計年銷售收入7億美元。

  通過此次收購,紫金礦業大幅提升了礦產資源儲量。按權益測算,該公司擁有的金的總資源儲量將從截至2014年末的1341.50噸提升到1476.88噸(增長10.09%),銅的總資源儲量將從1543.30萬噸提升到2679.42萬噸(增長73.61%)。

  財報顯示,去年,紫金礦業總收入587.6億元,凈利潤23.45億元;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88.32億元,凈利13.41億元。隨著前期建設產能的陸續釋放,紫金礦業預測未來3年的營業收入(不含本次募投項目新增的營業收入)將持續增長。

  在方啟學看來,此次海外并購是公司實現“進入國際礦業先進行列”戰略目標,成為“高技術、效益型、特大國際礦業集團”的重要舉措。

  方啟學稱,近年來,中國還有許多礦企在海外投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例如,中國有色集團成功開發贊比亞銅礦、中國五礦成功收購澳大利亞OZ礦業主要資產并成立MMG公司;最知名的,還有中國的華菱鋼鐵入股澳洲礦業FMG,都是很好的案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礦業投資達到193億美元,投資總量大幅增長。

  但不容否認的是,機遇往往與挑戰、風險并存。中鋁礦產的副總經理王思德詳細梳理了中國礦企過往海外投資的經驗教訓。

  避免上一輪的最大失誤

  王思德認為,近10多來年,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經驗教訓主要有三大方面。

  在他看來,上一輪礦業走出去中出現的最大失誤,是對時機的把握出現偏差。2008年金融危機前后,全球經濟處于崩潰邊緣,國內企業大多是在2007~2012年這個階段走出去的,當時都認為是觸底了,紛紛出手進行投資并購。“但回過頭看,那個階段其實是買在了高點,就跟中國股市一樣,是從5000點最高位進入的。現在來看,這5年來實現市值上漲的只有三四家,其他的公司,包括退市的公司,市值下跌縮水的幅度平均都在80%左右。”

  “回過頭看,如果今天再買入,我們還會跌80%嗎?這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一個失誤是時機選擇有大問題,今后選擇投資,時機要放到第一位,但不同的礦種,不同的區域,不同的階段,時機都是不一樣的。”他說。

  其次,是“目標選擇”的判斷失誤。“中國近年來一共在澳大利亞地區并購了大約110個鐵礦項目。但澳大利亞最賺錢的鐵礦,都位于西北部皮爾巴拉地區,礦種為紅鐵礦,不需要選礦,采掘之后直接鐵路、裝船運輸。”而某家中國礦企卻選擇了一個位于澳大利亞荒漠地區沒人開采的鐵礦,“由于沒有選擇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的地區,那個荒漠地區的鐵路,估計在未來20年甚至30年,這條鐵路也修不通。”還有一些情況是,中國礦企投資往往貪便宜選擇了不擅長的領域或礦種,導致后期開采困難或者無法利用。

  第三個失誤,則是對投資礦業資產的價值判斷不全面。中資礦企以往更注重礦產項目的品位、規模和值多少錢,但忽略了其后期開發難度、利用變現條件,更忽略了當地的投資環境、法規政策、人文社區關系及風險控制應對方案。“對于社區問題中國的礦企近幾年才開始關注,但事實上當前的大型礦業項目,差不多有一半以上都涉及到社區問題,停工甚至永久不能再啟動。”

  對于中國礦企的未來,王思德與方啟學等參會企業高管大都表示樂觀。王思德稱,“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礦產品消費市場,中國的經濟發展對礦產品也將繼續保持旺盛的需求。所以,我認為全球礦業的未來還要看中國。”

  方啟學稱,“當前是不是礦業的底部我們不知道,但肯定比前面的高峰要低,在變得更好之前會不會變得更壞?可能會。在這個礦業深度調整的周期,我認為是國內礦業企業改革、創新、提高的關鍵階段,也是鳳凰涅槃的機遇。”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