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既要淘汰落后產能, 更要加快新動能的布局。未來北京則將積極共建高精尖經濟結構, 繼續擴大消費供需空間, 從而帶動整個經濟發展。
京滬兩地前三季度經濟數據業已出爐:與上半年7%的增速相比,京滬增速均有所放緩,北京為6.7%,上海為6.8%。
對于這一增速,京滬兩地都認為是正常狀態,仍處于合理區間。而兩地產業呈現出的共同特征為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服務業則有所加快。
服務業加快
從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京滬兩地經濟增長動能的轉化更為明顯。上海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長11.1%,工業則由上半年的正增長轉為負增長。北京前三季度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2.4%,較上半年回落1.9%,第三產業增長8.1%,較上半年增速提高0.2%。
但服務業的增長也出現了新的變化,例如對上海上半年經濟增長貢獻率較高的金融業由于金融市場 的波動,增速受到了影響。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金融業維持了27.2%的高增長,但增速比上半年回落2.9%。房地產行業增長12.6%。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權衡指出,除了第三產業增長較快以外,上海引進外資的結構轉型升級也比較快,九成左右外資進入第三產業,服務業引資的比重越來越高。
目前,上海第三產業比重已經達到67.6%,較上半年提升了0.5%,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快于全國,此外,很多服務業是從傳統產業升級而來的新型服務業,屬于第二產業的轉型升級。
北京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比上半年加快0.2%。具體而言,前三季度北京服務業加快,主要是科技等行業發展快有關。比如前三季度北京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1.8%,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3.1%。
工業發展動能轉換
京滬兩地服務業發展加快、工業放緩,其實也是京滬的定位使然,尤其是北京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框架下,其新定位需要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
北京目前的定位是全國科技、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工業、商貿、教育等非核心功能都要進行疏解。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新聞發言人邢志宏認為,從長期來看,經過經濟結構的調整,北京的服務業穩步增長,工業有所回落是正常現象,資本密集型、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將成為帶動北京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北京規模以上工業增速是0.2%,低于上半年的2.6%。而高新技術制造業、現代制造業增速,分別同比上升了8.6%和8.2%。高新技術制造業、現代制造業將成為北京未來工業的重要增長點。
此外,北京在2015年前三季度新企業注冊量為15.4萬,同比增長13.8%,其中科學研究類、技術服務類企業有4.5萬,占新增總數的近30%。這反映出北京科技行業加快態勢明顯。
邢志宏認為,未來北京將積極共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繼續擴大消費供需空間,從而帶動整個經濟發展。
首都經貿大學城市學院首都經濟研究所教授張貴祥表示,北京目前更加重視研發和高科技產業,其原有的重工業企業,將陸續向河北天津等地方轉移。
但對上海而言,工業的負增長讓上海頗有危機感。上海市統計局局長王建平認為,上海核心工業產能沒有明顯亮點,有亮點的尚未形成規模,有規模的還沒有形成效益。上海工業增加值下降幅度較大,不樂觀程度超出預期。
其中,六大支柱產業中五個都出現了負增長。前三季度上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下降1.7%,六個重點發展的工業行業中,除了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制造業增長6.8%,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生物醫藥制造業、成套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和精品鋼材制造業都出現下滑。
王建平說,上海既要淘汰落后產能,更要加快新動能的布局。要重視工業利潤,更要看到這利潤是否來源于主營收入。今年三季度上海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出現明顯下降,也就是說,微增的工業利潤中,很大一塊源于非主營的投資收入。至于財稅,更要看稅源結構,如果實體經濟一直上不去,最終會影響到財政收入的可持續。
針對第四季度形勢,京滬都表示了樂觀,邢志宏稱,今后北京經濟增長即便略有回落,但仍會注入新動力和新活力,尤其目前北京大力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過去行政區劃的藩籬正在打破,使得生產要素會在更大范圍內自由流動,北京經濟將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王建平說,四季度有困難,要努力更要積極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