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5

自動駕駛競爭加速:中國車企已落后

2015-10-26
来源: 经济观察报

  同為高科技公司,谷歌和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較量成為近期的熱門話題。據稱,特斯拉汽車公司CEO埃隆·馬斯克已經表示,他將在未來三年做好推出自動 駕駛汽車的準備,這一速度被認為將超越在美國道路上已經測試了超過100萬英里的谷歌。不僅是特斯拉、谷歌這樣的硅谷科技公司,國際車企巨頭們也已相繼公布自動駕駛汽車的計劃。除了已經發布時間表的歐美幾大豪車巨頭,日產、豐田、捷豹路虎也都宣布將投入巨資研發,從2016年開始,陸續推出自動駕駛汽車。

  在中國,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也在日前宣稱,北汽首款無人駕駛汽車將于明年在北京車展亮相。

  作為與新能源汽車并行的汽車工業的另一場變革,自動駕駛汽車究竟需要多久會進入大眾的消費清單?日前,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公布的一份與世界經濟論壇合作調研的報告——《變革與監管:自動駕駛汽車的成敗關鍵》(簡稱《變革與監督》)給出了答案:“這將是一個20年的歷程,它更多的是一種演變,而不是革命,它會真正改變整個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以及整車廠的運營系統。”

  這將是一場涵蓋整車廠、網絡科技公司、智能交通系統以及政府監管部門的全面變革。“整車廠要考慮他們在這場行業變革中的定位,是作為先行者,還是作為跟隨者,還有它的品牌會有什么新的發展。”波士頓咨詢公司資深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全球汽車業務的領導人 Thomas Dauner提醒,高科技公司將分食這塊“蛋糕”的最大部分,而整車企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與對手相比,中國在無人駕駛汽車技術上的腳步已經落后。“歐洲豪車汽車品牌和日本的汽車企業在這方面更為積極”,Thomas Dauner稱,“中國需要覺醒,并且在這個領域快速行動。”

  車企的身份挑戰

  按照波士頓咨詢公司的汽車團隊對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階段劃分,目前正處于第二代技術的引入期。Thomas Dauner 介紹稱,“第二代是半自動汽車,包括單車道公路自動駕駛,目前正在向市場引進。上周特斯拉宣布他們更新了Model S的軟件包,也就是引入了這項在單車道公路上的自動駕駛能力。”

  在時間界定上,2016年被定為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化的元年,在目前各車企已經發布的自動駕駛汽車計劃中,2016年至2018年將是自動駕駛車型集中推出的時間。其中,日產首款無人駕駛汽車將于2016年在日本開始銷售,日本政府的“無人駕駛出租車”項目也將在明年展開測試;奔馳、凱迪拉克、日產、奧迪、特斯拉都將在2016年推出具有部分自動駕駛功能的車型。

  “2017年可以看到一系列自動駕駛功能開始在車上應用。2017年到2018年還會看到可以變道的高速路的自動駕駛汽車。”Thomas Dauner認為,對這些車更準確的說法是“半自動駕駛汽車”,也即按需自動駕駛功能。

  2025年,首批全自動駕駛汽車將正式上路,標價將比非自動駕駛車輛高出1萬美元。“全自動的意思就是說在所有的交通狀況下都可以自動駕駛,包括在城市路況和高速路上。”Thomas Dauner 表示,屆時,半自動駕駛技術的市場滲透率將達到12.4%。到2035年,半自動和全自動駕駛汽車的滲透率將達到25%,其中,全自動駕駛汽車將占到10%,大概1200萬輛新車。”Thomas Dauner表示,與其相關的市場總值也將從2025年的420億美元增至2035年的770億美元。

  毫無疑問,市場對自動駕駛的呼聲已經越來越高。但是,這卻不是整車企業的主場,“這是傳感器、GPS、處理器等技術系統的市場,所以,超過50%的市值是將由非傳統汽車制造商獲取”。Thomas Dauner分析,這些技術企業決定著未來購買自動駕駛汽車需要額外支付的價格能否降至消費者4000至5000美元的心理價位。

  此外,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成熟度、網絡安全的保證、社會接受度的提高、法律法規的更新和完善,都將是自動駕駛汽車真正上路前必須解決的幾道關口,這也是整車企業無法掌控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節奏的主要原因。

  在Thomas Dauner看來,雖然主流車企都推出了自動駕駛計劃,但總體而言,整車廠商仍傾向于溫和漸進的策略,“他們認為只有當技術足夠成熟、社會阻礙徹底清除時,全自動駕駛才能實現。在此期間,整車廠將遵從既定的方式進行市場化,首先在高端車型上配備自動駕駛模塊。”

  而科技企業和其他新進入者則不同,他們希望盡快測試他們的技術,根據測試改進技術,并與社會團體合作推廣。

  但車企顯然在自動駕駛汽車的推廣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更重要的是,隨著駕駛員的消失,決策方由駕駛員轉到制造商,因此,對駕駛責任的認定也將轉移到整車制造商。這意味著,市場與風險之間的抉擇將決定著自動駕駛時代汽車企業新的競爭格局。

  中國的挑戰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的自動駕駛汽車將會有怎樣的發展前景?很遺憾,這并未成為波士頓咨詢公司這份報告的一個分支。其中提到中國的內容僅限于:“到2035年,中國市場大概有52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全自動大概是340萬輛”,也即20年后,中國的自動駕駛汽車總量會成為全球第一,高于西歐、美國、日本。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會在自動駕駛技術上成為領先者。正如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但技術競爭力并不強一樣。

  在2014年裝置了自適應循環系統(ACC)的新車銷量占比統計中,美國中國是排在日本、西歐和美國之后的,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目前來說,大部分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都是在中國之外,中國現在確實是有一些試點項目,但國外汽車制造商在這方面的舉動更為積極。”Thomas Dauner坦言,與重視度更高的歐洲高端車以及日本車企相比,中國汽車產業的動作并不大,需要加快速度。

  根據已經公開的項目,包括奧迪、寶馬、沃爾沃、奔馳、通用都已經有全自動駕駛車型在賽道和公路上進行測試。在美國允許無人駕駛車輛上路的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佛羅里達州、弗吉尼亞州以及密歇根州,專門研究無人駕駛車雷達傳感器、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等等高新技術研發公司已經形成產業規模。

  中國車企并非無所舉動。包括一汽、上汽、北汽、廣汽、吉利及比亞迪等都已經開始以產學研結合的形式布局自動駕駛技術。

  在“中國制造2025”的總綱中,“智能網聯汽車”這一概念也首次出現。官方目標是到2025年,掌握自動駕駛總體技術及各項關鍵技術,建立較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生產配套體系及產業群,基本完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在10月14日舉辦的首屆“中國汽車智能化峰會”上,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和誼亦對外聲稱,其首款無人駕駛汽車將于明年在北京車展亮相。

  徐和誼同時也指出,中國智能汽車的發展處于先天不足的困難狀態,無論在研發投入、研發人才儲存,還是法律法規、交通的配套設施等方面,都相對滯后。

  對此,Thomas Dauner建議,新加坡的推廣模式值得借鑒,即邀請汽車制造商參與政府主導的自動駕駛試點項目,同時邀請公共車輛管理公司進行管理。“我覺得中國需要覺醒,并且在這個領域快速行動,”Thomas Dauner表示,“目前來說,本地整車廠和本地技術企業需要加快速度來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市政以及基礎設施管理者也需要加快速度,讓中國成為領先的、創新的新技術國家。”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