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不能用“7%”點判中國經濟

2015-10-26
来源:新京報

  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央黨校就當前經濟形勢和重點工作作報告時,回應了“中國GDP破7”的輿論。他表示,第一,6.9%就是7%左右,屬於合理區間,我們從未講要死守某一個點位;第二,這個7%不是破的,而是來之不易的,是在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和國內複雜多變的形勢下取得的。

  這也是前三季度經濟數據發布以後,最高層首次對GDP破7作出正面回應,也可以說是最具權威性的回應。從回應中不難看出,所謂的合理區間,絕不是以7%這樣一個點位來評判的,7%只不過是合理區間中的一個點位,至多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點位,而不是唯一點位。

  自中國經濟步入下行通道以來,外界就一直在利用某個點位來衡量和評判中國經濟的形勢,衡量和評判中國經濟會不會出現“硬著陸”。7.8%被少數人利用過,7.6%被人利用過,7.5%也被人利用過。曾經有不少人一度認為,一旦中國經濟跌破7.5%,就會出現“硬著陸”。結果,從7.5%到7%,中國經濟都沒有“硬著陸”。於是,一些人又把7%作為了中國經濟出現危機的一條警戒線。

  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經濟大國來說,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完全必要的,也是符合中國經濟發展實際的。但是,到底多高才是最合理的,顯然不是理論上的簡單推算,而必須依據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按照中國人對經濟發展速度的理解和認識。7%或許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點位,但絕不是衡量中國經濟安全性的唯一點位。更重要的,同樣的7%,由於經濟增長方式不一樣、經濟結構的合理性不同、經濟運行方式不一等,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和效果。

  對近年來仍保持較高增長速度的中國來說,7%或許不是一個理想的數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今的7%與前些年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有許多積極因素支撐。首先,如李克強總理所言,這是在世界經濟複蘇乏力、中國出口嚴重受阻的情況下實現的,所以來之不易;第二,它是在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步伐加快的過程中實現的,許多可以創造GDP的產能,在調整中被遏制和去掉了,是含金量更高的增長率;第三,它是在不再對房地產依賴下實現的,是在消除經濟隱患和化解經濟風險下實現的,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增強。

  正因為如此,不透過表面看本質、看內容,而單一地看經濟數據,就得出中國經濟要“硬著陸”、中國經濟將步入危機等結論,顯然是不客觀、不實事求是的,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現狀的嚴重扭曲。

  中國經濟目前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特別是實體經濟,普遍面臨強大的壓力、嚴重的困境。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已到了非常危險的境地,已經沒有了繼續下行的空間。在整個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都不太好的情況下,如果能夠堅持把調結構、惠民生放在穩增長的首位,所有出台的政策措施都不單純考慮眼前利益,而充分兼顧未來利益,不只簡單考慮局部利益,而充分兼顧長遠利益,那么,即便出現一些下降,也無礙大局、不會給中國經濟留下太多風險隱患。反之,則有可能出現比較嚴重的問題,留下太多風險隱患。

  7%作為合理區間中的一個點位,也僅僅是一個點位,7.5%曾被理論分析當做最重要的合理區間點位,認為破了這個點位,經濟就有可能面臨較大的風險。實踐證明,中國經濟的風險能力並不在7.5%。那么,7%是不是呢?從眼前看,也不是。關鍵得看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的效率。效率高,經濟再下行也不怕。效率不高,7%也就可能成為一個風險點位。這就是經濟發展的客觀性所決定的。

  在沒有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與經濟轉型作出合理調查的情況下,機械地用7%來衡量和評判中國經濟的安全性,是不恰當的,也是不實事求是的。7%不是中國經濟的死穴,也不可能成為死穴。 (作者:譚浩俊)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