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朝鮮制作了紀念朝鮮成功發射“衛星”的紀念郵票。圖/CFP
火箭發射衛星與導彈試射,本就是左手天使、右手惡魔,被形象地比喻成“一母兩兄弟”:每發射一次大推力火箭,就能為研發洲際彈道導彈積累一次經驗,特別是兩者共用的發射、推進及制導技術。
近期,朝鮮頻頻暗示發射衛星准備已進入最後階段,繃在弦上的“元帥之箭”,備受外界關注。
造箭 劃清導彈與火箭的界線
1998年8月31日,朝鮮試射白頭山1號火箭時,似乎並未刻意將導彈與火箭區別開來。從事後公布的畫面看,墨綠色的塗裝、短小的結構設計、較快的初始加速度,具有彈道導彈的典型特征。面對國際社會的譴責與制裁,朝鮮開始改變策略。
2009年、2012年試射的3枚銀河火箭容顏大改,具有了典型的衛星發射裝置特征。從發動機串聯情況看,送星上天需要運載火箭速度不小於第一宇宙速度,一級火箭難以勝任此任務,一般為2至4級。而彈道導彈使用1級或2級發動機,就能將射程遠過1萬公裏,因此很少使用3級、4級。因為級數越多,結構越複雜,可靠性越低。而朝鮮銀河系列火箭,無一例外采用的是3級結構設計。
從整流罩開啟時間看,運載火箭為送星上天,整流罩開啟較早,而彈道導彈的所謂整流罩無需開啟。銀河3號火箭將光明星3號Ⅱ送入宇宙軌道,既有拋罩動作,也有實體衛星進入軌道。因此,銀河系列火箭無論從結構設計、彈道軌跡都與洲際彈道導彈有明顯不同。
但鑒於朝鮮從事導彈活動的特殊曆史,火箭發射仍被視為違背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的行為。
舞箭 由秘而不宣到主動申報
隨著周邊國家導彈探測及攔截技術的成熟,加上朝鮮火箭技術不過關、用射星掩蓋射導輿論的此起彼伏,朝鮮轉而以更加開放姿態彰顯其和平探索宇宙的決心。
一是強調和平探索宇宙。朝鮮2011年發表《宇宙是人類共同的財富》白皮書,宣稱宇宙空間是人類共同財產,反對宇宙軍事化。2013年出台《宇宙開發法》,強調以和平目的開發宇宙,解決對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必要的科技問題。
二是遵守射星國際慣例。在2012年衛星發射後,於2013年2月向聯合國外太空辦公室登記,顯示其有意遵守國際空間約定。今年6月,朝鮮國家宇宙開發局官員在接受美聯社采訪時明確表示,火箭發射前將提前通報相關國際組織和國家,10月中旬又積極申請加入國際宇宙航行聯合會,以實際行動展現融入國際組織、遵守國際行為准則的意願。
三是對於發射設施不再匿影藏形。繼2012年邀請大批外國記者進入朝鮮,參觀西海衛星發射場和平壤西城區衛星指控中心後,今年又先後於6月、9月兩次接受美國媒體采訪,首次允許外國記者采訪新建成的平壤普通江區衛星指控中心。
亮箭 “元帥之箭”三大看點
美研究機構通過大數據分析指出,朝鮮在2009年和2012年的衛星發射前後,均通過媒體就探索宇宙、發射衛星大肆造勢。而今年5月以來,朝鮮媒體持續就和平探索宇宙集中發聲,似乎為新一輪的發射奠定輿論基礎。
看點一:新型火箭。今年西海衛星發射場升級改造剛剛完成,發射塔架從50米增至67米,這意味著新型銀河火箭將更高。
看點二:新型衛星。2012年成功送入太空的光明星3號衛星,因設計重量輕、壽命短被外界詬病為“政治星”,而非“實用星”。朝鮮科學家近期也公開承認光明星3號衛星通信和數據傳輸存在問題,並一再暗示即將發射的衛星或為第2顆地球觀測衛星,用於氣象預報;或為地球同步衛星,用於通信廣播。而朝鮮為確保衛星的實用性,勢必要提高衛星質量,而前提就是要有推力更大的新型火箭。
看點三:時機選擇。衛星發射程序複雜繁瑣,科技含量高,受制因素多。對此,朝鮮航天科學家們也承認,“鑒於太空探測活動面臨嚴峻的科學挑戰,所以認為我們要在特殊節日、特殊周年紀念日或者重大節日發射衛星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不過,外界對於朝鮮探索宇宙的行動了解太少,得出的結論多是建立在假設、判斷、直覺基礎上的猜測,“元帥之箭”究竟何時露出真容,值得拭目以待。(車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