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利率新起點:自由競爭下的資金價格戰

2015-10-29
来源:华夏时报

  比雙降更牽動金融體系和老百姓生活的是,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

  《華夏時報》記者近日走訪網點以及查閱銀行官網發現,資金價格戰已經悄然打響,各家銀行的存款利率浮動比例分化明顯:以國有銀行為代表的銀行利率上浮在16%上下,股份制銀行普遍上浮30%左右,而部分城商行更是上浮了40%以上,最高上浮近70%之多。

  由此引發了業內的擔憂,有聲音稱,建議央行給予窗口指導,防止城商行惡性競爭。央行似乎對這一現象早有預期,在密集發布答記者問之后,又發布了易綱副行長就放開存款利率上限與專家座談會的內容,稱要有一定的“牙齒”,對市場上出現的個別不正常現象要進行管理。

  “利率市場化強調商業銀行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獨立性,使銀行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的自主權和主動權,但同時伴隨著更大的風險。”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董希淼認為,商業銀行應積極應對,尤其是要不斷提升存款定價能力、資產負債匹配能力、流動性管理能力,并進一步創新產品和服務,改善盈利結構。

  資金價格戰

  “這幾天,前來咨詢存款利率的客戶特別多,我們行也根據總行的規定來標明不同期限存款利率,以后我們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也會逐漸加大。”10月27日,一位大行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

  23日,存款利率上浮上限正式取消后,不少銀行連夜調整存款利率水平,競爭白熱化。

  從各家銀行公布的最新利率情況來看,第一梯隊的國有大行上調幅度仍然最小,普遍在20%以內。目前,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及招行,步調基本一致,3個月、半年、1年期定存利率均為1.35%、1.55%、1.75%,上浮幅度為22%、20%、16.7%,2年期存款利率則上浮約12%,3年期以上則未進行上浮。

  第二梯隊的股份制銀行上浮力度較大,普遍上調了30%左右。目前,民生、興業、浦發等7家股份制上市銀行3個月、半年、1年期定存利率大都在1.5%、1.75%、2%的水平,較基準利率上浮約36%、34%、33%。而3年期以上,最少也有10%以上的上浮。

  與以往一樣,此次利率上調幅度最大的,仍然集中在第三梯隊的城商行。其中以唐山銀行為例的絕大多數城商行,其3個月以上的整存整取利率均在央行公布的基本利率基礎上上浮50%,其中截至目前上浮幅度最大的是哈爾濱銀行,其3個月、半年、1年定期存款的最新利率分別為1.8%、2.1%、2.5%,上浮幅度高達63%、61%、67%。

  不過,記者走訪各大銀行網點發現,除了不同銀行之間的利率差別,同一家銀行的不同網點,線上線下的利率也不盡相同。

  在某股份制銀行通州支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還未接到分行上浮利率的通知,而另一家網點則開始執行17%的上浮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銀行存款都有利率上浮,部分銀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不但沒有上浮,反而還略有下調。

  銀行官網信息顯示,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以及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股份制銀行,活期存款利率均由0.35%下調至0.3%,下調幅度約14%。僅有南京銀行、北京農商銀行、上海銀行等部分區域性銀行將活期存款保持在0.35%的基準利率水平,但也不乏諸如唐山銀行等有部分城商行將活期利率上浮20%至0.42%的。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即使是國有大行,在存款上也面臨壓力,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未來局部地區利率浮動將成為常態。

  利率市場化考驗

  對于居民來講,無非是找到自己中意的存款利率,然而對于商業銀行來講,隨著23日的央行公告正式宣告中國利率市場化程序上的完成,真正的市場考驗將更加激烈。

  央行在答記者問中表示,隨著存款利率上限的放開,金融機構在利率受保護情況下“規模即效益”的傳統經營模式將不可持續,有利于推動金融機構樹立起“以利潤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加快轉變經營模式,完善定價機制,提高自主定價能力,實現差異化、多元化、持續化經營,切實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董希淼認為,利率市場化是金融市場發展的必然產物,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了全面的影響。它使銀行可根據自身資產負債情況,自主決定利率的水平,這有助于商業銀行提高自主經營水平和自我發展能力。

  事實上,不少商業銀行已經紛紛對外表示,目前已經轉型輕資產模式,以資產決定負債,告別以往大量消耗資產的業務。

  不過,在平安證券銀行分析師勵雅敏看來,此次放開利率上限與預期一致,短期來看對銀行負債端成本影響不大。并且,此前幾次的存款上浮區間的放寬使銀行存款端的定價已接近自主定價且基本沒有出現大幅上浮的情況,在目前市場較為寬松的貨幣環境下,銀行存款端惡性競爭動機不強。

  隨著監管機構降低存貸比的監管考核級別,也使得利率上限放開對于部分銀行來講負債端壓力并不是太大。但是對于區域性城商行來講,做大規模依然是其理想狀態。

  對此華泰證券銀行分析師羅毅指出,未來市場的波動會更加考驗銀行的主動風險定價能力,具備優秀風控水平和定價權的銀行會脫穎而出。

  “利率市場化時也可能伴隨著更大的風險。它將可能導致商業銀行利差縮小,傳統業務收入減少,使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也可能增加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董希淼表示。

  “牙齒”監管

  那么,面對商業銀行“攬儲”的價格競爭,央行該如何面對這一監管?

  “央行放開利率管制并不意味著央行不再進行利率管理,一方面央行在一段時間內仍會繼續公布基準利率對市場予以指導,另一方面央行創新型貨幣工具的不斷豐富也使央行能夠對利率進行更精準的調控。”勵雅敏認為。

  對此,央行的態度是,要有一定的“牙齒”,對市場上出現的個別不正常現象要進行管理。

  “本輪金融危機爆發初期,美聯儲將政策利率大幅降至0附近,并開始實施第一輪數量寬松,貨幣條件非常寬松。但當時諸如華盛頓互惠、美聯銀行等一些瀕臨破產的銀行,通過7%-8%甚至高于10%的利率吸收存款,原因是必須千方百計地吸收一些存款來掩蓋一下或者說再殘喘一下。”易綱解釋稱,從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的角度,這類做法是有破壞性的,因此對這類個別現象,要有一定的“牙齒”進行管理。

  中國的情況也是一樣。在亞洲金融風波時期,一些即將垮臺的小信托公司、證券公司及部分信用社,都未經批準高息發行柜臺債,目的就是要拖延一段,但這類做法實際上制造了更多麻煩,處置起來難度更大。

  因此利率市場化以后,并不是要一放了之,還是要根據逆周期調控的需要和宏觀調控的整體取向,對利率進行調控。具體講,要根據國家發展戰略的不同階段,以及不同的通貨膨脹周期,來進行必要的利率調控。因此,在利率市場化的同時,更要強調健全央行的利率調控體系,建立更好的金融市場利率傳導機制。

  從央行的態度來看,后期將開始著力構建新的政策基準“利率錨”。“以往,政策基準利率主要由定期存款利率來充當,從此開始,定期存款利率的政策基準性預計將消失。”國信證券固收團隊指出,未來更合適的政策基準利率或是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目前體現為公開市場7天逆回購操作利率。

  27日,央行開展了100億7天逆回購,中標利率為2.25%,較前一次下行10個基點。“央行下調逆回購利率有引導市場資金利率下行之意。”民生證券固收研究員李奇霖認為,本次降幅略低于市場預期,但考慮目前較為平坦的收益率曲線和降低實體融資成本的政策訴求,預計未來仍有繼續下調的空間。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