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件直径12.2厘米,重365克的圆形展品震惊四座,引起在场人的高度关注,并一举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这款展品便是徽墨中的杰出作品—地球墨。此后,地球墨如日中天,参加了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展出并披荆斩棘荣获各类奖项。伴随而来的,是徽墨工艺的大热潮。
谈起徽墨,恐怕了解的人寥寥无几。但若是提及“曹素功”,便是人尽皆知了。今天,“曹素功”已成为墨界的领头品牌,实际上早在清代,曹素功其人便已成为“徽墨”四大家之一。
徽墨是中国汉族制墨技艺中的珍品,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徽州制墨的肇始时间当不迟于唐,它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徽墨造型美观,质量上乘。
相对应的,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也并非一蹴而就,徽墨工艺的制作过程复杂讲究,由能工巧匠以刀代笔,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有20多道工序,炼烟、洗烟、熬胶、拌料、成坯、烘烤、锤打、定形、晾晒、打磨、描金、雕刻……每道工序都需静心凝神,再加上时间的等待,因而也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虽然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但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电子阅读不断普及化的今天,徽墨的传承不得不面临时代的考验。
好在,总有一些执着于古文化传承的人,始终坚守在传统技艺的路上并竭尽所能将其发扬光大。项德胜,安徽歙县人,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徽墨传承者,曾被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澳门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相继报道。这个获得过诸多荣誉却也肩负着沉重责任的徽墨大师正矢志不渝践行着自己的传承使命。从16岁进墨厂至今已三十多年,项德胜潜心研究墨模雕刻,用千姿百态的徽墨作品表达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感受。项德胜设计与制作的徽墨形状各异,墨砚、墨琴、书案、太师椅、花瓶、古钱币、竹简、如意、罗汉、侍女等不拘一格,题材也是丰富多彩,百老图、百子图、百寿图、百凤图、百骏图、百龙图,品种上也开发出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朱砂墨等。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项德胜的徽墨,堪称佳品,就收藏价值而言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