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醫改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按照步驟逐步推行,2-3年後老百姓是可以明顯看到醫改成效的。”全國政協常委、香港醫管局前主席胡定旭3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當日,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在北京舉行記者會,介紹訪華情況。期間,奧朗德還特意邀請胡定旭來京會見,以感謝他在推動中法環保公益合作及中醫藥在歐洲發展等方面所作出的貢獻。
卸任香港醫管局主席後的一年多時間里,胡定旭始終離不開自己的老本行,他說,“醫療衛生與環保是分不開的,環境污染必定影響人的健康,加大治療難度,所以二者我都很關心。”
其實,胡定旭之所以與法國領導層關系親密,得益於其在香港醫管局主席任內所推動的中醫藥推廣計划,促使中法兩國簽訂關於在中醫藥領域合作協議。
“中醫藥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通過5000年的積澱,我們是時候該將內涵豐富的中醫藥弘揚出去,發展到歐美國家。”胡定旭說,目前看,中西醫的矛盾實則是兩種文化理念的不融合,我們不能把中醫藥當成包治百病的仙丹靈藥來推廣,而要提供更多臨床數據來支持中醫藥推廣和發展。
他認為,中醫藥要想受到西方國家的認可,我們的研究就不能執着于某種植物的某些功能性成分,而要從實際結果出發,論證中藥的有效性,相信中西醫的相輔相成之路會是醫藥界發展的未來。
執掌香港醫管局的這十年,胡定旭被稱為“香港最大的義工”,他熱心中醫藥的海外推廣,也關注着內地持續多年的醫改情況,今年胡定旭被委任為國務院醫改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成為首位獲國務院委任此職務的香港人。
“現在,中國內地醫改最關鍵的在於公立醫院的改革,提高醫生薪酬,降低過高藥價,優化體制管理。”胡定旭說,目前改革正在從縣級醫院層層推進,解決藥價虛高問題。在全球發達地區,藥品支出祗佔患者看病總支出的10%,而在中國卻並非如此,而且中國內地的醫院還頻繁使用專利藥,利益驅使導致了大處方問題。
其次,醫生的待遇也是醫改需要解決的問題。胡定旭解釋說,發達國家最好的高考生是學醫的,而中國不是。醫患關系緊張、醫療人工費低、社會地位不高都限制了人才的引入。
“衛計委48號文件以及藥品統一采購已經顯露醫改的效果,未來3年內一些基本問題能得到一定解決,但不可能要求一步到位。”胡定旭表示,醫改是需要時間才能看到明顯成效的,我們要有耐心,至少目前中國醫改所制定的方向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