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資本寒冬下的移動醫療

2015-11-06
来源:《英才》

  曾經被人質疑“虛無縹緲”的移動醫療產業,如今正逐步開始向線下端發力。

  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之一、原以網絡售藥為主要業務的阿里健康,在日前宣布將與滴滴打車進行合作,在四個城市推出“呼叫醫生,隨車上門咨詢”業務。在這項業務中,“叫醫生”選項出現在了滴滴打車客戶端中,用戶發出請求后,醫生會進行電話確認,并快速上門服務。

  這是阿里健康在線下“落地”的第一次嘗試。但阿里健康副總裁倪劍文認為,整個移動醫療市場從去年真正啟動直到現在,很難說已經真正到了落地的階段,包括阿里在內的所有從業者仍在摸索的過程中。

  眾所周知,這是一個非常需要醫生面對面問診、檢查的行業,因此純粹的線上解決方案很難徹底實現,整個行業面對著線上業務同質化競爭、缺乏突破的現狀,普遍都在尋求新的業務模式,阿里的“滴滴醫生”、平安好醫生的家庭醫生等創業業務,都是掌握大量用戶企業最新的嘗試。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之后,在線上端的醫生資源也已經被搶奪殆盡甚至是過度開發,天壇醫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韜笑稱,“每個主任都被人托關系掛網上,至少參加了4-10個移動醫療項目。”

  但另一方面,在線下端這一行業又面臨另外的一系列難題:大量醫生很難脫離現有的醫療體系;社保在公立醫院之外幾乎沒有滲透,以至于大量的民營醫療機構只能集中搶占高端市場;創立獨立的醫療機構能否被納入醫保尚有難度,又需要大量投資,對于習慣了輕資產運營的互聯網企業來說,幾乎是趕鴨子上架。

  兩難之下,移動醫療創業迫切需要開發新的“玩法”: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只有盈利模式獲得新突破的企業,才能在資本冬天獲得更加充實的彈藥。

  褪去浮夸

  根據波士頓咨詢的預計,到2020年,中國數字化醫療市場規模將達7000億元人民幣。在2015上半年,國內移動醫療風投總額近8億美元,超過2014年全年45億元人民幣的總和,全國移動醫療平臺數量超過2000個。

  在這個過程中涌現出了不少大額融資案例,實際上從2014年春雨醫生、掛號網等大型募投項目出現之時,移動醫療就有了進入“巨頭競技”階段的苗頭。

  在與巨頭的競爭中,沒有清晰商業模式、沒有掌握核心小型企業競爭優勢難以得到體現。在資本環境出現一定程度的變化之后,一些創業企業就不得不開始面對資金供給收緊的窘境。

  倪劍文認同資本收縮對整個行業的影響,他對記者表示,現在來看行業中確實正在出現一些變化,但對于真正有質量、有生命力的創業項目來說,資本熱潮的退出實際上相對有利,因為行業的變化可以將行業的投機者清理出去,減緩競爭上的壓力;另一方面,對于阿里健康這樣大型的公司來說,未來在收購項目時也可以以更加合適的價格進行。

  54doctor創始人周鵬遠則告訴記者,目前在行業中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泡沫較大,一些項目比較浮夸不太務實。資本退潮的跡象確實存在,但從行業上來說這未必是一件壞事,因為醫療行業從不是一個短平快的投資領域。

  周鵬遠認為,這一領域最大的特殊性在于,整個行業目前尚處于國家層面的體系化運行過程中,因此他本身不可以被互聯網技術改變,互聯網只能對其起到支撐促進作用,而非顛覆作用。

  線下“突圍”

  向線下“突圍”,成為了移動醫療企業不得不的選擇。線下端的戰場與線上有所不同,大型機構由于其雄厚的產業基礎和資金實力,可以實現占領先機。

  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好醫生”是移動醫療戰局中的特殊玩家,雖然沒有互聯網公司的背景,但平安依托其保險公司的海量用戶,仍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在過去的一年中,平安重點布局了線下醫師團隊,力圖打造全國最大的家庭醫生業務。

  “我們在這個行業中有一點點的自信,首先就是因為我們依托于平安集團,利用集團的品牌與客戶資源,可以為保險客戶提供更好的收費服務,這讓我們上線第一年就獲得了比較好的盈利。”平安好醫生首席產品官吳宗遜表示。

  而對于體量較小的創業企業來說,在業務上則很難再有一年前的“任性”空間。“有些企業,A輪的錢拿完了做一件事,B輪的錢又去投了別的項目,到了C輪又不一樣,不斷調整,說明對公司未來發展方向不清楚”,周鵬遠認為,移動醫療想成功實現落地需要找準發展方向。

  春雨醫生、杏樹林等移動醫療企業的投資人、藍馳創投合伙人陳維廣則對此持有樂觀態度,他告訴記者,醫療行業實際上是抗周期的,資本市場的漲跌對其影響不會太大,看病吃藥的需求會一直都在。

  “隨著時間和越來越多用戶在網絡用線上服務,創業公司在結合做一些線下的布局,我感覺是比較樂觀的。醫保方面一定會逐漸地開放,政府擔心的是將醫保開放給不靠譜的企業,但只要企業提供有價值的服務,這個認同會逐漸形成,只是需要時間。”陳維廣表示。

  易凱資本董事總經理、醫療產業負責人之一王正云告訴記者,線上醫療機構向線下突圍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因為大多數移動醫療機構最大的問題,就是沒解決好自己的商業模式。理解商業模式,核心一句話就是誰來買單,但線上來看顧客端付費非常少,但線下模式則非常清晰。

  他認為,移動醫療的業務中,醫生是一個最重要的入口。但在線上模式中,從醫生入口接入客戶后,卻發現隨后的變現環節遭遇了困難:不管是以互利的方式,還是直接變現,都沒有很好的模式。

  在這樣的局面下,只有往線下發展,做診所等機構,來把一部分變現機會導出來,這樣才能讓線上的醫療服務最終貨幣化。另外,由于醫療服務“屬地化”的特點,移動醫療機構所有線上資源,都必須在各個地區進行分別落地,這是一個自然的盈利模式復制過程。

  可以看到,雖然走向線下的過程充滿了困難和挑戰,但這是移動醫療企業無法繞過的步驟,甚至是最終落腳點之一。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