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4

新型交割制度引入國內期貨市場

2015-11-12
来源:證券時報

  在市場運行發展中,交易所還不斷通過制度創新從而實現服務方式的創新,增強對企業的服務能力。在此方面比較典型的是在油脂油料品種上推出的立足于集團經營的“倉單串換”業務,在服務整個產業企業的同時增強了對中小微企業服務的力度,這是繼廠庫交割制度在豆粕品種上首次引入國內期貨市場后,大商所在行業進行的又一制度和服務方式創新。

  長期以來,由于交割庫分布于不同區域而產生的異地接貨問題長期困擾著飼料企業等下游中小微企業參與期貨交易、交割的積極性,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增強小微企業市場參與的便利性,大商所于2013年12月創新推出倉單串換業務試點。

  倉單串換業務是指客戶在通過交割買入集團所轄交割庫的倉單后,通過與集團簽署串換協議,客戶可實現異地提貨或由集團為其注冊該集團其他交割庫的倉單。大商所于2013年12月在豆粕品種試點集團內廠庫倉單串換業務,隨后又分別于2014年7月和11月啟動了兩期串換試點業務,其中將豆粕品種串換試點進一步擴容;在11月份啟動的豆油和棕櫚油串換業務中,實現了豆油的品質串換、倉庫提供串換服務等。今年9月,大商所又與集團企業聯合推出了新一期的豆粕、豆油和棕櫚油“倉單串換”業務,增加了油粕品種串換主體,增添了交割月倉單串換申請次數,串換費用的降低幅度達1/3,實現了現貨報價常態化。市場人士表示,這一制度創新降低了飼料企業等中小微買方客戶對交割地點不確定性的擔憂,使相關品種客戶參與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能夠促進中小微企業積極參與利用,在助力其風險管理水平提升同時,也使市場力量得到更好平衡,促進了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發揮。

  據數據,制度實施以來,飼料企業在交割買方客戶中的比重大幅增加,1401、1403、1405合約中買方飼料企業交割量所占比重達到64%、71%和100%。而隨著“倉單串換”業務范圍擴大,期現價格到期收斂情況得到明顯,如豆粕遠期銷售基差大幅降低,從2015年9月的遠期銷售基差合同中看,平均基差已從2013年的200元/噸左右下降到100元/噸以下、且較為穩定,這在基差定價模式在市場運用日漸成熟的背景下,更多中小微企業能夠參與到市場風險管理中來,為企業穩定經營打開了空間。

  在市場運行發展中,交易所還不斷加強交割庫管理、優化交割庫布局,提升市場運行效率。2007年12月,大商所調整豆粕倉單管理模式,由不對庫管理調整為對庫管理。為適應現貨市場的變化和期貨交割需求,大商所多次擴大油粕品種交割庫容、優化交割庫布局和結構,為在黃大豆一號產區黑龍江設庫,解決了困擾期現貨市場十余年的問題,目前,產區交割量占總交割量一半以上。此外,大商所調整豆粕品種指定交割庫13次,豆油品種8次,棕櫚油品種8次,增設了物流優勢明顯、服務能力強的倉庫,根據業務需要調整了部分交割倉庫資格,提升了交割倉庫整體資質水平,保障了期貨市場穩健運行和產業服務功能的發揮。

  緊密圍繞現貨市場實際,服從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并適應期貨市場運作規律,是大商所制度創新的根本出發點。大商所相關人員表示,未來油脂油料市場將繼續成為期市制度創新的重要實驗場,進一步努力促進市場服務水平和效果的提升。如“倉單串換”方面,將研究由集團內向集團間、集團外延伸的可行性,并促進將串換商品品質由期貨交割標準品擴大到更多的不同類型的產品,拓展串換品質的范圍;同時,交易所還正在推動黃大豆2號合約及相關制度的修改,以有效激活黃大豆2號合約,進一步完善油脂油料市場風險管理工具。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