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衫單薄熬寒冬 鋼企死扛等“解套”
□本報記者 王姣
又一年的冬天,寒潮裹挾風雪提前而至。
和往年年底一樣,華東地區一家鋼企的高管李樂(化名)開始奔走各地參會,與業內人士共商“取暖過冬”之道。
“現在冬天到了,需求更淡。而且年關將近,銀行也開始催款,日子越來越難熬。最近大家都在說,從現在開始到明年,是不是鋼廠的倒閉潮也要來了。”李樂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今年前三季度,李樂所在的鋼企虧損超過6億元,而全行業大中型鋼企虧損總額已經超過280億元。盡管越生產越虧損,但不少鋼廠仍需要保持高爐開工以維持現金流和市場份額,由此被迫陷入慢性自殺式的窘境。
“企業害怕高爐一停工就再也開不起來,一旦銀行抽貸,資金鏈斷裂,整個企業就破產了。”盡管尚未聽聞鋼企破產,但臨近年關,李樂也開始聽聞一些鋼廠減產停產、資金鏈緊繃甚至政府介入的消息。
風雪之中,眾鋼企衣衫單薄地苦熬寒冬,失血最快的也許就是下一個海鑫鋼鐵。
資金鏈斷裂危機
“冬天日子很難熬,以前大家都盼著金九銀十,現在一點需求好轉的感覺都沒有,鋼材價格還是不斷往下跌。每到月底,鋼廠一比成本與銷售價格,實際都是虧損的,且前后價差損失遠遠大于銷售毛利水平。”談起企業的經營狀況,李樂一肚子苦水。
伴隨著宏觀經濟增速的下滑,鋼鐵產業每況愈下,今年以來鋼材價格已跌逾30%,噸鋼虧損200元更成常態。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信鋼鐵板塊53家上市鋼企的凈虧損總額達到212.17億元,去年同期尚盈利67.04億元,其中31家企業虧損,占比近六成。其造血能力更是大幅下滑,53家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總和為473.67億元,比去年同期的862.83億元下降了45%。而李樂所在的公司,對應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連去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繼虧損大幅攀升之后,經營入不敷出導致資金鏈越繃越緊,負債率高企疊加抽貸壓力,一些企業隨時可能面臨現金流斷裂的風險。如何維持現金流的正常運轉,保住企業生存所需的“血液”?成為李樂們最憂心的問題。
“整個行業現在的資金狀況,除寶鋼、石橫特鋼、沙鋼這些鋼廠稍好一些外,大部分企業現金流都很緊張,再碰到虧損,確實很困難。有些企業過去一兩年一直被銀行抽貸,但現在銀行已經不敢抽了,一抽貸企業現金流就斷了,萬一停產或破產,銀行的貸款可能就全變成壞賬。”沙鋼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謙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坦言。
一個細節足以佐證當前鋼企的資金緊張狀況。據道通期貨總經理段安林介紹,以往鋼企參與套保,都會配置一部分資金沉淀在期貨賬戶上,但現在經營壓力比較大,資金比較緊,一些鋼企在日內操作后,會把資金抽回去一部分。“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這種現象比較明顯,可以看出企業流動性明顯收緊。”段安林說。
更為嚴重的是資不抵債的鋼廠已經出現。我的鋼鐵網抽樣調查顯示,67家樣本鋼企負債率均值為68.35%,負債率超過100%的鋼企已有5家。另據記者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上市公司中八一鋼鐵(7.37, 0.00, 0.00%)資產負債率為100.63%,韶鋼松山(5.15, 0.00, 0.00%)、西寧特鋼(6.10, 0.00, 0.00%)的資產負債率也分別高達93.37%、88.38%,另有7家上市鋼企的負債率超過80%。
繼海鑫鋼鐵破產重組后,鋼鐵業也曝出首單債券違約事件,并且是央企違約——10月19日,中鋼股份公告稱,延期支付規模20億元的“10中鋼債”本期利息,這無疑給深陷虧損泥淖的整個鋼鐵業敲響了警鐘。
“融資難、融資貴”對于鋼企更是雪上加霜。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介紹,受銀行嚴控鋼企貸款規模影響,許多鋼企面臨著不予增量、續貸困難、漲息和抽貸等問題。9月末,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重點統計鋼企銀行借款同比下降2.02%,而財務費用同比增長2.69%。
“雙降之后,中長期資金成本有所下降,但新增貸款仍然很難,今年我們企業信貸額度可能就收縮了三四成。”李樂告訴記者,整體來看,銀行對鋼企的貸款利率有所上浮,甚至很多企業根本拿不到貸款,只能向影子銀行借。
經濟不景氣的低氣壓仍在持續,鋼貿商資金鏈斷裂沖擊波也終于襲至鋼廠門前。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由于資金鏈緊張,不少鋼企通過影子銀行托盤融資,但今年不按合同履行、逾期提貨、違約等情況時有發生,已有部分北方鋼企現金流斷裂,今年冬季已經無法復產。
減產、停產還是死扛
在短期需求難以提振的情況下,唯有降低產量和削減產能才是行業的自我救贖之道。不過李樂告訴記者,從實際情況來看,少數鋼廠確因虧損嚴重而減產、停產,但始終沒有形成一定規模,多數鋼企在現金流越繃越緊的狀況下仍選擇死扛到底,去產能實際效果不佳。
“業內現在關心,有些企業是12月底停產還是春節停產,現在就看誰能挺得住,挺不住的企業可能就得關停,我聽說酒鋼兩座高爐都停掉了。”李樂說。
今年前三季度,酒鋼宏興(4.59, 0.00, 0.00%)凈虧損高達35.27億元,是上市鋼企中名副其實的“雙料虧損王”。
而一些“家底較厚”或資金狀況尚佳的鋼企,目前仍在滿負荷生產。記者從業內獲悉,沙鋼本部仍維持現有產能,淮鋼、安陽永鋼總體也是滿負荷生產,且暫時沒有減產計劃。
“沙鋼現在要盡量維持生產,增加現金流或減少虧損,真正到虧損嚴重的時候,可能也會考慮適度減產。如果真到那個時候,我估計全國鋼廠都會比較困難。”沈謙坦言。
據悉,鋼企通常有三種減產措施應對虧損擴大,初級手段是減產,中級手段是停產但維持爐溫,高級手段是停高爐。前二級手段的使用可在短期內減少產量,但鋼價一旦反彈,則會立刻開工生產,于是鋼價再次下跌。然而,一旦鋼價跌破公司的現金成本線且資金鏈斷裂,鋼企往往考慮停高爐,由于高爐重啟費用高昂且可重啟次數有限,因此可視為產能淘汰。
據華泰證券(22.00, 0.00, 0.00%)測算,在今年節節下行的市場價格、史上最嚴環保法及政策高壓下,鋼鐵產能已削減0.78億噸,初步估算目前產能大概為10.6億噸。
在全行業虧損嚴重的情況下,為什么沒有出現大規模減產?究其原因,無論是鋼企、銀行還是政府,都難以承受鋼企倒閉潮之痛。一方面,對資產負債率普遍較高的鋼企來說,必須依靠生產線持續運轉才能維持現金流,保證銀行授信貸款,不然企業資金鏈斷裂,將進入破產重組程序;另一方面,鋼企背負著地方GDP、稅收、就業等壓力,一旦倒閉將對社會形成較大的沖擊,只能抱著虧損的包袱繼續生產。
“沒有好的現金流,沒有好的銷售需求,有可能倒閉潮確實會來,但時間會比較長,畢竟地方政府和銀行都不愿意看到這一幕。結果就是現在這種惡性循環,鋼價越來越低,成本卻始終維持高位,或者鋼價稍微有一點漲,結果成本漲得更高,剪刀差很明顯。比如今年7月8日至9月中旬,鐵礦石價格從45美元漲到55美元,但7月至9月,鋼材價格從2300元/噸跌到1800元/噸,兩面壓縮,基本把我們的利潤吃掉了。”李樂告訴記者。
這是一個難以掙脫的惡性循環。“就跟炒股一樣,資金已經投進去了,現在已經虧損了,認賠出局又有點不甘心,就慢慢耗著,希望哪天行業回暖可以解套。再說一旦企業停產或破產,可能自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失業了,連帶影響較大。干脆就慢慢熬著,慢慢延期,拖個幾年,等政府出面托盤。”一位業內人士的話道出了很多企業“死扛”的心理寫照。
盡管每個企業力圖都撐到最后,但在李樂看來,總有一些將熬不過這個寒冬。“‘兩高一低’的企業處于一線危險隊伍,如果你物流成本高,資產負債率高,又在需求相對低的中西部地區,碰上冬季需求萎縮嚴重,這種企業肯定有倒閉或破產的可能,我預計明年春節前后肯定有這樣的企業被曝出來。”李樂說。
“慢性藥”難解內憂外患
內需疲弱難解,供給收縮緩慢,今年以來,“走出去”成為不少鋼企的自救之道。
“前兩年我們公司就致力于國際化,在新加坡、意大利等地設立了一些辦事處,想擴大銷售市場,今年也加大了出口力度。”李樂告訴記者,兄弟單位中沙鋼、中天鋼鐵等對海外市場也比較重視。
據悉,今年沙鋼的鋼材出口量約700萬噸,占本部產能的三分之一,比去年420萬噸的出口量增加近67%。“最近兩年,國內需求下降,出口到國外至少可以保住一部分國內價格,雖然國外不一定能盈利,但至少總體可以少虧。”沈謙說。
海關數據顯示,2015年9月我國鋼材出口1126.3萬噸,環比增長15.5%,同比增長32.1%,創下歷史單月最高水平。2015年1-9月,全國鋼材出口8328.2萬噸,同比增長27.2%。
不過受國外市場需求減弱和貿易摩擦加劇的雙重影響,近月鋼廠出口難度明顯加大。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9個月,海外向中國鋼鐵產品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就多達29起。另據海關數據,今年10月份,鋼材出口數量環比減少約20%至902.5萬噸,前10月鋼材出口量同比下降6.6%,增速明顯放緩。
業內人士介紹,近期鋼材出口價格和國內相比已經倒掛200元/噸以上,這個價格對所有能接單的鋼廠來說基本都是虧損。然而,如果不接海外訂單,國內產能過剩現象或更嚴重,最終還是會繼續拉低國內鋼材價格,中國鋼企的處境將更為艱難。
面對內憂外患,從提高勞動強度到降低物流成本、管理費用,各大鋼廠都在想方設法降本增效。據廣發證券(19.62, 0.00, 0.00%)的研究,從三季度上市鋼企的表現來看,普鋼板塊內部盈利較好的公司主要受益于產品銷量增速大于鋼價下跌增速、產品降本增效措施顯著;特鋼和新材料板塊內部盈利表現較好的公司主要受益于產品結構調整升級、核心高端產品持續放量;深加工板塊內部盈利較好的公司歸因于海外市場的拓展和國內油氣管建設項目的推進;電商板塊內部盈利較好的公司主要歸因于平臺服務的完善及流量的沉淀。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發揮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及套期保值功能,也成為大多數鋼企在困境中的選擇之一。“因為正常的生產經營面臨越來越大的困境,鋼企參與期貨套保的積極性越來越強,市場對期貨工具的需求是上升的。”段安林告訴記者。
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輔助企業經營,也成為李樂參會的重要議題之一。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鋼企加入期貨套保的隊伍。據記者了解,除沙鋼、南鋼、日照鋼鐵等一些在期貨市場具有豐富經驗的鋼企之外,目前國豐鋼鐵、敬業鋼鐵、萊蕪鋼鐵、中天鋼鐵等都設立了期貨部,先后開始涉足期貨市場。
然而總體來看,在經濟結構調整的時代背景下,需求將繼續萎靡,去產能效果不佳,鋼材價格仍將處于下滑通道,已然成為行業共識。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技術、管理,還是服務的升級,都只是“慢性藥”,效果非朝夕之功,且反而可能會拉長行業去產能的過程,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當前鋼鐵產業所面臨的困境。
“如果說前兩年是鋼貿商的倒閉潮,現在開始是鋼企的慢性自殺,是慢慢地滑入深淵。”談及鋼企未來的處境,李樂甚為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