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4

中核參股重組法國核電巨頭阿海琺集團

2015-11-17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11月2日,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下稱“中核集團”)與阿海琺集團(AREVA,下稱“阿海琺”)簽署《關于資產和產業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阿海琺方面稱,將與中核集團探討其小部分參股重組后阿海琺的可能性。

  次日,法國總統奧朗德在北京表示,“歡迎中方參與阿海琺的重組”,他同時強調,中方的參與不會影響法國主權。

  作為法國老牌核電集團,阿海琺曾獨領風騷,享有“全球最大核電反應堆制造商”之稱。其主要業務包括核燃料采礦、核燃料提煉和銷售、核反應堆制造、廢料回收等。

  然而,由于深陷財務困境,阿海琺面臨拆分重組。2015年7月,阿海琺宣布了其重組計劃的第一步,將其核反應堆業務的大部分股權出售給法國電力集團。

  據悉,正在進行中的阿海琺重組計劃最快將于2016年年中塵埃落定,而它的拆分和重組無疑將改寫整個世界核電產業的格局。

  出讓核反應堆業務后仍缺錢

  2010年前,阿海琺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制造商。然而,2011年的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令全球核電市場受挫,許多國家因成本和安全問題暫緩核電項目。

  2011年起,阿海琺開始連續虧損——2011年虧損24.24億歐元,2012年虧損0.99億歐元,2013年虧損4.94億歐元。到了2014年,阿海琺凈虧損激增至48億歐元,已超過其37億歐元的市值。

  阿海琺2014年財報顯示,從核燃料循環前端的天然鈾開采到鈾轉化、濃縮以及核燃料元件制造,再到反應堆設計、施工,以及后端的乏燃料處理,阿海琺旗下各條業務線幾乎均處于虧損狀態。而其將虧損的主要原因歸結于芬蘭的奧爾基洛托3號機組項目和2007年并購的Uramin鈾礦項目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據悉,奧爾基洛托3號機組項目在2014年已經給阿海琺帶來了7億歐元的虧損。標普對阿海琺的信用評級,也由BBB下降到BB+。

  在采取了裁員、縮減投資等措施后,深陷債務危機的阿海琺不得不寄望于資產重組。為走出財務困境,阿海琺于今年3月推出了“2015—2017競爭力計劃”。

  事實上,阿海琺是法國典型的國企之一。資料顯示,其87%的股份由法國政府、國防部下屬的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以及法國公共投資銀行等國家機構持有。

  作為大股東,法國政府有意挽救“自家孩子”,但資助額有限。據法國《星期日日報》此前的報道 ,法國財政部只準備在2016年向阿海琺提供20億歐元以覆蓋其18億歐元的債務,剩余資金缺口則由其自行填補。

  7月30日,阿海琺宣布與法國電力公司達成協議,正式將其核反應堆業務的大部分股權轉讓給后者,自己僅保留15%~25%的股份。這筆交易使阿海琺可以獲得20億歐元的入項。

  不過根據計劃,阿海琺到2017年的財政需求高達70億歐元。在獲得政府注資、剝離反應堆制造業務后,阿海琺財務總監斯特凡·勒彼通公開表示,該公司承認仍有約34億歐元的缺口,因此仍然需要“顯著地增加資金”。

  9月11日,阿海琺首席執行官菲利普·諾奇在2015年世界核協會研討會的發言中稱,阿海琺在扭轉2014年的虧損局面時面臨著三大挑戰,分別是要確保公司完成大型項目,適應后福島時期的市場條件,并解決過去投資失敗產生的債務。

  中核或瞄上乏燃料處理“蛋糕”

  在中核集團和阿海琺簽署了《關于資產和產業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后,11月3日,中核集團發表官方聲明稱,將與阿海琺探討中核集團參股重組后阿海琺集團的可能性以及在核燃料循環全產業鏈的全面合作,合作領域涵蓋了鈾、核燃料循環前端、再循環、物流和退役等。

  可以確定的是,中核集團考慮對經營重建中的阿海琺出資,而出資的金額和比例尚未確定。

  其實,中法兩國在核電領域的合作歷史悠久。阿海琺已經進入中國30多年,參與了天然鈾供應、核燃料交付、為在役核電站提供服務以及新堆建設等項目。

  “大體而言,在中國搞合作企業有其局限性,在資本上結盟是長期維持平衡關系的一個途徑。股東會帶來一些東西,比如商貿聯系的強化。這同我們的產業計劃是協調的。”在8月2日,阿海琺董事長菲利普·瓦蘭在接受法新社采訪時如是說。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時任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PSA)首席執行官的瓦蘭曾主持了中國東風入股PSA。

  此次中核集團參與阿海琺重組,外界分析其最有可能看中的便是阿海琺的乏燃料處理業務。

  乏燃料又稱輻照核燃料,是指經反應堆“燃燒”后卸出的核燃料。

  多位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的核電業內人士介紹,阿海琺作為世界核燃料循環后端的龍頭企業,其乏燃料后處理和钚鈾混合氧化物燃料制造技術仍然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

  據悉,阿海琺公司旗下的阿格廠已成功運行40多年,能夠處理法國本土以及來自歐洲、日本等多國的乏燃料,其年處理能力達1700噸,相當于80座反應堆年乏燃料卸除總量,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役商用后處理廠。

  而根據目前中國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國核反應堆的運營年數和投產數量將不斷增加。預計到2020年將有5800萬千瓦左右的核電機組投運,屆時每年將產生約1500噸乏燃料,累計儲量將達到一萬噸。

  這亦成為阿海琺未來發力的重點。

  11月4日,在第二屆中法核燃料循環后端研討會上,阿海琺亞太地區總裁歐道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未來新阿海琺的業務范圍,主要包括核燃料的前端和后端。其中前端是指鈾礦,鈾的轉化以及鈾的濃縮;后端是指乏燃料的處理、工程設計和物流,以及核設施的退役等。

  早在今年4月召開的世界核能發展論壇上,法國原子能委員會核能部主任克里斯托弗·貝阿爾在介紹法國核電發展現狀與未來規劃時指出,核電的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做好乏燃料的后處理工作。在法國,每年都有約1000噸乏燃料通過后期加工處理再次回到反應堆中。

  克里斯托弗·貝阿爾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核能是法國未來低碳能源組合中的支柱之一;核電廠乏燃料循環利用是未來核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將是至關重要的。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