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啊 水啊 一頂橋
去美術館找木心
「木心逃走了,我們去美術館找他」,陳丹青說。11月16日,烏鎮木心美術館正式對外開放,喜愛木心的讀者又將多一處紀念木心的地方。木心美術館由貝聿銘弟子、紐約OLI事務所岡本博、林兵設計督造,全程歷時四年,由木心的學生陳丹青出任館長。「從前的日子變得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很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木心先生是在過世后獲得傳奇性聲譽的藝術家。對他繪畫與文學的認知、研究,方興未艾。木心美術館完整展示了這位詩人藝術家的畢生心血與美學遺產。特約撰稿 朱求真
從一個盒子走到另一個盒子
2011年秋,木心與「文化烏鎮」公司總裁陳向宏確定了美術館坐落於烏鎮西柵的地點,共同委託木心的學生、畫家陳丹青出任館長。木心臨終前,看著美術館設計圖,已經有些迷糊的他喃喃說道:「風啊、水啊,一頂橋。」這句話高度概括了今天建成的美術館與周邊故鄉景致,而「橋」的隱喻,也描繪了木心畢生融匯東西方文化與美學的藝術實踐。這句話被懸掛在美術館門口。
木心生前對自己的美術館式樣有著明確的設計,他曾說:「我的美術館應該是一個一個的盒子,人們可以聽著莫扎特音樂從一個盒子走到另一個盒子。」
按照木心的心願,建成的木心美術館由三五方現代幾何造型起伏銜接,全館建築坐北朝南,跨越烏鎮元寶湖水面。美術館清水混凝土外立面,采用了橫向的不規則表層和均勻的混凝土本色。
館內各展廳以五種微妙而深沉的暖灰色構成基調,陳列的畫作與文稿,不采用傳統式排列懸掛的方式,7成作品置於金屬或木制展櫃。
館內展出手稿畫作
木心美術館的一樓與二樓,共分5間專館,長期陳列木心作品。木心身后遺留繪畫作品600餘件,文學手稿數千份。經過挑選,美術館陳列畫作100件左右,手稿50份左右,今后將酌情更換展品。
由於歷次政治運動,木心的早期繪畫悉數散佚。木心美術館的1號、2號展廳,收集了木心中、晚年的畫作,包括他在「文革」末期的書法、彩墨肖像、中型風景畫,以及旅美初期的人體素描和石版畫抽象系列。東西牆案桌,擺放了木心的畫具筆硯和談藝論道的文稿。
二樓2號展館的大型案桌與超長展櫃,集中展示了木心72歲到83歲期間繪制的小型紙本彩墨風景畫,是他晚年的成熟之作。在生命的最后5年,木心在大陸首次出版他的文學著作,而直到他逝世,從未在中國大陸舉辦畫展。因此木心美術館的陳列,是他的繪畫首次在國內展示。
美術館還有一場特展:《林風眠與木心》,由上海中國畫院提供了林風眠作品10件,與木心作品4件共同展示,回顧60年前這對師生的交誼。
上世紀70年代初期,木心被數次單獨囚禁,關押在積水的防空洞中。他以書寫檢查為由,獲得紙筆,繼續埋頭於文學創作,寫成66紙獄中手稿,共計132頁,約65萬字。他將手稿縫入棉褲,日后帶出囚室。美術館3號展廳就展出了這批手稿,不過由於紙質脆弱,歲月侵蝕,陳列的部分手稿今后將不定期更換不同的頁面。
木心鍾愛尼采,這一生的迥然獨立與精神取向,深受尼采影響。木心美術館的4號展廳臨時辟為「尼采與木心」特展展廳。2015年,經過中國駐德大使館協助溝通,德國古典基金會、魏瑪歌德與席勒檔案館、瑙姆堡尼采文獻中心,聯袂出借尼采手稿5份、19世紀尼采初版著作20件,尼采肖像8件,尼采面模一件,這是尼采文獻與文物首次來亞洲國家展出。
木心生前在兩岸出版散文、小說、雜論、隨筆、詩句共30餘種,逾數百萬字,身后遺留手稿稿本40餘冊。5號展廳的15張桌面及20枚展櫃,陳列了木心早期閱讀的民國版書籍、「文革」前私下寫作的幸存手稿,還有旅美與歸國后積存的部分手稿,其中以《詩經演》、《巴瓏》、《偽所羅門書》、《文學回憶錄》講席的手稿本,為最完整。
木心晚年道:「不用考慮把我放到什麼歷史位置上。沒有位置,只留痕跡。我無所師從,也無后繼者,從不標榜一座嶄新的廢墟。不事體系,沒有綱領,善於虛構實在的東西,不屬於現代,不屬於過去,有點像屬於未來。」木心有言:「如欲所見,我在各種悲喜交集處。」烏鎮木心美術館的建成,便是木心這句話的最好歸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