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林森浩悲劇還會再演

2015-12-14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流深

  震驚全國的「復旦投毒案」終於走向尾聲。2015年12月11日,犯罪嫌疑人林森浩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被執行死刑。不知在執行死刑之前,林森浩是否還會回想起2003年的那個噩夢一般的愚人節:因為生活瑣事懷恨在心,水中投毒導致室友黃洋身亡。案件發生兩年來,不斷因為其情節的曲折、案情的反覆、判決的衍生爭議等因素挑動起社會大眾的敏感神經。

  沒有贏家

  如今,罪人已經伏法,案件無疑已經告一段落。但是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說,這起案件進行到最后,已經沒有任何人可以稱得上是贏家:林森浩一家雖然不斷堅持上訴,案件也似乎一度展現出了峰回路轉的態勢,但最終還是無力回天。不僅林森浩的名字一度在網絡上成為了「惡魔室友」的代名詞,就連其家人也因為執意為林森浩進行無罪辯護而被人稱為導致林死刑的「神助攻」;而黃洋作為黃家的獨生子,他的離去也令他早已年過六旬的父母不得不面對晚年失獨的悲涼境遇;而即便是相關部門自始至終都在對待案情時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但在這一次案件的進行過程中,各種各樣的細節亦不時受到持各種不同立場的網友批評,也并未如預期般起到提升法律制度公信力的效果。從社會輿論上來看,因投毒案引申出來的各種反思也是範圍及其廣泛:從家庭教育到應試教育,從獨生子女問題到學校管理問題,從心理干預機制到社會救助制度,從死刑存廢到媒體角色。然而,這也恰恰尷尬的說明了,議題越是得到廣泛延伸與聯想,越是說明其中沒有單一的決定性因素,可以作為解決特定社會問題的關鍵——就如同「孫志剛案」可以令社會目光集中的聚焦在「收容遣送」制度一樣。「復旦投毒案」的成因之复雜、難以辨析、難以定責,令到全社會都處於一種事實上的迷茫之中:我們真的可以防止「復旦投毒案」的悲劇再次上演嗎?

  個人原因極端特例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就以獨生子女問題來說,在很多人眼中,獨生子女似乎總是與驕縱、蠻橫、坑爹坑媽等特徵聯繫在一起,但是在這起投毒案中,被害人黃洋恰恰是一位獨生子,甚至與在朋友和父母眼中,他還是一位十分孝順、勤儉、開朗的孩子。反倒是犯罪嫌疑人林森浩則生在一個多子女的家庭中,并且擁有多位弟弟妹妹,表面看來似乎更符合大眾對於一位鄰家「大哥哥」的幻想。顯然,獨生子女問題的聯想與這起悲劇的發生并沒有太多關系。再比如,很多人質疑學校為何沒有進行嚴格的化學品管理。然而問題在於,且不論案中的劇毒化學品是否還有許多其他的獲取途徑,僅就其毒性而言,小白鼠實驗后與人體涉毒之后的迥异反應,就已經足以說明人類對其的了解遠稱不上充分,更不要說對其進行預防。更何况在科學發達的今天,各種各樣的化學品每日都在不斷的花樣翻新,真是鐵了心要下毒又怎會找不到工具?顯然,「復旦投毒案」這樣的極端案例,雖然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種各樣的社會因素影響,但是最終引導林森浩走向末路的,仍是他自身的個體原因。就像他在接受采訪時所說的那樣,他是一個「沒有什麼價值觀」的人。這些具有某種程度人格缺陷的人,即使生在那些法治更加完善、科學水平更高、社會環境更好的國家,或許仍無法避免會造成各種各樣的不快,甚至是更大的悲劇。從這個角度來說,「復旦投毒案」尽管只是極端的個案,但是我們很難通過某些制度性的手段阻止其再度發生。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什麼都不需要做——如今二胎放開,假設若是黃洋仍有兄弟姐妹,或許這起悲劇的色彩不會如此濃重,說明制度性的改善亦是必須。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堅守那一份作為人類的基本底線。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