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作品代表上台領獎
【香港商報網訊】12月14日,為期4天的「第十一屆文博會冬季工藝美術精品展」圓滿閉幕,當天,主辦方揭曉了新一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選結果并於深圳會展中心玫瑰廳舉行「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頒獎典禮。香港商報記者 陳柳燕
本次「百花獎」評選活動由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組委會辦公室、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主辦,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深圳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承辦。據介紹,是中國工藝美術行業的最高獎項,該獎多年來落戶「文博會冬季工藝美術精品展」,旨在激勵文化、藝術、設計、工藝技術全面創新與傳承,是全面提高工藝美術行業的專業化和國際化水平,讓工藝美術優秀作品繁榮發展,讓行業人才輩出的重要舉措。
據悉,「第十一屆文博會冬季工藝美術精品展」共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472家企業參展,「百花獎」通過自願申報、行業推薦、專家依照分類評分標準現場評分、評委會集中審核的程序,評審來自26個省市區參展單位推薦的581件作品。評委會由國家級及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行業資深專家組成,經公平、公開、公正的初審和終審,最終周明軍創作的原礦底槽清《醉陶提梁》等58件作品獲得金獎,楊芳創作的紫砂壺《鴻運當頭》等82件作品獲得銀獎,天金堂紫砂藝術研究所付濤創作的《題壁套壺》等87件作品獲得銅獎。
各類作品獨具匠心
據主委會介紹,與往屆作品相比,本屆獲獎作品突現了文化創新、設計造型創新、技術與工藝創新和民族工藝創新這幾大特色。其中,體現文化創新的林界群陶瓷作品《大鵬觀海》,將茶具化身為大鵬鳥和海浪,寓意鵬城再次騰飛和海上絲綢之路前景廣闊;蔡澤榮等創作的《綠色戀歌系列》漆瓶,以天然材料、流暢的造型、自然的色彩,喚起人們對綠色世界的呵護;關柏春的《蜀道難》依石讀石書寫,天人合一地表現了險境與意境。在設計造型創新上,「宜雅」公司用小葉紫檀精制的《竹節椅》,用硬木生動表現「竹」之高風亮節;陳巧生的銅爐造型,既有「宣德爐」的遺風,又有「巧生爐」的靈氣。而夏獻國的瓷器《雙層腰鼓花瓶》,采用特殊成型工藝、特殊原料配方和特定燒制方法制成;羅梓涵的溶刻畫《魚》,創造性地在相紙上用溶、刻工藝完成,則是技術與工藝創新的充分體現。此外,在本次獲獎作品中,也讓評審專家看到了民族工藝有新的起色,其中青海藏族唐卡專家洛藏東周創作的《十八羅漢》,飽含藏傳佛教藝術和熱貢唐卡的代表特徵;苗族繡娘龍通花的《苗族鼓藏衣》蘊含了「創世歌」的神秘傳說;川北李雲川創作的羌族真絲雙面繡《神林柱》,成為搶救保護弘揚羌族文化的力作。主委會表示,本屆獲獎作品的另一大特色則是「更加貼近大眾、貼近生活」,一大批賞心悅目的日用品、時尚用品也斬獲大獎。
評審專家們一致認為,這些獲獎作品無論在文化創意、文化內涵、造型設計、制作工藝,還是在新材料應用、成果推廣等方面均有新的突破和建樹,其代表了行業發展的前沿成果和領先水平,專家亦希望所有參與工藝美術行業的創作者能夠繼續為中國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而努力,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發揚創新精神,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