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作為一種民間歌唱藝術,「嘎老」天生的多聲部,純美的無伴奏音樂讓人震撼,人們在欣賞她的同時總是在想,如此美妙動聽的多聲部,無伴奏音樂是如何產生的?為了讓天籟之音更好地聲動世界,2015年,在貴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國家藝術基金的大力扶持下,貴州文化演藝集團重點打造的以侗鄉土生土長的農民來演繹原滋原味的原生態音樂劇《嘎老》,用音樂劇的形式來傳播一個民族的聲音、一種人類的文化,在廣東巡演受到熱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予侗族大歌這樣的評價:「一個民族的聲音,一種人類的文化」,這就是「嘎老」(Kgal laox)。
「嘎老」是侗族民間多聲部民歌的總稱。多聲部,無伴奏,無指揮,是「嘎老」傳統的演唱形式,包括男聲大歌,女生大歌,混聲大歌,童聲大歌等。主要流傳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從江、榕江三縣和廣西毗鄰的部分村寨。在侗族村寨,人們會循著歌聲聚集在一起,侗族有一句家喻戶曉的諺語:「飯養身,歌養心」,它生動的表現歌在侗家人生活中的崇高地位。千百年來,由於沒有文字,「嘎老」作為侗族人民的「百科全書」,敘述民族歷史,傳播科學知識,謳歌男女愛情,培育淳樸良俗,倡導尊老睦鄰。在傳唱傳習中,潛移默化,孕育了侗族地區人和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和睦相處,長期保持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人間至境。《嘎老》是中國首部將侗族音樂與現代藝術形式相結合,既有泥土芳香又不減舞臺魅力的大型音樂劇。參與演出的演員有90%是來自貴州侗鄉侗寨的農民,他們之中年齡最長的有70多歲,年齡最小的僅有6歲。他們從未到過省城,也沒見過現代的舞臺,更沒聽說過什麼是音樂劇,但是祖輩相傳的侗歌讓他們每個人都成為了天生的音樂家,仿佛他們就是為了侗族音樂而存在的。這是他們首次在舞臺上用「劇」的方式唱響「天籟之音」,這也是他們首次在舞臺上展現出自己的生活場景。
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為了給畢業音樂作品尋找素材,蘇雲接受了侗族同學楊春曉的邀請去侗寨采風。初進侗寨,蘇雲因對不出「攔路歌」而尷尬,更因被侗歌吸引而產生強烈探索欲,立志學唱侗歌。而蘇雲的意外到來,也使得一直愛慕著春曉的陸成產生了心理危機,他激將蘇雲,并與之訂下了學唱侗歌的「一月之約」。
劇目故事圍繞著男女主人公的尋歌之旅展開,通過美麗的愛情線索,結合音樂、舞蹈、舞美、燈光、服飾造型等元素,以全新的面貌,把侗族大歌這一古老的文化瑰寶全方位地呈現給觀眾。此外,該劇還將通過侗族大歌、琵琶歌等侗族音樂與現代音樂的碰撞,展示出侗族音樂的魅力,并詮釋侗家人「沒有什麼比唱歌更重要」的精神追求,還原侗家人與世無爭、和諧家園的文化空間和風俗人情。香港商報記者 黃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