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海報
【香港商報網訊】1915年芥川龍之介寫下了《羅生門》,由一代大師黑澤明搬上大銀幕,黑白的畫面、簡單的效果、為數不多的場景、深刻的臺詞,成就了奧斯卡傳世經典。2016年1月29日至31日,港版舞臺劇《羅生門》將在北角新光戲院劇場連演5場。著名跨媒體作曲家梅廣釗博士操刀音樂部分,他近日接受采訪,稱劇本給他很大的發揮空間,劇中以中國傳統樂器鼓、古箏、長笛加入人聲,佐以多媒體技術,帶領觀眾進入千年前發生在日本的這一幕懸疑情境中。香港商報記者 若笑
《羅生門》劇照
中國樂器演繹日本風格
1950年出品的電影《羅生門》,根據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筱竹叢中》改編,以戰亂、天災、疾病連綿不斷的日本平安朝代為背景,講述了一起由武士被殺而引起的案件及案件發生后,人們互相指控對方是兇手的的撲朔迷離的故事。黑澤明憑藉此片斬獲眾多國際大獎,「羅生門」亦成為「各說各話難解謎題」的代名詞。
此次《羅生門》搬上香港戲劇舞臺,與黑澤明電影中的人物設定、故事情節如出一轍。都是講一對夫妻在山林中遇到強盜,女的遭強奸,男的被殺。此后在公堂上,當事人和目擊者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編造謊言,令事實真相不為人所知。出品人李居明師傅和著名導演袁立勛匯集各方優秀藝術工作者參與制作,包括作曲梅廣釗博士、舞臺及服裝設計師陳志權先生、前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梁國城先生及前1990年藝術家年獎演員獎得主林尚武先生等,劇中的九個角色則由香港著名演員麥長青、江美儀及單立文三位擔綱。
之前麥長青談到由梅博士操刀的音樂,反應很大,他說,「即場看你怎樣演,音樂就怎樣奏,不是fixed的。真是匪夷所思,前所未聞!」梅博士接受記者采訪時亦談到,音樂這部分完全是原創,使用的樂器是中國的,如鼓、古箏和長笛,但演繹出來的效果卻是日本的,「有很多東方美學風格的發揮空間,不單有日本元素,舞蹈、音樂的處理也會呈現整體的東方美學的色彩。」
多媒體音樂技術的運用
為展現導演「總體劇場」的構想,樂師、歌者將會與演員、舞蹈員、劍士等同在舞臺上演出。「音樂不再是配樂和背景,而成為表演的一部分」,梅博士介紹,六位樂師都是非常棒的樂師,他們在舞臺上是即場演出,要根據演員的表演、情緒即時配樂,所以表達上契合度更高也更準確。「一樣有吹彈拉打,還有人聲」,而三個角色則有不同的音樂處理,「譬如敲擊的鼓代表賊的出場,優美的古箏展現女主的柔美,笛聲的悠揚或許是武士魂靈的飄蕩,」除了原創音樂帶領觀眾進入詭異之境外,梅博士表示,舞臺還采用多媒體技術,令演出的的場景不局限於舞臺上,「譬如歌者的穿插,令到舞臺的表現有不同的層次。」
梅博士特別提到,多媒體技術在香港舞臺上相對少見,而此番在舞臺劇《羅生門》中的運用,令音樂部分不再是配樂那麼簡單,而能深入到場景,帶出演員表達不了的背后的情緒和感情,甚至區分章節變化及控制節奏。梅博士此前已有多部多媒體音樂劇的嘗試,包括與香港中樂團合作な五周年樂季揭幕的原創跨媒體大型音樂劇《千水情》、載譽重演的《山花醉》;原創大型跨媒體音樂劇《夢狺飛》、《擊韻彩華》等。梅博士認為,將來多媒體技術在舞臺的運用空間廣闊,也希望根植傳統,有更多創新。
舞臺上,強奸兇殺案就在你眼前發生,你確定你看到的是真相嗎?現場就在這里,劇作者用盡所有的手段還原事件客觀進程,連風雨雷電都沒有漏掉。可是,舞臺上和你一樣的旁觀者卻如魔術師般將真相藏起來了,他們賭咒發誓自己說的完全是實話。你還堅信自己的判斷嗎?你有勇氣揭穿這無恥的謊言嗎?期待這部重新詮釋的《羅生門》,會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視聽感受。
《羅生門》演出詳情
導演:袁立勛
監制:黎鑒鋒
主演:麥長青、江美儀、單立文
日期:2016/1/29-31共5場
地點:北角新光戲院大劇場
梅廣釗博士
Dr. Mui Kwong-chiu
梅廣釗博士為香港著名的作曲家。畢業於香港大學音樂系,獲頒PhD 和MPh,畢業於浸會大學電影系。梅氏獲多個國際著名演藝團體委約作曲;亦獲邀2016國際奧數(I-MO) 、2016 浸會大學六十周年跨媒體音樂會、2010上海世博會香港周等的音樂總監和作曲。獲邀為榮獲2013舞蹈年獎香港舞蹈團之《蘭亭狺祭姪》的作曲和音樂總監、2008香港奧運聖火傳遞典禮藝術統籌、2009東亞運動會閉幕禮音樂總監、顧嘉輝與香港中樂團I/II藝術統籌、香港電臺電視部榮獲世界銀獎《香港歷史系列I/ II/III》的作曲和載譽的香港電臺制作《天人合一》的主題音樂。
梅氏作品還包括,2012馬來西亞亞太口琴節揭幕禮為百具口琴和當地三大民族樂器而作的《博愛大同》、德國世界口琴節飲譽的《彩虹之歌》、亞太口琴載譽的《天上雲河》和香港電臺電視部制作《天人之際》、《獅子山下》等。梅氏2013年5月代表香港作曲家聯會和香港電臺第四臺出席於捷克布拉格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的第60屆國際作曲家論壇。
梅氏現為香港作曲家聯會副主席和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音樂課程榮譽顧問、香港藝術發展局音樂界審批員、天馬合唱團和元朗兒童合唱團榮譽顧問、香港口琴協會榮譽駐團作曲家、多屆亞太口琴節和世界口琴節的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