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4

為什么創業者都開始講情懷?

2015-12-24
来源:思達派

  原標題:【創業觀察家】為什么創業者都開始講情懷?

  通常而言,情懷與商業都關系不大。甚至,當羅永浩賣手機大談工匠精神和情懷時,輿論的反應大多是嘲笑和反感。

  但這種風氣并沒以此為終,反而這兩年在創業圈很吃得開。

  最新的例子就是,高調創業公司樂視的高調創業者賈躍亭,將其內部信以“主宰自己蒙眼狂奔你就會成為最亮那顆星”命名,以此公布其融資信息。

  前幾天的例子是小米。雷布斯在發布今年的第N場發布會上發布全金屬Note 3時,拋出了“我所有的向往”金句,大談王者衛冕的反思與傷感。

  連一直很冷峻打專業牌的華為,在此之前也念出了“執念是一種信仰”。自從做手機,華為的手機廣告永遠如汽車文案,文縐縐,虛飄飄,讓人琢磨不透。這反倒與小米等拼配置、比跑分的手段形成了一定區分。

  ……

  這似乎變成了一種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些“販賣情懷”的創業公司?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撰稿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1、命中目標消費群體的高招

  這里主要以To C的產品為主。

  當然不是說賣情懷是不好的,基于扎實的市場調研,基于對產品深刻地定位和理解,或者還有營銷公司的協助,通過情感認同,打動目標消費者,這是市場營銷上的高階打法。這個角度看,蘋果當然是榜樣,“蘋果的中國學生”小米前期也打得不錯,后來就慢慢有點“做作”;羅永浩呢,痕跡太重,商業手法暴露無遺,讓人厭煩;華為為什么會誤入歧途?完全不是那個氣質啊!

  有人問,那To B的創業者怎么樣?他們倒是很少會用這種方式,一般而言都會直接打具體的功能點或價值點。

  2、模仿大神喬布斯

  讓人聽不懂的廣告詞式的金句模式:必然會提煉一個“讓人聽不太懂”的句子,有點虛,但顯得有文化、有逼格。

  看看iphone那些廣告詞就知道了,有點讓人越來越琢磨不透,什么是“比更大還更大”?什么又是“我所有的向往”?

  但凡這些效仿者的發布會,也無一不是大背景屏、帶個耳麥、簡單的ppt語言,加上煽動性的講述。情懷油然而生的樣子。

  3、迎合90后消費者

  以90后為代表的年輕消費者是崇尚個性,及尋求歸屬感的一代,他們對產品的認知,在價格和性能之外,還增加了認同感的要素。你是不是我的菜,這很重要。而“金句+情懷”其實就是在表達這種分類——通過語言劃分疆界,通過情懷獲取共鳴。

  于是乎,這些企業的創始人們都開始講故事:我做這個產品,不是那么簡單的,不是為了賣錢,我是懷揣使命為你們這一部分人做的,不管別人怎么說,我也會堅持下去。是不是聽起來就很感動?

  4、用情懷彌補產品的匱乏

  看了看手中的產品,和同類相比其實沒什么本質的或太大的區別:比如小米手機,比同類型的華為、魅族要好?比如電動車、自行車,除了設計外,與其他傳統大牌產品有本質區別?哦,不對,可能還有“互聯網+”的區別。

  “互聯網+”不就是“改變世界”的情懷嗎?加上去販賣,聽起來似乎就很高大上。就好比現在送外賣的都叫“騎士”,發傳單的都叫“地推”,一下子情懷改變了世界。

  這個尤其在一些新型創業企業身上,比較明顯。產品還沒具備情懷基礎呢,就被賦予了太多的責任和意義。結果是別人笑話,自己也連正道都不會走了。

  情懷應該是產品附加值的體現,而不是一頂“欺騙”消費者的帽子。情懷應該是創業者活下來的內在驅動力,而不是讓消費者買單的武器。如果把情懷作為消耗品,那么很快情懷用完了,而產品也沒有什么進步。

  所以,還是建議創業企業、創業家們,還是少談些情懷、少拽點文字,先花更多精力做好產品、傾聽客戶去吧。好的東西會說話,打動人的永遠是詞語背后的行動,包裝里面的實物。有了口碑,自然就會有金句。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