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3

尋找中大燕京 一家僵屍車企的前世今生

2015-12-31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王峰 北京報道

  尋找中大燕京 一家僵屍車企的前世今生

  本報記者 王峰 北京報道

  只有“三四零一小區”的牌子還昭示著這裏的過去。“沒錯,這兒就是燕京汽車廠宿舍。”70歲的穆慶軍(化名)說。

  至於北京燕京汽車廠的老廠房在哪,穆慶軍向隔壁努努嘴,“那裏”。和這個6層紅磚筒子樓只有一牆之隔,是一片高檔居住區。房產中介裏的價格表清楚地寫著,均價9萬元每平米,掛出的待售房裏,最便宜的也要900多萬,最貴的1.2億。

  這裏是北京二環內,馬路對面就是陶然亭公園,北京燕京汽車廠多年前就搬離了這裏。

  “中大燕京公司?沒聽說過”,穆慶軍使勁想了想,還是從回憶裏撈不出來,“這個公司不造汽車吧?”

  目前是這樣。12月2日,工信部根據《關於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的通知》,公告了《特別公示車輛生產企業(第2批)》,北京中大燕京汽車有限公司(下稱中大燕京)名列榜首。

  中大燕京只有12年曆史,但已停產近兩年。北京燕京汽車廠只是以技術入股20%,控股股東為一家民營汽車企業中大工業集團。中大工業集團的一位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希望通過重組保留中大燕京的生產資質。“我們公司積極重組”,中大集團北京管理中心總經理賈成廣只說了這一句話,就掛斷了記者的電話。

  “燕京”牌汽車

  北京燕京汽車廠創建於1950年2月,最早的名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3401工廠,是軍隊在北京成立最早的汽車修理廠。

  1980年,3401工廠有了第二廠名“北京燕京機械廠”,廠址為陶然亭公園旁邊的太平街8號。1987年,北京燕京機械廠正式改名為北京燕京汽車廠。

  “那時對軍工汽車修理企業要求‘以造帶修’發展,燕京汽車廠開始造車。”穆慶軍說。一年後,燕京汽車廠就生產出了YJ620小型客車及其變型車共18種車型。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燕京汽車廠最輝煌的時期。“那時候生產的燕京牌2020越野車是暢銷品牌”,穆慶軍說,“當然也無所謂銷售,汽車當時不是商品,而是生產資料,要買車得有分配單”。

  燕京汽車廠曾是業界翹楚。1991年,全國年生產大中型客車300輛以上的廠家只有30餘家,其中年產超千輛的更是只有揚州客車廠、廣州客車廠、丹東汽車制造廠和燕京汽車廠4家。

  由於廠點分散、規模較小,當時的汽車廠采取了集團化發展路徑。交通系統成立了中通車輛機械集團,下轄123家單位,其中客車廠39家。另一個“巨無霸”城市車輛集團公司則有37家客車廠。

  軍工系統似乎是先行者。中國金燕汽車船舶工業公司在1988年5月就開始籌建,行使軍隊汽車工業行業歸口管理職能,下屬68個企業,北京燕京汽車廠和北京三興汽車廠是其骨幹企業。

  但汽車行業一哄而起、重複布點、生產能力閑置的弊端在20年前就已顯現。公開數據顯示,1996年,全國汽車產量在1萬輛以上的僅有18家企業,北京燕京汽車廠這一年的產量是1320輛。

  “燕京汽車廠的主要產品是小客車,以及改裝的軍隊救護車,造型土氣,但是便宜,才幾萬塊錢一輛”,穆慶軍說,“有一段時間,還賣了幾百輛計劃生育專用車”。這意味著,在市場經濟正式確立並潮起後,燕京汽車廠離民用市場越來越遠。

  1994年,燕京汽車廠開始虧損。

  1997年,燕京汽車廠搬離位於太平街8號的陶然亭廠區,13萬平米的工業用地變更為商業和住宅用地。燕京汽車廠搬進了位於房山區河北鄉(現為河北鎮)風景秀美的大山中的一分廠廠區。

  此後,燕京汽車廠多次變更了主管部門,隨著軍隊保障社會化改革,燕京汽車廠被劃轉成為中國集裝箱控股集團公司(現已更名為中國資產經營管理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進入新世紀,盡管企業架構關系輾轉騰挪,燕京汽車廠的產量變為了個位數。

  中大燕京衰落史

  公開報道稱,2002年,燕京汽車廠實現了企業“盈虧平衡,現金流量平衡”,扭轉了連續8年的虧損局面。

  除了減員增效、搬離老廠,燕京汽車廠將修車和造車業務分別與社會股東合作。2003年,燕京汽車廠與中大工業集團(下稱中大集團)合資的北京中大燕京汽車有限公司(下稱中大燕京)成立。

  中大集團出資800萬元占股80%,燕京汽車廠則以非專利技術知識產權入股20%。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資料顯示,燕京汽車廠入股的技術包括客車木地板改鐵地板技術、汽車前臉磷化處理等3項。

  中大集團成立於1994年,是一家位於江蘇省鹽城市的民營汽車企業。這也是從一個兄弟兩人的汽車修理鋪發展而來的企業,創辦人徐中大早年和二弟一起,靠修理縣政府和公檢法單位僅有的幾十輛公務用車起家。

  經過十幾年發展,中大集團成為汽保行業的領先企業,具有年產汽車維修檢測設備、城市自動洗車設備10萬台(套)的能力。2001年,中大集團控股的中大國際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也是從合資成立中大燕京開始,中大集團開始向汽車制造行業戰略轉型,先後控股重組了鹽城中威客車有限公司、北京中大燕京汽車有限公司、南京中大金陵雙層客車有限公司等汽車制造企業。

  中大集團迅速形成了1.5萬輛大中型客車的產能。這一年,中大集團提出5年內實現年銷售收入100億元的目標。當時中大集團的年銷售收入是12億元,利潤1億元。

  2003年3月,中大燕京第一台客車下線。中大集團的公開資料介紹,中大燕京是以汽車制造和汽車配套件制造為主的企業。生產資質包括除小轎車外的所有商用車生產資質。

  “中大燕京擁有客車整車生產、底盤生產和改裝車生產資質。”12月25日,中大集團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中大燕京租下了燕京汽車廠的老廠房,選址依然在北京市房山區,但其時燕京汽車廠一分廠的老廠區已經荒置,此後被燕京汽車廠母公司開發成了一處度假山莊。

  中大燕京早期的生產銷售數據已不可考,這一時期,國內客車生產行業仍是群雄時代。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21世紀初,全國客車生產企業數量仍超百家。但產業集聚已經開始,一汽、東風、金杯、東南、江淮等企業占據了國內客車市場大部分份額。

  中大燕京所在的中大系也在盡力突圍。2003年,中大集團宣布將連續收購30家客運企業。中大集團高層對媒體表示,通過整合資本,把有生產目錄的企業納入中大的目標,客車行業的性質決定了中大這樣做的成本最低也最有希望成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得到的資料顯示,2005年是中大燕京生產曆史上效益最好的一年,其利潤為-62萬。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中大燕京大、中型客車的銷量分別為260、242輛,所占市場份額分別為0.77%、0.6%。這一年,中大燕京還生產了大、中型客車底盤共計849台,所占全國市場份額共12.21%。

  但這是中大燕京最後的輝煌。到了2013年,中大燕京的整車銷量驟減至18輛和14輛,成為當年國內銷量降幅最大的客車企業。2014年則徹底停產。

  新能源汽車轉型失敗

  此前的3年,本應是中大燕京轉型涅槃的關鍵節點,但中大燕京恰恰在此時遇挫。

  2010年,中大集團獲得國家工信部新能源客車和底盤生產許可資質,同時在全國第一個獲得國家新能源客車財政補貼。中大集團當時與湖北一家民營科研機構合作,生產了續航500公裏的電動客車,並在眾多媒體記者參與記錄下“路試”成功。

  其時,在國家政策助推下,新能源汽車項目被地方政府熱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明確提出,到2015年,全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

  地方政府制定了更加雄心勃勃的計劃。河北、上海、吉林的“十二五”新能源車產能規劃分別為53萬、30萬、20萬輛。北京市則為46萬輛,公開報道稱,北京市的產能包括3家企業,分別為長安汽車30萬輛、北汽15萬輛,以及中大燕京1萬輛。

  中汽協網站上的新聞稿顯示,2010年6月,中大燕京的1萬輛能源客車基地項目簽約儀式隆重舉行,時任北京市委書記、市長,以及多名市委常委出席了儀式。此後,中大集團開始在通州、密雲等地選址。但至今沒有項目落地的消息。

  因為就在第二年,中大集團資金鏈斷裂,中大國際在香港停牌。中大集團對外宣稱的新能源項目投資額降為100億元,“大環境不好,加上集團規模擴張太大,以及管理不善等原因,導致了中大集團資金鏈斷裂”,上述中大集團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兄弟鬩牆、高管內亂,開始出現在這家偏居蘇北的民營企業,令人吃驚的是,直至目前,中大集團在工商局登記的企業性質仍為集體企業,這連徐中大本人亦反思不迭,徐中大曾對媒體說:“自己最懊悔是沒有在時機最成熟的時候”,與兄弟各自將股權明確。

  媒體報道稱,北京市政府曾要求中大集團提供7輛純電動客車,用於“十八大”之前北京示范運營。如此商業良機,中大集團卻無能為力。

  中大燕京就此成為飄萍。太平街8號的注冊地址已成樓盤,曾經的房山廠區已難覓其址,工廠附近的村民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兩三年前中大燕京已經搬離此地,原址建了別的工廠。2012年,中大燕京欲借新能源車項目重新在北京布局,並在通州、密雲,甚至河北省懷來縣考察選址,但最終隨著母公司的經營困難而不知所終。

  重組對於中大燕京並非易事。工商資料顯示,因為控股股東中大集團牽涉過億的銀行借款合同和民間借貸糾紛,其持有的中大燕京股權已被南京、無錫、鹽城多地法院凍結到了2017年。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