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年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香港應積極尋找下一個台階,抓緊機會迎頭趕上。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余江強、鄧江紅、李淇報道:日前,曾任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及財政司司長的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指中國經濟「審慎樂觀」;而展望2016年,他憂慮香港整體經濟環境,認為近年香港內耗嚴重、港人故步自封,如不尋找下一個臺階,將本港打造成為南中國接駁外國的樞紐,很難再有機會迎頭趕上。他更以家庭理財作喻,希望財爺曾俊華「審慎理財」,看守「自己頭家盤數」,免成赤字。
對今年中國經濟,唐英年直言是審慎樂觀,原因是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已「史無前例」有平均超過10%的年增長,其增長值甚至超越很多國家的總和,故認為中國經濟增長不宜過低或過高,亦不要為追求增長而過多投放基建,只需保持健康穩定的可持續增長,「未必一定要有7%。」
唐英年對今年全球的經濟發展較為憂慮,因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等因素將對全球經濟造成頗大衝擊。他形容,中國過往如一塊「磁石」,吸納許多全球的資源,如礦產、能源等等;但需求一旦放緩,恐怕會為全球經濟帶來衝擊,「中國以前吸得太快、增長高,但當增產變得過盛而放緩,對於一些沒有準備的國家,或者會跌得幾Painful(痛苦)。」
審慎理財防最壞局面出現
由於香港屬於開放型經濟,面對內外經濟影響,所受衝擊自然不會少,唐英年一向對事情「作最壞的打算,作最好的希望」,他送贈現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四字真言——「審慎理財」。他以家庭理財作比喻,希望財爺「看著政府財政,就如看著自己頭家盤數,不會有人長期借貸度日,亦不會有人長期入不敷支而破產」。
對於現時社會上許多爭拗,如指高鐵、機場三跑等工程才是影響香港經濟、令庫房緊縮的始作俑者,唐英年表示不認同。他指,回歸前的赤鱲角機場、機鐵、青馬大橋等機場核心工程,都曾招人詬病,說是「大白象工程」。如今回首,若當時未建設有關基建,現時香港競爭力已遠遠被鄰近地區拋離,「根本不夠廣州、深圳嚟!」
「為反對而反對」今日尤甚
唐英年直言,香港的競爭力排名已大不如前,要尋找下一個臺階,將香港打造成為南中國接駁外國的樞紐,「好多人進入外國都經過香港,正因為我們有一個國際級的機場;如果我們不建設的話,相信白雲機場一句多謝,甚至乎深圳一聲多謝,香港以後沒有機會追回。」
而眼見香港在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上被迎頭趕上,唐英年分析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內耗太多:「你話一個多元化社會有不同聲音是正常及健康的,不過你看看現在,這些聲音是有建設性?還是只為了與你作對?」他坦言,自己處身政府十多年,推過不少工程及政策,也聽過不少反對聲音,在立法會推行的政策亦非一帆風順,但從來未試過猶如今天的「為搗亂而搗亂」。
港人較以往故步自封
唐英年指,現屆政府不少政策,如房屋、土地、三跑及許多福利等等都有利社會民生,但不知怎地,最後所有政策都遭強烈反對;反對的聲音完全不客觀持平,令現屆政府百般為難。面對「為反對而反對」的局面,他建議,政府在推行政策時不應硬碰硬,「如何去Engage、協調對策、緩衝等等,就是政府如何與市民有一個互動的關係。」
唐英年續指,另一個令香港競爭力下跌的原因應是經歷長時間爭拗後,港人比以往「內向」、故步自封。當國際社會紛紛要與中國建立更緊密關係時,香港反而步步後退。他反問:「我們是否可以只靠香港,塘水滾塘魚就足夠呢?我唔覺得係囉!」
唐英年又認為,香港一向都有著國際化的視野,但現時卻逐漸萎縮,直言港人應配合國家發展成為積極的資產,更應面向世界,看看國際的發展。他擔心香港如失去經濟上的價值,就難再吸引外資及遊客來港。
回顧2015:憾失普選機會
2007年,時任財政司司長的唐英年(右二)出席首次舉行的「香港商界最關注10件大事」評選頒獎典禮。資料圖
十年前,唐英年以財政司司長身份出席香港商報與各大工商社團合辦的「香港商界最關注10件大事」評選活動頒獎禮並擔任主禮嘉賓。時光飛逝,一轉眼,評選活動踏入第十年,唐英年再應允作主禮嘉賓,並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讚揚商報舉辦的評選活動很好,堅持十年不容易。他指,2015年的20件候選大事很有代表性,既有反映香港的大事件,也有反映香港與內地關係的大事件。他帶著令人熟悉的招牌笑容說:「香港商報作為一份愛國愛港報紙,必須要支持!」
在唐英年心目中,「政改方案未能通過」是2015年重中之重的大事。「中央人民政府對香港人有充分的信心,給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有普選機會,但香港錯失了!令700多萬人、300多萬選民未能創世紀地普選行政長官。」
至於其他19件候選大事,唐英年認為本報挑選得挺好,如「習馬握手」、「『十三五』規劃出臺」、「中英公布『倫港通』」、「亞投行成立」、「人民幣加入SDR」等,都是關乎香港與國家發展的重大事件。他指出,從這些事件中可看到,一方面中國在「走出去」,另一方面國際社會希望與中國建立更緊密關係。
應與國家漸行漸近
談及香港「投資移民叫停」、「『一簽多行』改『一周一行』」等事件時,唐英年指自己有很強烈的感覺,就是「國家想走出去,外國想走進來,但香港卻在往後退,不是跟國家行得近些,反而想行得遠點」。他認為這對香港前途不是一件好事,更不是香港應該實行的政策。
唐英年表示,香港與內地的接觸最為密切,而兩地在接觸中不可避免會產生矛盾與摩擦。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應該在與國家越走越近的同時,仍然保持「一國兩制」完整性,這是香港人的使命。
唐英年表示,香港目前欠缺有能量的政治人物,帶領社會進行理性討論。本身是香港江蘇社團總會會長的他表示,江蘇社團總會是由江蘇鄉親與關心江蘇的朋友組成的平臺,成立僅半年多,並不是一個有足夠份量的政經平臺,但也會嘗試帶起一些討論,包括組織一些座談會,邀請有關人士對社會、經濟及民生重大議題進行客觀、中性的討論,從而帶出理性聲音。
帶動社會理性討論
唐英年指,自己本身也是香港友好協進會經濟事務委員會主任,現正進行幾個議題的研究,包括旅遊、金融及體制改革等,邀請學術機構參與,多一點學術上的支撐,集合多一點業界人士的智慧,希望通過有關政策上的研究,推動社會進步,相信對特區政府有所幫助,並起到積極的作用。(香港商報記者 余江強、鄧江紅、李淇)
品味優雅溫醇
唐英年酷愛收藏紅酒,辦公室亦有聖誕紅酒和小型車衣公仔裝飾。
港人今天能盡情享用全球葡萄佳餚,實在有賴曾被封為「紅酒財爺」的唐英年當年先見之明。2003年起他出任香港財政司司長,任內多次提議調整洋酒稅項;2008年香港政府宣布免徵葡萄酒關稅,令葡萄酒銷量暴漲;2009年,本港成為亞洲葡萄酒消耗量第一大地區,更於2011年一舉超越紐約與倫敦,成為全球最大上等葡萄酒拍賣中心。
葡萄酒免稅造福香港
談及力推紅酒的緣由,唐英年說有兩大目的:其一是增加經濟活動創造就職率,其二是豐富人生。他解釋說,當年已察覺亞洲對葡萄酒的認知度日增,但尚無一個葡萄酒集散中心;而香港比新加坡更具備有利條件,一是不像新加坡地處熱帶,每年氣候有清涼的時候,葡萄酒不會受影響;此外,香港物流運輸亦相當出色。
至於豐富人生,唐英年說,「搵錢不是一切」。
再說免徵葡萄酒關稅,他笑稱自己是受害人,因為當年的葡萄酒關稅高達80%。唐英年對紅酒有興趣始於70年代在美國讀書時,當時他特別找了一家小酒舖的老闆交朋友,透過他來學習更多知識。如今他在世界各地都有存酒的地方,香港就有兩個酒倉,會定期把葡萄酒的數量存入電腦,對存量是瞭如指掌,被人稱為亞洲最大紅酒藏家之一。
唐英年稱,昔日有品酒師來港,大家當他是神般膜拜;自從香港免稅後,釀酒和品酒師均視來過香港才吃香。
事實上,唐英年的品酒水準可用「出神入化」來形容,葡萄酒收藏界公認他已達到大師級。二十多年前,唐英年和朋友一起到法國酒莊參觀,莊主拿出一瓶沒有貼上招紙的私人藏酒考他們。最後唐唐猜對是1949年產的,因為它有橙色的邊、圓潤的單寧和第三層次的味道。2013年4月,他到勃艮第喝過一支1962年La Tache,之後他遺憾再無機會品嘗那種味道。記者好奇問那種味道是怎樣?他形容是很優雅、溫醇、秀麗。
是次訪問在唐英年位於中環太子大廈的辦公室進行,室內掛擺了不少家庭照片,還有聖誕紅酒和小型車衣公仔及各色卷軸裝飾,十分溫馨兼反映「主場」特色。
最難忘「選特首」
話題談及紅酒,要趕住開會的他不惜多花些時間向記者形容自己品嘗波爾多陳年佳釀的難忘感覺,那陶醉表情讓人相信,「品酒大師」之名號並非「浪得虛名」。
唐唐10年前曾出席本報在中華總商會禮堂舉行的首度商界最關注10件大事評選頒獎活動,彈指已過10年。問及這10年間最難忘的是什麼大事,他脫口而出「選特首」!如果再來一次會怎樣?他說自己一定會準備得更充分,不像當年那麼倉促,「今天向政府辭職,第二天就宣布參選。」可惜人生很多時沒有「take two」,但唐唐認為自己絕對有得著:「家人更加團結!」
訪問在輕鬆氛圍中進行,他坦白真誠,不慍不火,笑對逝去的風風雨雨,在令人熟悉的招牌笑容中,也感覺到他想為化解香港與內地之間的矛盾盡一分力的誠意。香港商報記者 余江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