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5

股權爭奪風暴下 萬科合伙人制要變?

2016-01-04
来源:北京青年報

  雖然截至目前萬科尚未對外正式公布高級副總裁祝九勝辭職的消息,但北京青年報記者截止到發稿時已就此得到萬科內部多個消息源的證實。

  2014年5月萬科事業合伙人制度正式啟動時,時任萬科副總裁的祝九勝“全力負責此事”。作為萬科資管計劃的實際操盤手,祝九勝去職引發了市場的廣泛猜測。萬科事業合伙人背后有什么故事,萬科股權之爭發生之后事業合伙人制度何去何從?

  祝九勝去職和萬科資管計劃相關?

  萬科內部員工已經收到關于祝九勝辭職的知會郵件。萬科集團官網“領導團隊”頁面,也已經沒有了祝九勝的相關內容。祝九勝去職一事發生在萬科股權爭奪戰的敏感時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猜測,市場人士指出,其突然去職或跟萬科資管計劃有關。

  公開資料顯示,祝九勝,男,1969年出生。2002年畢業于中南財經大學產業經濟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學歷。曾供職于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2012年加入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現任公司高級副總裁,分管萬科集團資金管理部。

  資金管理部在萬科集團中扮演何種角色呢?一名萬科內部人士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資金管理部負責集團所有資金的調度,包括盈安合伙人等資管計劃的運作均由資金管理部負責。祝九勝此次被免去萬科高級副總裁職務,多名市場人士直指其離職的原因正是跟這些資管計劃有關。

  曾負責萬科事業合伙人制啟動

  2014年5月底,萬科以盈安合伙之名,通過國信證券旗下的“國信金鵬分級1號”資管計劃,首次推出了事業合伙人制。

  公開資料顯示,國信證券金鵬1號分級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劣后資金來源是深圳盈安財務顧問公司,該公司由包括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在內的1320位事業合伙人組成,王石和眾多事業合伙人的出資作為劣后資金進入資管計劃,證券公司則通過杠桿融資借入優先資金。萬科合伙人的資金來源則是萬科的利潤獎金賬戶以及合伙人的募集資金。

  這個資管計劃負責人正是時任萬科副總裁的祝九勝。截至2015年6月,成立僅一年多的“盈安合伙人”共計持有萬科總股本4.14%股份。按照2015年12月18日停牌前價格24.43元計算,萬科管理層持有大約120億元市值。

  深交所的問詢與王石的“底牌”

  近日,隨著深交所的一份《深交所對萬科資管計劃問詢函》披露,深交所在萬科股票二級市場交易監控中發現疑點,萬科盈安合伙人的金鵬資管計劃疑與德贏資管計劃存在著某種關聯。問詢函的內容透露出萬科管理層與部分萬科股東之間的微妙關聯關系。

  深交所的問詢函稱,該所在二級市場交易監控中發現,國信證券—工商銀行—國信金鵬分級1號、2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委托人及受益人均包含有深圳盈安財務顧問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盈安財務”)。另外,招商財富—招商銀行—德贏1號、2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的委托人為招商銀行及深圳市梅沙資產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其中,深圳市梅沙資產投資中心的實際控制人為周衛軍(盈安財務董事、曾任萬科公司執行副總裁)與彭學運。

  根據上市公司監管方面的規定,如果“金鵬計劃”與“德贏計劃”互為一致行動人,就已超過持股“5%需披露”的節點,而萬科對此未作公告披露。在萬科股權之爭的敏感時刻,有市場人士甚至認為,“金鵬計劃”與“德贏計劃”持有的7.79%股權才是王石的真正底牌。

  萬科在隨后給深交所的回函中表示,“金鵬計劃”和“德贏計劃”的管理人各自自主行使投票表決權,兩個資管計劃不存在一致行動人關系。但“金鵬計劃”和“德贏計劃”關聯關系頗為密切,并與萬科管理層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且存在高管交叉任職的情況。有專業人士認為,萬科的回復不太符合常識。目前,萬科方面沒有對此作出進一步的解釋,隨后卻曝出了萬科副總裁祝九勝的離職,這引發了市場更多的猜測。

  事業合伙人制抵御“野蠻人”是說辭?

  根據萬科管理層的說法,萬科推出事業合伙人制度主要是為了抵御“門口的野蠻人”。但有觀察人士認為,“門口的野蠻人”更多的是說辭:“合伙人”才是目的,這是一場關系萬科重大利益結構改變的事情。

  2014年5月28日,萬科周刊發表《166年后的事業合伙人宣言》以這樣的開頭描述推出“事業合伙人制度”的背景:“一個幽靈,事業合伙人的幽靈,在大梅沙游蕩。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圣的圍剿,舊房地產圈的一切勢力,野蠻人和黑嘴、帶路黨和五毛、香港的激進派和華爾街的資本家,都聯合起來了。”

  但這個充滿激情和口號的宣言并沒有擋住市場對萬科總部與萬科分公司、萬科分公司與具體項目,以及它們與合伙人之間利益結構的追問。隨著深交所問詢函的曝光,萬科事業合伙人背后還有哪些故事,也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對于事業合伙人制度,萬科總裁郁亮對此的解釋是,過去萬科是職業經理人制度,職業經理人和股東是打工關系,依靠職業精神對股東負責,但從小米等一些企業的經驗來看,合伙人制度可能是一種更好的利益共享機制,對股東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

  如今,萬科的事業合伙人制度推出已經超過了一年半,在寶能系和安邦等險資的洶涌舉牌下,萬科管理層通過事業合伙人制度掌控的股份顯得微不足道。事實證明,在目前萬科如此分散的股權結構下,事業合伙人制度并不構成對“野蠻人”的威脅。

  事業合伙人制是管理層收購的變種?

  雖然萬科管理層多次提到,萬科事業合伙人資產管理計劃成立的背景是對抗“野蠻人”。但有分析人士指出,萬科的事業合伙人制度與上市房企前幾年普遍使用的股權激勵不同,事業合伙人更像是管理層收購(MBO)的變種。

  那么,事業合伙人制度跟MBO是什么關系呢?對此,一名上市公司的法律顧問表示,合伙人跟MBO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不謀求控股權,謀求的是利益捆綁一起。更多地強調通過公司經營能力的改善,獲取更多的分紅,以及股票市值上升帶來的浮盈。

  萬科管理層內部人士也承認,由于這一資管計劃的主要資金來源為經濟利潤獎金,持續增持的能力相當有限。在地產進入“白銀時代”之后,萬科管理層的獎金恐怕也難有大幅提升,市場層傳出事業合伙人團隊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持有萬科10%的股權。目前,萬科股價已經大幅上升,萬科合伙人若要繼續買入股票則意味著成本的大幅提高。經此一役,萬科的事業合伙人制度將有何改變?萬科1320名事業合伙人將何去何從?資本市場已密切關注萬科管理層的動向。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