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5

前首富也缺錢?漢能李河君砸鍋賣鐵求生

2016-01-05
来源:時代周報

  四面楚歌的中國前首富李河君似乎正在兜售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能集團”)“印鈔機”—水電資產,以展開自救。一時之間,漢能集團出售“現金奶牛”的傳聞四起。

  2015年12月31日,時代周報記者在李河君老家河源市獨家獲悉,漢能集團旗下三大水電站均有資產被抵押。據漢能集團官網介紹,漢能在云南、廣東等省份投資建設有多個大中型水電站項目,截至目前,漢能旗下控參股14家水電站。

  據早前媒體報道稱,有國內綜合性央企正在洽談收購漢能集團的水電資產。三峽集團一位不愿具名的內部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漢能集團可能跟多家央企有接洽,但央企收購資產較為嚴格,這是個很漫長的過程,畢竟一座水電站資產較為龐大。

  自去年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股價遭腰斬以來,漢能集團一直處于危機當中,首先是上市以來首次虧損,接著傳出裁員風波,并遭第三方伙伴拋棄,繼而影響其融資渠道。

  李河君始終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這位昔日的中國首富,正在反思目前的尷尬境地。如今港交所復牌遙遙無期,這位“腰斬”首富又該如何帶領其能源帝國度過這場波劫?

  老家水電資產存疑

  從世代務農的客家少年到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名第四,坐擁665億元身家的光伏大鱷,此前李河君的人生是一路向上,直至2015年年初成為首富后,漢能薄膜發電股價遭到腰斬,成為李河君漢能能源帝國揮之不去的陰霾。

  自2015年3月遭香港證監會調查并被勒令停牌后,有關漢能集團旗下水電業務補貼薄膜光伏產業的消息就在業內開始流傳。

  陷入資金壓力的漢能集團,近期更是有消息爆出其要售賣“現金牛”水電資產,外界對其水電資產現狀感到擔憂。

  根據漢能集團官網介紹,漢能在云南、廣東等省份投資建設有多個大中型水電站項目。截至目前,包括金安橋水電站、黃田水電站、木京水電站、五郎河水電站在內,漢能旗下控參股14家水電站,水電權益總裝機量達620萬千瓦,相當于2.3個葛洲壩電廠。

  2015年12月31日,時代周報記者前往河源市。在通往李河君老家東源縣仙塘鎮觀塘村的路上,要經過一條蜿蜒的東江,江邊即是李河君弟弟李偉軍管理的裝機容量為30MW的木京水電站,這是李河君在河源市當地重要的三大項目之一。

  根據全國企業信息網查詢“木京水電站”,顯示有兩家公司,廣東清能發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清能集團”)木京水電站和河源清源木京水電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源木京水電站”),均與漢能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廣東清能集團木京水電站法定代表人和負責人均是李偉均(軍),未顯示注冊資金。

  清源木京水電站則由廣東清能集團在2015年7月17日投資成立。與上述未顯示注冊資金不同,清源木京水電站注冊資本為3.7億元,法定代表人同樣為李偉均。

  2015年9月16日,清源木京水電站的法人股東出現變更,由廣東清能集團變更為河源市樂安居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源樂安居”)。

  上述法人股東變更的當日,其法定代表人也一同變更,由李偉均變更為張衛斌。頗為奇怪的是,此后的10月10日,法定代表人又變回為李偉均。如此往復,令人捉摸不透。

  北京郝俊波律師事務所律師郝俊波在看完上述股權關系變更后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光從這些信息,只能看出廣東清能集團將股權轉讓給了河源樂安居,其他關系尚無法判斷。

  時代周報記者調查發現,上述張衛斌系河源樂安居公司實際控制人,與李河君家族一樣,在河源當地工商界,張衛斌同樣頗有地位。

  通過上述一系列工商資料的變更,張衛斌目前實際控制了清源木京水電站。張衛斌與李河君及漢能集團到底是何關系,為何要收購清源木京水電站,至今仍成謎。

  日前,時代周報記者聯系上了張衛斌,他在電話中稱“不清楚此事,以后見面再說”。不過,任憑記者多次電話和信息,張衛斌始終未回復。

  時代周報記者向漢能集團品牌營銷中心高級副總監劉燕軍求證,他回復稱,目前正在休假,已將采訪提綱交至內部溝通,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回復。

  三大水電資產均遭抵押

  2015年12月31日,時代周報記者獨家調查獲悉,李河君旗下的廣東黃田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田水電公司”)部分股權被質押給了當地銀行。

  黃田水電站位于李河君老家東源縣,與木京水電站均位于東江干流上。工商資料顯示,黃田水電公司注冊資本為1.185億元,股東分別為廣東清能集團(持股70%)和北京榮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榮泰”,持股30%),兩者均由李河君實際控制。

  據河源市東源縣政務服務中心向時代周報記者提供的關于黃田水電公司的股權出質文件顯示,廣東清能集團和北京榮泰將其持有的黃田水電公司9350萬元(約占注冊資本的78.90%)的出質股權質押給了中國銀行河源分行。

  另有工商資料顯示,2015年2月10日,黃田水電公司共計690套機器設備被上述中國銀行河源分行作動產抵押,涉及債權金額約4.27億元。

  裝機容量達20MW的黃田水電站于2010年左右并網發電,隨后卻給電站周邊居民帶來了近4年的噩夢,甚至有農戶酒廠被淹沒。2014年3月,時代周報記者曾前往黃田水電站所在地,獨家調查披露了這一事件。

  有水電行業業內人士向記者直言,水電站是優質資產,但近些年漢能集團在坐享收益的同時,已經多次將其作抵押融資,并分攤著漢能不小的債務壓力。

  時代周報記者調查亦發現,漢能集團位于云南麗江的五郎河水電站主體麗江五郎河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郎河水電開發”)資產也遭抵押。

  據漢能集團介紹,五郎河水電站裝機容量為32MW。2005年7月29日開工,2007年12月底全部四臺機組并網發電,電站多年平均發電量1.555億度。

  工商資料顯示,五郎河水電開發公司的股東為云南漢能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南漢能發電”),住所為麗江市永勝縣大安鄉金安橋。

  時代周報記者獨家獲得的資料顯示,2015年11月30日,五郎河水電開發公司將廠房及設備、設施給英大匯通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作動產抵押,涉及債權金額為1.39億元。

  不僅如此,早前,漢能集團還對五郎河水電站進行“瘦身”。2015年1月26日,五郎河水電站的注冊資本由2.25億元變更為1.65億元。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資產遭到抵押的還遠不止上述兩座電站,李河君最引以為傲的金安橋水電站的資產也未能幸免。

  公開資料顯示,金安橋水電站由金安橋水電站有限公司運營,該公司成立于2003年5月,“漢能早已將部分金安橋水電站公司的股權出質給銀行了。”來自國內一家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的研究人士透露,為尋求資金支持,漢能集團近來與多家金融機構存在債務往來。

  而時代周報記者掌握的資料顯示,自2009年起,金安橋水電站有限公司的股權先后出現45次股權出質登記信息,其中有22次處于“有效”狀態,涉及股權約18億股,包括中國民生信托、上海國際信托和嘉實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等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牽涉其中。

  最近一次股權出質發生在去年6月19日,漢能集團將價值2.4億元的金安橋水電站股權出質給錦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華支行。

  央企接盤方至今不明

  上市公司融資受阻、第三方合作連遭重創的漢能集團,在資金鏈高度緊繃的情況下不得不將目光投向其“印鈔機”水電站。

  2015年12月5日,有媒體報道稱,漢能集團計劃捆綁式出售水電站資產及15%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股份,并已獲央企接洽收購。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前已有一家大型綜合性央企與漢能集團進行了接洽,具體方案是,對方還得入股漢能薄膜發電15%,“鑒于該央企在電力領域實力雄厚,若獲其背書,深陷困境的漢能集團,無論在企業信用還是造血能力上,都將得到明顯修復與改善。”

  但上述消息并未獲得漢能集團證實。此后外界分析揣測,該央企可能是華潤集團。1月4日,時代周報記者向華潤集團總部香港辦公室求證,對方在登記電話后一直未予回復。

  事實上,包括華能集團、華電集團、國電集團、國電投集團和大唐集團以及三峽集團6大央企等在內,國內在電力領域實力雄厚的綜合性央企數量較多。

  1月2日,時代周報記者撥打國資委網站上公布的三峽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沙先華的手機,對于漢能集團擬出售旗下水電資產,接電話的一名值班工作人員透露,“以前好像有過,但現在好像沒什么動靜了,未見有最新進展。”

  上述三峽集團人士進一步表示,這在央企內部屬于投資戰略方面的事情,漢能集團此前可能找過幾家央企,針對收購意向以及價格等有過接觸,“漢能集團肯定想賣個高價,但現在央企對外并購限制較為嚴格,另外誰都想低價買入,但對漢能集團水電資產到底有多少負債也不清楚,不敢貿然開價。”

  有三峽集團內部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如果沒有意向性的東西,漢能是不會輕易把(負債及融資等)這些商業性的機密文件給我們,所謂的盡職調查,都可能是下一階段的事情,現在漢能可能跟很多央企有接洽,但是個很漫長的過程,這么大一個電站放在這兒,要了解清楚也不是短時間內的事。”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漢能集團與央企合作其實早已有之,金安橋水電站就是鮮明的一例,這是李河君最為倚重的水電站,據說其每天的凈現金流就超過1000萬元,被譽為“現金奶牛”。

  據工商資料顯示,金安橋水電站有限公司共有三名法人股東,其中漢能集團出資25億元,為控股股東,其余兩者分別為云南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南金沙江水電”),以及云南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5年12月的云南金沙江水電公司背后潛伏著多家電力央企,其注冊資本為55.85億元,共計有5名法人股東,其中華電集團持股33%、華能集團持股23%、大唐集團持股23%、漢能集團持股11%,云南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0%。

  金安橋水電站位于金沙江中游,長約833.5公里,落差1120.2米。該段規劃了金安橋、觀音巖等在內的共10座梯級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相當于1個三峽水電站,總投資累計高達1500億元。

  金沙江上天然的梯級水電開發優勢,成為眾多電力央企口中爭奪的“肥肉”。以金沙江中游河段為例,除上述金安橋水電站開發主要以漢能集團為主外,其余9大梯級水電站的開發則全部被上述實力雄厚的央企華能、華電、大唐和華潤瓜分。

  因此,如果說漢能集團欲出售水電資產,上述6大電力央企會否“近水樓臺先得月”,還未可知。

  尋求A股融資平臺?

  自去年5月遭遇股價腰斬后,漢能集團這家深陷泥潭的“明星公司”正在向外傳達出“自救”信號,李河君在資本市場上的舉動也備受關注。

  漢能集團目前可謂是危機四伏,去年香港證監會對漢能薄膜發電展開調查后,為了自證清白,其先后終止了與母公司存在的兩筆關聯交易。

  自斷財路后,漢能薄膜發電的業績直線下滑,并遭遇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2015年上半年,漢能薄膜發電實現營收21.18億港元,同比減少34%;毛利14.61億港元,同比減少約46%;虧損額為5932萬港元,與去年同比下滑幅度高達103.5%。

  與此同時,漢能還不斷遭到第三方伙伴拋棄。與全球最大家具和家居用品零售商瑞典宜家集團的合作,曾被漢能薄膜發電視為成功的第三方業務而大肆宣傳,在其漢能體驗館中,亦有介紹。2015年11月3日,宜家決定終止與漢能簽訂的英國住宅太陽能合同。

  2015年12月2日,漢能薄膜發電還痛失最高達220億港元的融資“輸血”。寶塔石化集團有限公司與內蒙古滿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最終放棄認購漢能薄膜發電的股票。據外界分析,這可能使漢能薄膜發電失去至少22億港元(約合18.39億元人民幣),最多220億港元(約合183.94億元人民幣)的募資。

  在上述種種不利消息傳出之際,漢能集團亦在不斷調整,最為感同身受的或許來自于漢能集團的內部員工。自去年年中宣布精簡2000名員工后,漢能集團在全國的子公司亦不斷有員工離職的消息傳出。

  “現在還在裁員,不過裁得很少。”一名漢能華中區域銷售公司的重要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其區域公司仍在裁員,主要涉及職能平臺的辦公室、行政以及人力資源等部門。

  上述負責人指出,華中區域公司目前有190多名員工,其中上述職能部門就達到70多人,人力資源有20多人,售后人員有10余人,“根本不需要這么多人,薄膜太陽能組件剛裝上去,基本沒什么售后。”

  “剛開始的時候,路子就不對。”有漢能集團內部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去年年初,漢能集團靠直銷,自己去賣薄膜組件,也不找經銷商,市場太大,難以施展。

  漢能華中區域銷售公司市場總監張福茂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事實上全國各地的經銷商,手頭上有自己的人脈和資源,現在漢能集團改變了經營思路,直銷變經銷,只需要指導經銷商就行。

  根據時代周報記者與多名漢能集團銷售人士接觸發現,這些內部人員很多對漢能薄膜光伏產業胸懷希望,正如李河君在去年公司“21周年紀念日”上所言,“眼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我們的前途依舊是光明的。”

  這位昔日的福布斯新貴坦承“步子邁得太大”、過度強調規模投資、“大企業病嚴重”、人才作用發揮不夠、缺乏同業價值鏈的整合合作開發等一系列問題。

  李河君表示,將向移動能源戰略轉型,業務將更加聚焦,未來一兩年將推出一批市場應用潛力巨大的新產品,并且實施快速響應市場的組織變革,大肆撤并事業部和裁員。

  此外,李河君還承諾漢能將放開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并開放渠道,將原來的營銷方式由直銷轉向經銷。

  對于漢能集團的未來出路,有消息稱,漢能在港交所復牌遙遙無期之下,或轉而在內地股市尋求融資平臺,初步有意籌集資金在內地收購一家已上市公司,再逐步注入部分業務。

  截至發稿,時代周報記者未能獲得上述消息的最新進展,本報亦將持續關注。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