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4

那些油價暴跌的“受傷者”能否迎來春天

2016-01-05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回顧2015年,油價暴跌的“受害者”比比皆是——2015年俄羅斯經濟預計萎縮3.7%,盧布過去3年累計下跌60%;美國2015年表現最差的前10檔共同基金中,有5只為能源有限合伙企業(MLP)基金,其中有3只跌幅超過30%。步入2016年,原油的頹勢能否逆轉?這些“受害者”又能否迎來春天?

  1月4日,國際原油價格開盤跳升逾1美元,因上周末伊朗民眾沖擊沙特駐伊大使館,隨后沙特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使兩國矛盾陡然升級,當地原油供應受影響的擔憂升溫。然而有分析人士認為,反彈并不會持久,低油價格局仍將持續。英國石油公司(BP)認為油價可能在2016年一季度觸底,雖然未來數年仍可能維持低位;高盛認為油價或在今年進一步跌至20美元/桶。

  有業內專家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技術突破對石油市場供求的影響是不可逆的,在技術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市場只會向著更低成本和更多供應的方向不斷前進。此外,伊朗石油解禁可能近在2016年1月。“2016年一季度,美國的庫存風險和伊朗石油解禁會讓油價再創新低,WTI原油或跌至30美元/桶,布倫特原油(Brent)或跌至34美元/桶。”

  俄羅斯最受傷能源類基金萎靡

  2015年12月31日,美元/盧布跌破74.212,創下歷史新低。截至北京時間1月4日11:28,美元/盧布為73.405。

  簡單計算可得,盧布繼2014年被攔腰斬斷后,2015年的貶值幅度又接近30%,是加拿大、尼日利亞和墨西哥這些產油國貨幣的兩倍。盧布再度大幅貶值主要原因除了政治因素便是油價,作為原油凈出口國的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占俄羅斯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半。當前,原油價格處在11年低點附近。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Putin)表示:“危機最嚴重的時期已經過去,但在油價下跌和西方制裁的打擊下,預計2015年俄羅斯經濟將萎縮3.7%。”

  “2016年不會比2015年輕松,可能還更具挑戰性。”俄羅斯最富有的寡頭之一烏斯馬諾夫(AlisherUsmanov)近日表示。

  歸根到底,供過于求是導致油價跌跌不休的元兇,而這一局面似乎暫時無法逆轉。東證期貨原油分析師金曉告訴本報記者:“自2014年12月OPEC年度會議做出不減產的決議之后,OPEC原油產量出現非常明顯的增長。截至2015年1~10月,OPEC原油平均產量為3126萬桶/天,同比增加106萬桶/天。”

  其實,沙特已經從上世紀80年代的“減產之痛”中充分汲取教訓,所以當前的市場份額策略會得到繼續執行。近日,沙特原油部長Alial-Naimi再度強調,沙特不會改變現在的生產政策,堅決不減產。

  如果產油國的困境還無法量化油價暴跌的后果,那么能源類基金的表現則能切實說明問題。根據晨星的統計,2015年資產逾10億美元的美國前十大表現最差的共同基金中,有5只為能源MLP基金,堪薩斯的Tortoise投資公司、紐約人壽旗下子公司MainStay與高盛的MLP能源基金分列第2到第4名,跌幅均超過三成。

  低油價或成“新常態”技術革新為主因

  至于2016年的油價走勢究竟如何,答案似乎并不樂觀。盡管BP稱,今年油價或有所反彈,但“反彈”的含義值得推敲,究竟是50美元/桶還是更早前的100美元/桶?

  早在原油開啟“暴跌模式”前,布倫特原油價格在2014年為104.81美元/桶,當前實時報價則僅為38.13美元/桶。“基于我們對2016年的油價預測均值,WTI原油為40美元/桶,小公司很可能在2016年啟動石油行業的破產潮。”一名原油期貨交易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可見,“反彈”的定義也已經發生了變化,更有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后原油可能無法再突破50美元/桶。原因在于全球需求萎靡和供過于求,且技術革新則是近年來原油快速增產的推動力。

  其實,非傳統油氣開采技術已經催生出了一個等同于全球第四大產油國的新興產業,其背后更是有著巨量的潛在可采資源,因此在技術突破的沖擊下,油價注定將在暴跌后的低位形成新的平衡。

  具體而言,如果將美國的致密油產業看做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那么它目前已經成為了全球第四大產油國,產量規模達到日均450萬桶,緊隨其后的加拿大和中國的原油產量分別為日均430萬桶和420萬桶,而實現這一切僅僅用了不到十年時間。

  近十年來,得益于水平井和水力壓裂技術的突破,美國的致密油開采商已經根本性地改變了全球的原油供應格局。當前各界都抱有一個“幻想”,油價暴跌會否導致頁巖油產量大幅萎縮?這可能也是沙特堅持不減產的目的之一。

  但根據成本產出分析,國泰君安認為,這一預期較難實現。在美國頁巖油產業中,鉆探一口典型油井大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鉆井和完井成本約占頁巖油鉆探和開發行業總成本的70%,是頁巖油開采的主要成本來源,在油價下跌后的短時間內,這部分主要成本被視為沉沒成本,開采商無法通過降低產量來節省這部分開支,因此即便油價腰斬,但只要收入能夠覆蓋油泵運行、運輸和銷售等可變成本,開采商仍將選擇滿負荷產油。

  其實,上述分析正解釋了為什么2014年7月油價開始急速下跌,但頁巖油產量仍持續攀升一直到2015年的6月份。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