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業已陷入困境三年多,今年虧損面已經超過八成,且因為產能過剩很嚴重,明年仍舊不樂觀。
目前,相關部門多次強調,要加快對長期虧損、產能過剩嚴重的“僵尸”企業的重組整合或退出。煤炭行業也因此成為重點打擊的行業。
今年以來,煤價已下跌三成,降到不如土豆的價格,坑口噸煤價格甚至賣不過一立方沙子。很多煤企更是巨虧,不得不通過降薪、甚至停薪留職、內部休假等手段來降本增效。但即便如此,煤炭“僵尸”企業為了維持現金流,寧愿虧損也不停產。
但實際上,隨著煤價不斷降低,煤企的資金鏈已經快頂不住。數據顯示,目前煤炭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已經達到67.7%,處于16年來最高水平。
近日,四川最大民營煤企恒鼎實業已經被爆出面臨公司債違約的危機。此外,臨近年關,前三季度虧損嚴重的中煤能源、陜西煤業等大型煤企紛紛開始出售資產來改善業績。
因為產能過剩嚴重,煤炭行業在短期內難有反轉,煤企的虧損只會有增無減。
按照要求,“十三五”期間煤炭行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加強供給側管理“去產能”,擬建立退出機制,清理“僵尸企業”,加快推進兼并重組。
業內認為,為了打擊“僵尸企業”去產能,2016年煤炭企業將出現大面積倒閉和整合潮。
煤炭“僵尸企業”
寧虧損也不停產
煤炭“僵尸企業”即將遭遇一場生死劫。
12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經濟工作專家座談會上表示,要下決心淘汰一批“舊動能”,要對“僵尸企業”“絕對過剩產能”狠下刀子。
加快推進“僵尸企業”重組整合或退出市場成為一場攻堅戰。
盡管目前對僵尸企業仍未有明確的定義,但業內認為,“僵尸企業”指的是長期虧損、扭虧無望,但難以順利退出的企業。企業規模較大、產品附加值較低、行業產能過剩,是“僵尸企業”的共同特征。
而深陷困境三年多的煤炭行業毫無疑問成為“僵尸企業”的重災區。
從2012年開始,煤價開始下跌,但煤炭行業今年的形勢仍舊在惡化,煤炭價格下跌三成,已經不如土豆價格,許多地方的坑口噸煤價格,甚至賣不過一立方沙子。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嚴重。而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煤炭企業寧愿虧損也不愿意停產。
有煤礦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有不少煤企現在已經虧損,但還是硬撐著生產,甚至為了攤薄噸煤成本還會超能力生產,以擴大市場份額。因為不生產,現金流斷了,企業的處境更艱難。
因為深陷虧損,很多煤企從兩年前已經開始降薪,連最賺錢的神華今年也頂不住,最高降薪40%。甚至有煤企早就發不出工資,不得不依靠停薪留職等手段來降低成本。
10月份,為應對煤炭市場持續低迷的困境,潞安集團發布了停薪留職和內部休假的辦法,而淮北礦業則發布了轉崗分流的公告。
盡管煤炭行業已經陷入如此困境,但想讓煤炭企業主動退出仍舊十分困難,煤炭行業中有大量的“僵尸企業”需要“動刀”。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表示,今年前10個月,煤炭庫存已經連續46個月超過3億噸,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62%,行業虧損面達到80%以上,國有煤炭企業整體由去年盈利300億元轉為虧損223億元。
這也意味著煤企將要面臨的形勢將會更嚴峻,最困難的時期仍未來臨。
安迅思煤炭行業分析師鄧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很多煤企都是靠貸款維持生產并發工資,不到最后一步,不會停止生產。“剩者為王”,看誰的資金鏈能撐到最后。
資金鏈堪憂
資產負債率創16年來新高
事實上,很多煤企的資金鏈已經處于斷裂的邊緣。
根據中國煤炭協會近期公布的煤炭市場情況,前三季度,煤炭行業應收賬款高達3868億元,創歷史新高。部分企業債務違約不斷,財務狀況惡化遭到評級公司預警。
近日,有消息稱,四川最大民營煤企恒鼎實業或將到期的1.83億美元公司債違約。
公開資料顯示,恒鼎實業于2000年5月份在四川攀枝花市成立,到2005年時已成為四川最大的民營煤炭集團。該公司于2007年9月份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是中國第一家在境外主要資本市場IPO上市的能源型民營企業。
這家曾在煤炭市場頗為出名的煤企,如今卻是這般窘況。實際上,其它中小煤企更加慘不忍睹。
從煤炭行業資產負債率情況來看,數據顯示,目前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已經達到67.7%,處于199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也正是由于煤企的資金鏈出現危機,臨近年底,中煤能源、陜西煤業和冀中能源都宣布了資產處置計劃以改善利潤狀況。
12月6日,中煤能源發布公告,公司擬將部分與煤炭主業關聯度不高且主營業務市場持續低迷、盈利能力較低的資產以9.27億元轉出。
該交易以現金方式結算,其中50%應在12月31日前支付,剩余50%將在2016年6月30日前支付。現金收益將用來補充營運資金,降低負債。截至9月30日,中煤能源凈權益負債率達到79%,此次交易的全部收益能幫助公司將這一比率減少1%。
而中煤能源之所以在年關前出售資產,與其盈利不佳有關。三季報顯示,中煤能源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448.8億元,同比下降13.8%,凈利潤虧損約16.7億元,同比大降352.8%。
作為我國第二大煤炭公司,這是中煤能源上市七年以來首次虧損。中煤能源還稱,2015年度凈利潤可能為虧損或與上年同期相比發生重大變動。
同時,陜西煤業的公告顯示,擬將下屬白水煤礦、徐家溝煤礦、鴨口煤礦、王斜礦和王石凹礦相關股權或資產及負債向陜煤化集團出售。此交易將在年底前完成,預計該公司2015年度累計虧損情況將有所減緩。而陜西煤業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達18.06億元,同比大降295.58%。
轉讓虧損資產本就是上市公司在年底前常用的改善業績的手段,對于虧損嚴重的煤企來說,此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分析師表示,目前,絕大部分煤企在用現金流換生存,由于自身現金流的惡化,煤企普遍選擇逆勢加杠桿,而銀行等低成本融資渠道已基本對煤炭行業關閉,煤企融資成本普遍偏高,這無異于雪上加霜。
鄧舜還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現在中央的方向出來了,明年要加大供應側改革,實現市場出清,這種態度已經很明確。之前部分煤炭企業是靠銀行和地方政府貸款“輸血”維持的。
他認為,明年這種情況可能就維持不下去了,會有很多中小型煤炭企業退出市場,一些中大型的煤炭企業會合并重組,像最近五礦和中冶這種央企之間重組的例子。按目前這種情況,煤炭企業肯定也要進行供應側改革,重組合并少不了。
大面積倒閉
整合潮來臨
而正因為煤企面臨如此困境,加大對煤炭行業“僵尸企業”的處理正在提上日程。
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要求加強分類指導,對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和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實行關停并轉或剝離重組,對持續虧損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采取資產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處置“僵尸企業”。
按照國務院和國家發改委要求,“十三五”期間煤炭行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加強供給側管理“去產能”,擬建立退出機制,清理“僵尸企業”,加快推進兼并重組。
信達證券分析師郭荊璞表示,煤炭行業基本面短期難有反轉,煤炭企業的虧損只會有增無減。為了打擊“僵尸企業”去產能,2016年煤炭企業將出現大面積倒閉和整合潮。
盡管這個過程十分艱難,但卻是控制煤炭產能所必須要經歷的階段。
12月初,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2016年全國煤炭交易會上強調,“十三五”期間,中國將加速關閉和重組老舊、劣質煤炭產能,嚴格控制總產能。未來幾年仍有大量小煤礦需要淘汰或重組(產能在30萬噸以下的煤礦總產能共計5.7億噸/年,產能在9萬噸以下的煤礦總產能共計3.1億噸/年)。
需要一提的是,除了產能過剩嚴重,煤炭需求不斷下降也是大勢所趨,這也使得去產能的任務更加嚴峻。
李克強總理在12月份的一次會議中宣布,到2020年中國將通過電廠升級和效率提升減少電力行業排放量60%,這意味著到2020 年煤炭需求將減少1億噸/年。隨著中國從煤炭密集型經濟轉型,煤炭的需求將面臨又一個打擊。
郭荊璞還指出,目前我國的總體煤炭產能是嚴重過剩的,而有效產能的數量取決于煤炭市場的需求和煤炭價格。鑒于煤礦停工、復工的靈活性,過剩的煤炭產能將持續地抑制煤價的上漲。而只有當煤價下跌至有足夠多的產能被淘汰在外時,煤炭供需才能實現動態平衡。
實際上,對于煤炭行業脫困業內已有共識,那就是去產能。但是僅僅依靠煤企主動降低產量,并沒有太大的作用。
王顯政表示,目前煤炭工業協會以及相關部門已經形成了煤礦退出機制政策建議的初稿,其中將以市場化為主的方式化解過剩產能。各產煤省要制定煤礦退出機制的具體政策和確定退出的規模,而這也將成為各省考核機制中的一部分。
數據顯示,2015年1月份-11月份,國內煤炭業有49起并購,較2014年的31起多出58%。
根據煤炭資源網統計,11月份國內主產礦區動力煤和煉焦煤虧損面按礦井個數來看分別達到91%和 95%。而煤炭行業前5家、前10家以及前50家企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比例分別為27%、40%和73%,集中度相對較低。
近日,高盛發布煤炭業研究報告認為,煤炭行業產能淘汰、兼并重組正在進行中,但遠遠不足以抵消行業的下滑趨勢,重組轉型措施仍需加碼。
需要一提的是,煤炭行業多數企業在虧損,央企整合也是國家一大戰略,2015年9月份,中煤能源董事長王安的離任更讓市場覺得央企整合的步子或許已經開始邁出第一步。
煤炭行業資產負債表不斷惡化,業績連年虧損后,行業將出現更多重組,國企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