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以后您就可以在家里通過網上進行開戶了,不過這個賬戶是有限制的。”在工商銀行浦東分行的一處網點內,一位居民正詳細詢問關于銀行賬戶管理新規的事,網點工作人員在一旁耐心地予以解答。該工作人員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這兩天來銀行問起關于賬戶新規的儲戶不少,最關心的是問題主要集中在如何自己用手機或電腦開設賬戶,這樣開設的賬戶和在網點柜面開設的有什么區別,以及該服務是否收費等。
不過,上述工作人員也提醒前來咨詢的客人,這項服務距離正式推出還會有一段時間。“目前還在前期調試階段,因為新規的實施涉及到很多技術上的問題。而且,距離央行指示給出的4月1日期限,仍有近3個月的時間”。
日前,人民銀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改進個人銀行賬戶服務加強賬戶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銀行此后將可以通過柜面、遠程視頻柜員機和智能柜員機等自助機具、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等電子渠道為開戶申請人開立個人銀行賬戶。
然而,居民對此的關注頗讓銀行感到意外,畢竟從細則和對條款的解釋來看,這更多的是央行對銀行工作的指導意見,沒想到大家會這么重視。農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更加說明了,現在通過網絡辦理銀行業務已經越來越普及,不再像從前那樣單一地跑銀行了,這是大勢所趨,也充分體現了央行推出《通知》的及時性和重要意義。”
一位前來咨詢的陳女士告訴記者,前兩天從電視新聞上看到了關于《通知》的報道,“聽到一句以后辦理部分業務可以不來銀行,自己在家自助辦理了,但是沒聽清是哪些業務,所以今天來銀行問問。”
記者了解到,如今各家銀行對于《通知》在內部學習和服務上線給出的時間表不一,比如交行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盡管這兩天也有人前來咨詢,但銀行內部基層工作人員還沒有開始正式學習這項《通知》,至于服務何時會正式推出仍需要進一步等待指示。
不可否認的是,賬戶管理新規從改進賬戶服務,有望最大限度地簡化開戶流程,便利開戶行為,為存款人提供快捷、便利的結算服務,讓非現場開戶終于成為現實。遠程視頻柜員機和智能柜員機等自助機具、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等電子渠道開戶,對銀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降低銀行賬戶服務成本、提升服務水平,為存款人提供高質量、低成本或免費的支付結算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些最終方便和受惠的將是廣大客戶。
增設Ⅱ、Ⅲ類戶
在新的政策環境下,銀行將可以通過柜面、遠程視頻柜員機和智能柜員機等自助機具、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等電子渠道為開戶申請人開立銀行賬戶,“足不出戶”的說法還是有理有據的,但是此“銀行賬戶”將不再是彼“銀行賬戶”了。
這主要是因為《通知》里蘊藏著一顆“重磅炸彈”,那就是以后銀行賬戶將不再是如今這樣的單一種類,將根據開戶的形式、能夠開展的服務分為三類,也就是說,將在現有個人銀行賬戶的基礎上,增加兩種銀行賬戶種類,將個人銀行賬戶分為Ⅰ類銀行賬戶、Ⅱ類銀行賬戶和Ⅲ類銀行賬戶。
簡單來說,這三類賬戶是根據開戶難度、開戶人身份確定性進行遞減排序的,而相對地,能夠通過賬戶開展的業務也是有多有少的。銀行可以通過Ⅰ類賬戶為存款人提供存款、購買投資理財產品等金融產品、轉賬、消費和繳費支付、支取現金等服務,是三類賬戶中業務范圍最廣泛的。而Ⅱ類賬戶則是能夠為存款人提供存款、購買投資理財產品等金融產品、限定金額的消費和繳費支付等服務,相比Ⅰ類賬戶少了轉賬功能,并且對于消費和繳費支付的金額進行了限制。Ⅲ類賬戶相比Ⅱ類賬戶,限制則更多,將只能為存款人提供限定金額的消費和繳費支付服務。無論是Ⅱ類賬戶還是Ⅲ類賬戶,都是沒有存折也沒有卡片的“電子賬戶”,因此將無法為存款人提供存取現金的服務。
記者了解到,Ⅱ類賬戶除了不能取現之外,也不能向非綁定賬戶轉賬,消費和公用事業繳費支付的單日限額則設定為10000元,而第Ⅲ類賬戶只能辦理小額消費及繳費支付業務,同時設置1000元賬戶余額上限。而要想“足不出戶”就開設“銀行賬戶”,目前只能做到開設Ⅱ類和Ⅲ類銀行賬戶。如果要想開設功能最齊全的Ⅰ類賬戶,還是得拿著身份證去銀行排隊等待柜面服務。
央行稱,對于通過柜臺開戶申請的,存款人三類賬戶均可開立。而通過遠程視頻柜員機和網銀等“自助”渠道提交開戶申請的,存款人僅可開立Ⅱ類賬戶或Ⅲ類賬戶。不過,如果是通過遠程視頻柜員機和智能柜員機等自助機具提交開戶申請的,在銀行工作人員現場核驗身份信息之后,存款人可開立Ⅰ類賬戶。
央行有關負責人說,Ⅲ類賬戶只需從客戶同名Ⅰ類賬戶向Ⅲ類賬戶轉入任意金額激活賬戶,驗證與Ⅰ類賬戶是同一開戶申請人即可開立,因為風險相對較大,所以理應對其存款額度做出嚴格限制。而這也意味著Ⅱ類賬戶開設需要得到原開戶行的配合,因此還要看主要零售銀行的競爭策略,是否愿意向互聯網銀行返回賬戶類別查詢信息。這凸顯了傳統銀行的客戶價值,有利于傳統銀行的估值水平。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對此表示,就《通知》來看,主要是圍繞銀行賬戶實名制的實現過程中,進行身份驗證的強弱程度,來設定差異化的銀行賬戶服務類型。對此,可以看到隨著電子支付渠道的快速發展,原有銀行賬戶模式逐漸受到來自于技術和制度層面的多重沖擊。當更加具有效率和便利性的遠程開戶的訴求日益強烈之時,自然就對現有的賬戶實名制管理機制帶來了新的挑戰。
“正是由于不同渠道的開戶申請人身份信息核驗手段各異、開立的銀行賬戶風險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通知》提出的三類賬戶的差異化功能設置,也是發展過渡期的合理選擇。通過遠程方式開立賬戶的實名程度如相對弱,就只能獲得受限的功能。”楊將表示。
盡管Ⅱ類賬戶和Ⅲ類賬戶可以開展的業務有限制,但對于業銀行特別是互聯網銀行是福音。僅從互聯網銀行來說,目前開業的前海微眾銀行和浙江網商銀行不設實體網點,基本沒有現金交易,開立Ⅰ類賬戶沒有需求,Ⅱ、Ⅲ這兩類賬戶完全可以滿足需要。此外,Ⅱ類賬戶也能夠基本滿足直銷銀行、網上理財產品等支付需求,Ⅲ類賬戶主要用于快捷支付,比如“閃付”、“免密支付”等,不失為一種簡便的方式。
互聯網競爭加劇
“我們感到鼓舞,因為‘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電子渠道申請開戶’說明了遠程柜員機的‘真正功效’將能夠更加體現了。”某股份制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當遠程柜員機能夠脫離網點單獨出現在各個居民社區的時候,社區金融的真正形態才會出現。”
事實上,“在線上再造一個銀行”的構想已經被包括中信銀行和浦發銀行等多家銀行提出。而在遠程辦理業務方面,交通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也都于數年前開始布局遠程柜員機設備,也就是VTM。然而,在《通知》出臺前,頂著“未來銀行”和“24小時智能銀行”的名頭出生、意圖布局銀行網點輕量化和社區化的VTM卻遭遇了“尷尬”。
《通知》的另一大意義在于推動直銷銀行的發展。現在,已經有20多家銀行推出直銷銀行業務,但對于用戶來說體驗并不方便,仍然需要用戶親自去銀行開設賬戶才能享受到相應服務。而《通知》執行后,盡管非線下親見親簽開立的賬戶功能有限,但卻比通過電子渠道開立的賬戶功能要更加完善。
經過前一階段的野蠻發展,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逐漸出臺,行業開始進入去偽存精的事情。我們更看好互聯網金融龍頭企業螞蟻金服、微眾銀行和市場化傳統金融機構的轉型,如陸金所等。
“現在的直銷銀行賬戶資金必須在綁定的同戶名銀行賬戶間封閉運行,并且不能進行匯兌業務,只能存和匯。功能局限在存款和購買特定的理財產品上,并沒有發揮國外直銷銀行的‘威力’。”某銀行直銷銀行人士說,“《通知》執行以后,相當于有條件地放開數字證書的發放渠道,直銷銀行賬戶的功能就可以更加完善了。”
“《通知》的意義,絕不僅僅針對微眾這種互聯網銀行,更多地其實落腳在現有商業銀行開展的互聯網銀行業務,比如直銷銀行業務上。”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它的促進作用很大,意味著未來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直銷銀行領域的競爭會明顯加劇,有可能成為現有網點渠道以外的新戰場。”
與《通知》前后發布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無疑是為本就紅紅火火的互聯網競爭更添了一把柴。
《辦法》規定,自2016年7月1日起,將根據實名認證開戶的落實情況,從功能和限額方面將賬戶分為Ⅰ類、Ⅱ類、Ⅲ類賬戶三種。無論從哪個角度上看,《辦法》都是《通知》的“翻版”,只是針對的對象從銀行賬戶變成了非銀行的支付賬戶,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三類賬戶的排序和銀行賬戶在身份驗證嚴謹程度上正好相反。
只有一個外部渠道驗證身份的為Ⅰ類,消費和轉賬的余額付款限額為自開立起累計1000元;自主或委托現場開戶,或以線上開戶方式且至少三個或五個外部渠道驗證身份的則為Ⅱ類和Ⅲ類,消費和轉賬的余額付款限額分別為年累計10萬元、20萬元。而實名驗證強度最高的Ⅲ類賬戶除了消費、轉賬,還具有投資理財功能。
差不多還有一個月就是春節了,以大家最為關心的微信紅包為例,在新規下,盡管微信用戶沒有進行實名認證也是可以正常收取紅包的,但若要向親朋好友發放紅包,就不得不先進行身份核實。開通Ⅰ類支付賬戶,可以方便發放累計不超過1000元的紅包。如果發放更大額的紅包,可以進行支付賬戶的升級,同時選擇等級高的支付機構在單日限額和年度限額內發放;如果單日超過1萬元的或年度累計超過20萬元,可以使用快捷支付從銀行卡直接轉錢進行組合支付,滿足大額紅包的支付需求。
不過,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對于絕大部分用戶的日常生活影響并不大。一來,通過微信發紅包現在更多成為了逢年過節朋友之間的一種娛樂,金額很少會超過1000元。其次,5000元、7500元、1萬元的單日限額,以及10萬、20萬的年累計限額不是針對銀行賬戶,更不是針對網購,而是針對支付賬戶,也就是說,對銀行賬戶并無限制,超出了完全可以通過銀行網銀、快捷支付等方式付款,不會影響大家網購“買買買”。
投資分析師王瑋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的采訪時預測,大型支付機構在之后還將繼續擴大市場占有率,而在滿足行業和社會需求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消費者權益,將系統性風險控制在最低,具有積極的意義。
此外,《通知》的發布使得市場熱議,“刷臉”開戶時代即將來臨。對于“為什么生物特征識別技術不能作為核驗存款人身份信息的主要手段”?央行在有關答記者問中表示,目前,中國尚無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的基礎標準,也沒有應用于金融領域的國家或行業標準。不過,據記者了解,多家銀行新購置的高級自助機具已經具備遠程開戶人臉識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