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4

返鄉創業重在返鄉創新

2016-01-12
来源:廣州日報

  作者:練洪洋

  幾年前,在外鄉打工多年的張松峰毅然決定返回家鄉——安徽省界首市創業。經過幾年的打拼,他單獨或合伙成立了4家公司,帶動了300多名農民工返鄉就業……近年來,安徽阜陽在優化發展環境、完善扶持政策等方面狠下功夫,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1月10日《人民日報》)

  隨著《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于2015年6月21日出臺,農民工返鄉創業被置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大格局下予以考量,彰顯此舉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加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意義。創業維艱,農民工返鄉創業也不例外,甚至更難:無論資金、信息、物流,還是人才、公共服務等,都與城市有差距。此前有報道,不少憑著一腔熱情回鄉的農民工,創業失敗之后,不得不再次踏上外出打工之路。

  農民工返鄉創業面臨“五缺五難”——缺乏資金,貸款難;缺乏經驗和技術,項目選擇難;缺乏人才,招工難;缺乏土地,擴張難;缺乏公共服務,辦事難。有些“缺”不難補上,有些“難”是真的難,比如創業技術缺乏、創業項目狹窄。農民工返鄉創業初級階段,往往存在創意傳統化、項目同質化現象,要么利用農村資源,走種植養殖老路,要么采取比較保守、穩妥辦法,把住房建在公路邊,開個店面。前者風險較大,農產品、肉類產品歉收肯定虧本,豐收又未必賺錢,多則賤、賤則“傷農”幾乎是行業規律。譬如水果,一旦大豐收,容易出現滯銷現象,出售價格甚至連采摘成本都不夠。后者由于創業門檻低、風險小,因此競爭激烈,一個幾百人的小村子,開了二三十家小店,利潤可想而知。

  創新是創業的靈魂,農民工返鄉創業更當創新。同樣是返鄉創業,安徽阜陽潁東區一位回鄉農民工就另辟蹊徑,開辦了“家服通”——一個將富余勞動力和大量家政需求對接起來的服務公司。維修、月嫂、保姆、清洗、搬家、訂機票、辦寬帶……客戶想到的,“家服通”都想到了。從2012年3月開業到年營業額超千萬元、從最初10多人的團隊發展到擁有員工360多名,該公司只用了3年時間。“家服通”成功,昭示回鄉創業之路千萬條,創新是不二法門。隨著技術革新提速、社會變革深入,傳統農村生態亦悄然改變,農村生活逐漸告別自給自足方式,更高的社會化水平給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了厚實的市場基礎。

  唯創新能立創業于不敗之地,返鄉農民工在農村、小城鎮創業,創新十分重要。人家上什么項目,我也跟著上什么項目,在賣方市場中可以獲得規模效應,所謂“抱團發展”,但也極易形成買方市場,供過于求的話,等于“抱團自殺”。返鄉農民工創業,項目上要創新,多元化發展,爭取獲得產品的市場定價權。就算種植養殖,也盡可能做到“人無我有”,而非“人有我有”,避免同質化競爭。返鄉農民工創業,手段上要創新。囿于信息與物流,農村創業,產品銷售是個大問題。隨著“互聯網+”深入,電商紛紛向農村布局,借助電商平臺,將農村地區產品與市場有效對接,應成為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必修課。

  自從國務院出臺“意見”之后,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落地措施,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各種優惠,如稅收、金融、服務等等,力度之大,堪稱空前。在公共政策頻出、吸引農民工回流之余,亦當重視規劃與引導工作,因地制宜制定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完善產業鏈,減少返鄉農民工創業的隨意性與盲目性,提升創業成功率。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