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從一個女強人出局看A股制度缺陷

2016-01-21
来源:凤凰评论

  張蘭徹底出局俏江南的故事,最近在內地媒體上流傳。這個頗有社會知名度的女強人,23年辛苦創業,最終竟落得從一手創立的企業“凈身出戶”的下場,難免令人唏噓。張蘭和俏江南的故事,不僅對于企業家有啟示意義,對反思資本市場制度缺陷也有樣本價值。

  早在2011年春天,俏江南就向證監會提交了A股上市申請。不巧的是,當時整個餐飲業的IPO申請均被凍結。而此前張蘭與鼎暉投資簽訂的協議卻埋下了隱患:鼎暉以約合2億元人民幣的美元入股俏江南,持股比例為10.53%,相關協議對俏江南進行了層層約束,包括要求俏江南在2012年前完成上市,否則將以股權回購的方式退出等。

  俏江南上市失利(包括后來的赴港上市)之后,張蘭與鼎暉投資簽訂的股份回購條款、領售權條款、清算優先權條款等先后被觸發。因為被資本“綁架”,張蘭節節敗退,最終被迫徹底離開。重溫整個過程,不僅反映了資本市場的無情、餐飲業的寒冷,也暴露了A股制度的缺陷——市場規則的朝令夕改,讓擬上市公司無所適從、進退失據。

  俏江南僅僅是個案,但其所折射的A股市場的制度缺陷,以及由此帶來的低效,乃是值得反思的。相比銀行貸款等融資形式,專門應對企業融資需求的股票市場理應更加規范、高效,而A股此前的現實表現似乎與之相反。

  俏江南上市失利,直接反映了A股IPO的堰塞湖現象。由于IPO實行審核制,以及監管層動輒暫停IPO,市場嚴重供需失衡,進而導致投資者熱衷炒作,中小市值的上市公司估值動輒出現嚴重泡沫,而被審核制攔在門外的待上市企業,則為了實現龍門一跳而殫精竭慮。企業發展有自身的時間表,上市的長期延宕無疑會令很多企業錯失成長時機。當下,監管層雖然拋出了注冊制時間表,但何時能真正化解“堰塞湖”問題還處于觀望階段。

  拋開俏江南不說,在A股市場,與IPO同樣需要繁瑣審核的還有兼并重組。兼并重組也是非上市公司進入A股市場的渠道,確保渠道暢通,對于優化資源配置具有重要意義。而兼并重組的時間過長、程序繁瑣,則會造成兼并重組成本過高,帶來時機延誤和資源浪費。

  當下經濟不景氣,一些傳統產業產能過剩,缺乏競爭力的企業難以為繼,兼并重組的需求非常大,換個角度來看,這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契機。2014年,A股上市公司公告的并購案例超過4450起,2800家上市公司有近4成忙于資產重組,創下歷史之最。因此,加速兼并重組審核改革,對于提升資本市場效率意義重大。

  監管部門過去推出那些旨在平緩市場波動的政策,初衷可以理解,但任何突擊性的政策調整,都可能弱化市場的制度性建設,因此引發的“預期函數”扭曲,還會使得市場參與者進退失據——回顧A股市場的20多年歷史,突擊性的政策調整和監管策略的屢屢變動,其結果非但沒能起到有效保護投資者的目的,而且使得市場屢屢陷入“治亂循環”之中。A股市場的暴漲暴跌,成為市場常態。

  一個良性的資本市場,應該是市場自發力量占主導的市場,而不應該是政策主觀調節的市場。一個優秀的監管者,應該是秉持公正姿態的裁判,而不是以噓寒問暖為責的“保姆”。健康的市場和監管,才能避免更多的企業家黯淡立場,而企業家的命運往往就是市場和社會命運的折射。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