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邱海峰
國際油價的“任性”下跌牽動著全球經濟的“神經”,國際油價已跌破30美元/桶,開始步入“2”時代,此番情景也讓石油話題成為此次達沃斯論壇上的一大焦點。專家指出,國際油價下跌短期內很難得到有效化解,中國需要把握機遇,積極推動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黑色黃金”風光不再
近幾年,被譽為“黑色黃金”的石油賺足了世界“眼球”,其價格如坐過山車般經歷了巨大波動。一度沖上147.5美元/桶超級高位的布倫特原油,如今已跌破28美元/桶(截至記者發稿時),這也成為其12年來價格的相對低位。
據統計,國際油價在過去18個月已經暴跌近75%,而2016年開年至今,跌幅已超過25%。這對于石油市場而言猶如一場“噩夢”,眾多石油生產企業因此受到重創,而各大石油輸出國受到的負面沖擊更不容忽視。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王煒瀚撰文指出,從基本面看,是需求轉為不足和供給轉為過剩共同造成了今日國際原油市場的現狀。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全球經濟并未全面得以恢復,經合組織和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疲弱導致全球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得益于關鍵成熟技術的綜合應用,過去不能產出油氣的頁巖變成了現實的資源,大量中小規模生產者的進入帶來新增的供應量。
“美元的強勢也讓國際油價進一步承受壓力,特別是美國經濟近來有所走強,更加大了油價下行的壓力。另外,幾個主要產油國的互相競爭也對油價的下行產生了影響。”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景春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短期之內難有起色
國際油價將何去何從,市場上仍存在著不同看法,但悲觀情緒的蔓延并沒有停止。國際能源署(IEA)署長比羅爾表示,展望2016年,他并未看到多少理由將支撐油價上漲。需求更加疲軟,伊朗原油將重返國際市場,原油供應過剩局面將持續,2016年很可能又是低油價的一年。
據了解,國際石油供應與庫存已膨脹至較高水平。周三美國石油協會(API)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周美國原油庫存超出預期,1月15日當周原油庫存增加461萬桶,超出分析師預期的增加280萬桶。國際能源署稱,石油市場或將連續第三年出現供大于求的狀況,預計供應比需求多出100萬桶/日,油市有效吸收供應的能力面臨的壓力非常大。
市場上依然存在一些相對樂觀的看法。花旗此前發布報告認為,2016年對原油市場來說是異常波動的一年,油價會呈現多個“W”形的走勢,但在2016年底,油價將呈上行趨勢。
“總的來看,油價下行壓力短時間內恐難得到有效緩解,特別是考慮到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很難得到及時的改變。” 景春梅認為,但是,20至30美元/桶的價格已經很低。長期來看,油價會有一定程度的反彈,但高油價時代恐難回歸,未來維持在40至50美元/桶的價位還是可能的。
抓住機遇謀求轉型
國際油價的下跌對于眾多石油進口國而言卻不是壞事。比羅爾在2016年達沃斯論壇上表示,如果油價一直不能持穩的話,對于歐洲、中國以及印度的經濟而言,將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作為原油進口國,國際原油價格的降低將有利于降低我國經濟的運行成本,特別是工業領域將因此獲利。中國應該抓住這一輪油價下跌的機遇,加快推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推動能源結構的進一步優化,這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環境的改善都是有巨大好處的。”景春梅說。
面對國際油價的持續下跌,國家發改委及時作出了回應,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機制,推進價格市場化,并降低國內成品油價格。專家指出,這一舉措將能夠讓國際油價下行的利好更快、更合理地傳遞到國民經濟與生產當中。
而針對外界有關“新的成品油價格機制中調控下限每桶40美元設置”的疑惑,景春梅指出,設置這一“地板價”主要還是考慮到國際國內主要石油企業的生產成本以及國際油價的走勢,這一設置將有助于一定程度上保護中國的原油產能,有利于中國石油工業的長遠健康發展;鑒于中國目前已經較高的原油國際依存度,如果敞開進口,將不利于中國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