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5

中鼎國際胡立儉:國企不改革 只有死路一條

2016-01-24
来源:香港商报

  中鼎國際的「世界觀」

  ——專訪中鼎國際建設集團董事長、總經理胡立儉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讓你帶著一支「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的隊伍去闖市場,還不能給你隨機應變的權能,既要你做體制的羊,還要你做市場的狼。更慘的是地方中小國企,有國企之弊端卻無國企之特權和寵護,這種「戴著鐐銬跳舞」的滋味,只有像胡立儉這樣的國企老總體味最深。那麼,什麼人才能真正做好中國國企的老總呢?我們認為他必須集「企業家、政治家、哲學家」三重天賦於一體。

  「不觀世界,何以有世界觀?」胡立儉就是這樣一位集「三位於一體」的中國特色企業家,在接受本報專訪中,他以親身閱歷,詮釋率領中鼎國際建設集團(以下簡稱「中鼎」)所歷經的「觀世界」之波瀾,以及「用腳步丈量地球,用心靈感悟世界」所沉澱出來的世界觀。香港商報記者 徐江明 黃穎

  國企不改革 只有死路一條

  香港商報:這些年你一直在企業強力推動改革,中鼎的改革為什麼難,難在何處?你承認自己既是一個建設者又是一個既得利益者,但面對既得利益的消減,你對改革又是什麼心態呢?

  胡立儉: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啃不動既得利益這塊硬骨頭就算不上真正的改革。中鼎國際改革改制之路可謂一波三折。早在2008年,公司就被列入32戶省屬工業企業改革對象,2014年中鼎國際又作為江西省國資委的49個股權改造招商項目之一,「戀愛」談了一大把,但至今還沒有「結婚」。

  國企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條,尤其是市場完全競爭的國企,改革者「革自己的命」雖然痛苦和悲壯,卻是改革者和相關利益群體必不可少的自我拯救。中國眼下的狀況需要強者敢於讓步,既得利益群體甚至需要作出較大的犧牲,這才叫壯士斷腕的決心。要打破改革的阻礙,必須有觀歷史和觀世界的大局觀,有了這種境界,既得利益才能出讓得自然而充分,從而給歷史和政治形成突圍的空間和新生的希望。

  機制創新盈利1.2億

  國企改革不能坐等紅利,體制改革一時到不了位,但機制可以轉變和創新,中鼎的理念是在道德底線上、法律框架內,凡是有利於項目、有利於員工、有利於企業發展的,都可以去實踐、去改革,去嘗試、去創新。比如項目中標激勵、項目經理責任制、超利潤分成,極大調動了項目經理及其管理團隊的積極性。還有國外項目大力推行屬地化管理,不僅大大降低了成本,也有效地推進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中鼎改革帶來了企業的紅利,去年盈利1.2億元人民幣。

  香港商報:一直以來,國有企業擁有許多特權,可是在整體上卻沒有做出令人滿意的成效,你對國企制度有自信嗎?

  胡立儉:中鼎國際是一家地處內陸省份相對落后地區的外向型建築類施工企業,屬地方國企,像我們這樣的國企沒有任何特權可言,我們既沒有央企的政策、規模優勢,也沒有民企的體制、機制優勢,更沒有沿海及發達地區企業的地域、地緣優勢。隨著「走出去」戰略的不斷深化,中鼎面臨著競爭慘烈的市場環境、保護主義盛行的政策壁壘、行業混亂的生存現狀,國有企業傳統的競爭優勢早已喪失殆盡,而地方國企體量的弱小、體勢的無奈、體制的困惑卻日益凸顯。

  坦率地講,中鼎沿襲著國企傳統的管理方式,無法嚴格按市場化運作,在群雄逐鹿的國際市場上,難以參與更高層次、更寬領域和更大範圍的國際競爭。國有企業是制度的產物,是歷史的產物,我們不能否認國有企業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增強中國綜合實力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歷經30多年,國企改革也取得很大的進展和成效。中鼎國際將在省能源集團的領導下,堅決按照省國資委的戰略部署,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引入民營資本參與企業改制,實現生產要素的有機融合與高度再造,如能改制成功,中鼎定能成為國際建築承包市場上「赫赫有名」的江西力量。

  窮困小成功走出去

  香港商報:你曾在很多場合呼吁,認為政府的管理方式與市場嚴重脫節,這表現在哪些方面?怎樣才能得到有效地解決?

  胡立儉:就是「管」的太多。我們說信心是黃金,但信任也是黃金。政府掌控過度、管控過嚴,會造成資源的錯配和浪費,不僅會影響效率,也會產生尋租空間。對我們「走出去」企業來說,就是裁判員太多,運動員太少;專家太多,獵人太少。所以希望政府加快轉變職能、重新定位、創新管理、充分放權,最大限度釋放企業主觀能動性,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一是要授權經營,下放決策權,簡化流程;二是要政企分離,去行政化;三是要科學監管,管資本,管結果;四是要允許試錯,寬容失誤。

  香港商報:在外界看來,中鼎已經是一個頗有規模與成就的企業了,你卻認為依舊「窮困小」,是不是有些矯情?

  胡立儉:中鼎國際脫胎於萍礦,成長於江煤(江能),發展於市場。確實我們成立的時候沒有什麼,我接手時是虧本的,說窮從物質層面上是底子薄,說困是作為國有企業,各種負擔比較重,說小就是規模比較小。但我說的「窮困小」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思想窮,觀念陳舊;不僅僅是困難,更多的是困惑;不僅僅是單位小,更重要的是格局小。我們經常鼓勵自己,雖處小地方但我們應該有大視野,小單位但應該有大舞臺,小人物但應該有大格局、大思想,甚至大智慧。中鼎國際是從一個窮苦孩子成長起來的,我們萍鄉的鄉巴佬、泥腿子、碳咕佬,能走到國際市場去,那是要眼光和膽識的。

  中鼎文化包含4種基因

  香港商報:中鼎起於萍鄉,既受贛鄱文化的熏陶,又受湖湘文化的影響,有些企業的文化只是做做樣子的,你們呢?你對中鼎真的有文化自信嗎?

  胡立儉:中鼎的文化內核中包含了4種基因:一是湖湘文化,剛剛說了,中鼎脫胎於萍礦,而萍礦前身是安源煤礦,早先安源煤礦工人大多來自於湖南,有湖湘文化的基因,叫做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百折不撓,兼收并蓄。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二是煤炭文化,我們煤礦工人是有名的「四特」隊伍,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堅,特別能奉獻。三是紅色文化,以前叫革命精神,現在稱為改革創新精神。四是海洋文化,20多年海外創業歷程,開闊的國際化視野,賦予我們開放包容,冒險擔當,誠信創新的海洋文化基因。

  其實,文化的「精華」和「糟粕」之間的界限非常模糊,就好比「淳樸」和「愚昧」,「熱情」和「矯情」一樣。如果我們跳出這兩者,站在一個更高的位置去看,這一個個承載著某種文化的復雜生命體就是「中國人、江西人、湖南人、煤礦人、中鼎人」。這幾種文化在我們中鼎融合,有人說我們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也有人說我們太過「狂野」,我覺得也許不完美,但是很真實。中鼎生於斯、長於斯,對於中鼎的企業文化,我們是有自信的,也正源於這種自信,無論是褒獎還是詬病,我們都能接受,因為中鼎的「海洋文化」的最大特點恰恰就是開放和包容。

  中鼎有「三個有利於」準則、「四特」精神,以及「誠信、創新、合作、分享」、「專業化、市場化、人性化、國際化」、「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等核心理念,都是在自身長期的創新創業實踐中生長、凝結出來的,是我們骨子里的「信仰」。中鼎是國有企業,必須合法化、規範化;是建築企業,必須專業化、市場化;是外經企業,必須屬地化、國際化,但不管怎麼「化」,必須有文化,思想才不會僵化,行動才不會固化。我敢說,中鼎的企業文化放之國內不輸他人,我們曾是江西省企業文化建設示範單位,今年又獲得了文化創新成果一等獎,對此我們不僅自信而且自豪。

  中鼎呼吁「綠色走出去」

  香港商報:中鼎是內地第一家走出國門開辦煤礦的企業,你提出的「綠色走出去」有什麼內涵?

  胡立儉:現實中我們的一些企業在內地就是依靠犧牲生態環境來換取經濟利益,到了國外還是老套路,我認為這是不可取的,助長了國際上「中國掠奪論」、「新殖民主義」的論調。我們要切記一句古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企業「走出去」一定要展現我們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不但注重經濟效益,也要注重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這樣才能獲得世界的認可和歡迎,「走出去」才能走得更順、更穩。

  中鼎的價值觀是要打造成為一個真善美的富裕幸福企業,建設富裕中鼎、和諧中鼎、秀美中鼎。我們提出綠色友好「走出去」,干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交一方朋友、拓一片市場、育一批人才,中鼎要給所在國帶來利益,實現共贏多贏。除了生態秀美的綠色崛起,中鼎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秀美,那就是員工心靈秀美,使企業能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樹立全球責任意識,兼濟天下,以感恩之心,建設秀美駐在地、秀美駐在國。

  走回來比走出去更重要

  香港商報:你認為由於傳統習慣、陳舊觀念造成的思想僵化,使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出了不少笑話,這里面有哪些教訓?需要做那些應對?

  胡立儉:讀書時老師告訴我們: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的基本看法和總體觀點。我跑了大半個地球之后,發現這個概念并不完全正確,其實你對世界的看法一點都不重要,世界對你的看法才重要。我們認識世界的過程,其實也正是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我透過這些年的觀察和交流,總結了「世界人」對「中國人」的12種印象:吃苦耐勞,急功近利;品質低劣,漠視法規;形象邋遢,擾亂市場;大聲喧嘩,嗜賭成性;很難交流,喜歡扯皮;沒有信仰,什麼都吃。

  在我看來,「走回來」比「走出去」更重要,也更難。我們改革開放37年,很多企業成功「走出去」了,但是沒能「走回來」。海外出事故了,安全沒有「走回來」;降低施工和產品品質,管理和品牌沒有「走回來」;不能適應環境變化,健康沒有「走回來」;項目虧損沒賺錢,效益沒有「走回來」;破壞了生態環境,文明沒有「走回來」;融入不了駐在國,文化沒有「走回來」。在我看來,「走出去」企業一定要牢記三點--方向把住、底線鎖住、機會抓住,我想這是「走出去」企業和企業家們需要具備的一項最重要的技能和質素。

  追夢世界百年老店

  香港商報:你們曾經說自己是狼,你對「走出去」的道路自信嗎?這條路將可能造就一個什麼樣的中鼎?

  胡立儉:不管你願不願意走,都必須走出去。當下要把「義無反顧走出去」改成積極穩妥的理性走出去,更加符合時代要求。雖然宏觀經濟這麼低迷,行業企業形勢這麼困難,但一定要有理想主義情懷,在我眼里是市場無限大,機會無限多,政策相當好,關鍵靠創新實干,以及好的體制機制。

  現在,中鼎在海外12個國家、內地20個省、65個地市擁有在建在營項目223個,從業人員上萬,已連續8年入選全球最大國際承包商250強(現排名142位)。總資產從成立之初的6億元人民幣到現在的50億元,產值從2個多億元上升到去年的70多億元。

  未來,我們中鼎國際是要追尋「鼎立世界」的夢想,做「百年老店」,做「剩下的」企業,要把跨國經營公司做成跨國公司,真正從中鼎國際做成國際中鼎。國際中鼎是什麼概念?就是實現資產、市場、人才的國際化,50%的市場在國外,50%的資產在國外,50%的人才是國際化人才。我們有一個總體發展戰略--「一頭兩翼三鳳尾、內裝一個發動機、前方后方齊努力、國內國外滿天飛」,意思是要昂起對外投資開發的「龍頭」,做穩工程承包和房地產開發這「兩翼」,做強工程設計諮詢、進出口貿易、勞務輸出這「三鳳尾」,以改革改制為動力,建設務實高效的總部服務支持系統,后方(總部)和前方(項目)齊心協力,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并舉,生產經營和資本經營兩個輪子并進。

  人物簡介

  胡立儉:1960年生,江西萍鄉人,曾經是著名的內科主任醫師,他以「大醫治國」的眼界治企,有胸懷中鼎、放眼世界的心量。健碩身材的他好運動,好讀書,打起籃球來很拼,曾經帶隊拿下過全國煤炭系統最高獎項「烏金盃」。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遵循內心的最高律令,他信奉快意人生,主張做人要坦坦蕩蕩,實實在在,簡簡單單,開開心心。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