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紹史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內在支撐、彈性空間和抵禦風險的能力,有條件、有能力鞏固向好勢頭、態勢和形勢。
【香港商報網訊】昨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介紹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時稱,內地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6.5%-7%區間。這是官方首次把經濟增長的目標設定在一個具體區間內。有專家對本報表示,目標符合市場預期,但由於今年中國經濟肩負去產能重任,經濟增速或大概率低於去年。不過6.5%的增速是中央的底線,可以預見2016年將會有更為寬松的財政政策,而投資作為可控且見效較快的手段,或扮演「穩增長」的重要角色。香港商報記者 蔡易成
目標區間符合市場預期
昨日,徐紹史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6.5%-7%區間。這是官方首次把經濟增長的目標設定在一個具體區間內。徐紹史還表示,中國去年GDP增速6.9%的成績達到了預期目標,該增速在全球經濟體位居前列,強調中國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中國經濟已經連續30多年持續增長,超過了10萬億美元規模,現在GDP增長1個百分點,相當於5年前增長1.5個百分點,10年前增長2.6個百分點。只要就業比較充分,物價平穩,并不追求高速度。」他說。
民族證券宏觀分析師朱啟兵對本報表示,把今年的GDP目標定在6.5%-7%區間符合市場預期。要確保實現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2016年至2020年經濟年均增長必須達到6.5%以上。去年6.9%的增速成績不俗,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而且一定程度上還在加大,GDP增速料大概率低於去年,不過高於6.5%應該能達到。
積極財策加寬松幣策
然而市場亦有憂慮,因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6年中國經濟的重點任務之一是化解過剩產能,在去產能的重任下,GDP增速今年能否達到6.5%要個打上問號。對此朱啟兵認為,在去產能的同時要達到6.5%確實也有一點難度,但他認為政府如果想完成,還是可以做到的。中央穩增長的手段一直有,只是是否有必要實施而已。從中央的態度來看,6.5%是底線,是中央在小康社會目標和去產能調結構這雙重目標之間權衡的一個結果。從這一意義看,要確保實現這一目標,2016年財政政策會更積極,貨幣政策的定向寬松依然可以期待。
投資依然是關鍵
在發布會上,徐紹史也說到,投資依然是關鍵,政銀企社要加大投資,這背后釋放了什麼信號是市場十分關注的問題。
朱啟兵表示,從政府的決策來看,這幾年一直在「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權衡,如增長放緩,有滑出所謂「合理區間」的風險,穩增長力度就會加大。就短期而言,從需求端看,「穩增長」最有效的手段還是投資。消費本身調整較慢,出口與外部需求關系密切,只有投資是相對而言政府可控且見效較快的。
發改委觀點
「中國經濟硬著陸」不符合實際
徐紹史在回答關於「中國經濟硬著陸」」、「中國經濟拖累了世界經濟的增長」的說法時表示,近些年經濟運行的現實和今后中國經濟運行的現實會證明這一論點是站不住的。
徐紹史表示,首先內地經濟6.9%的增長,在全球經濟體里是名列前茅的。另外,中國經濟還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中國現在的GDP占世界GDP總量大概15%,經濟增量的貢獻率超過25%,已經超過美國。
不能用強刺激措施使經濟反彈
徐紹史表示,經濟發展到今天,已經不能用強刺激來使得經濟反彈,政府的宏觀政策就是區間管理、定向調控、精準調控。他表示,目前的宏觀政策和調控措施已對經濟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化解產能過剩不會釀成群體性事件
徐紹史表示,化解過剩產能可能最容易引發的一個問題就是社會穩定,特別是職工就業問題。現在中國的企業通過這些年的改革,市場化的程度已經大大提高。民營企業就業非常靈活,登記註冊非常靈活。這跟上世紀90年代末搞兼併重組時候的情況已經大不一樣了。他稱,中央政府會考慮支持政策,地方政府完全有能力來應對。「我們也不會讓它醞釀成影響社會穩定的群體性事件。」
外資流入增長勢頭料將持續
去年全年,中國吸收非金融類外資達1,262億美元,按年增長5.6%,為近幾年較高的增速。徐紹史相信,隨著內地開放的程度不斷提高,引進外資的勢頭仍較強勁,主要措施包括擴大開放四個自貿區;進一步深化外資的管理體制改革;并要塑造更好的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
鏈接
結構優化服務業PMI創新高
中國1月財新服務業PMI為52.4,前值50.2;財新綜合PMI為50.1,前值49.4。
財新表示,1月內地服務業界對未來一年的經營前景普遍感到樂觀。整體信心度升至2015年7月以來最高,但仍遠低於長期平均值。
財新智庫首席經濟學家何帆表示,整體來看,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制造業的下行壓力,表明經濟結構繼續優化。政府應繼續深化改革,放松對部分服務業的行政管制和準入限制,釋放服務業的增長潛力,助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1日,官方公布的非制造業PMI為53.5%,比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非制造業繼續保持擴張態勢,但增速有所放緩。其中,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7%,比上月回落1.0個百分點,業務總量增速放緩。其中航空運輸業、道路運輸業、鐵路運輸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貨幣金融服務業、保險業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高於臨界點,企業業務總量增長較快。而裝卸搬運及倉儲業、資本市場服務業、租賃及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於臨界點以下,企業業務總量有所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