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兩會時間確定,2016年經濟增長目標再成焦點。考慮到當前的經濟形勢,政策目標不宜過分強調具體目標數字,而應設置一個彈性更大的目標區間,這樣既能強調政策底線,又能起到適度向上引導的作用。
從本屆政府開始,宏觀調控著手弱化經濟增長目標值的意義,逐步引入“區間調控”思路。經濟運行良好的最重要表現就是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經濟增長過快會造成物價上漲從而引發通貨膨脹,而經濟增長過慢又會引起失業率增加。所以經濟增速上限就是不出現通貨膨脹,而下限則是不引起失業增加。
可以說,確定經濟增長的合理區間,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宏觀調控方式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創新和提升。而對於點目標或是區間目標,不能簡單歸結為好或是不好,需要從兩方面來觀察。實踐證明,區間調控符合中國當前實際情況。
一是區間目標由複合目標組成,可以防止顧此失彼。當前中國面臨複雜的經濟環境,既要穩增長又要調結構,還要改善民生,更重要的是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多重目標要求不能單純強調某個方面,設置複合目標有利於政策的靈活騰挪。
經濟增速、失業率、通貨膨脹三個指標穩定關聯,如僅盯住失業率或引發通貨膨脹,如僅盯住通貨膨脹則可能會限制經濟增速,不利於穩增長。區間調控則是把經濟增速、失業率、通貨膨脹三個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組合起來,分別作為經濟運行的“上限”和“下限”,有利於防范單一目標可能帶來的風險。
二是區間目標有助於市場和社會形成穩定的預期。經濟運行不是線性的,“上限、下限”指標值不會一成不變, 它總會在一定范圍內波動,但在一段時間內應該是相對穩定的,用“區間”目標代替“點位”目標,提高了對經濟運行波動的容忍度,增加了宏觀政策的穩定性,防止宏觀政策頻繁調整,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
區間管理的難點是經濟增長區間的確定,需制定一個合理的“上限”和“下限”。我國現階段經濟增長率合理區間的上限,需要考慮經濟發展的可能空間、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紅利、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對通貨膨脹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當前中國經濟增速已進入放緩階段,考慮到2016年投資和工業增速仍有下行壓力,2016年經濟目標的區間上限應不高於7%。
經濟增長率合理區間的下限,需要綜合考慮以下因素:對失業率的承受能力、兜住兜牢民生的底線、經濟發展的成果要使全體人民共享等。根據我國確定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經濟增長達到6.5%左右。那么,2016年經濟目標的區間下限應不低於6.5%。
圍繞著6.5%-7%的經濟增長區間,如果經濟增長下滑明顯低於6.5%的增速,短期內的主要任務就是保增長、保就業。如果經濟運行在目標區間內,政府就不再隨意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