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蔡英文難重振臺灣經濟

2016-02-20
来源:香港商報

  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 潘錫堂

  臺灣「二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的主因在於民眾普遍不滿意馬當局的經濟政績,因此經濟將是蔡英文首要面對的難題,而經濟有無起色,民眾很有感,蔡處理經濟問題的時間不能拉太長。然而,臺灣經濟正面臨「寒冬」的侵襲,蔡英文打選戰時痛批馬當局經濟沒搞好,如今蔡英文即將面臨經濟上種種嚴峻的挑戰與考驗,她上臺后是否能讓臺灣經濟起死回生?顯然不無疑問。

  臺灣經濟處境嚴峻

  臺灣經濟在選前早已險象環生。去年臺灣出口衰退率超過10%,為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后所僅見。今年伊始,臺灣股市與匯市就連續兩周大跌,加上道瓊斯指數與上證指數雙雙慘跌,預告了今年全球經濟疲弱對臺灣的拖累,可能會超過去年。

  油價大跌,對全球經濟產生通貨緊縮的沖擊。臺灣以出口貿易為主,出口不振,廠商延后進貨,民眾不敢消費,經濟活動當然會受到波及。「行政院國發會」日前依照循環高峰認定,第14次景氣循環低點應該會出現在去年第4季或今年第1季;也就是說,經濟景氣的谷底應該「已經過去了」,或是「正在谷底中」。雖然依照出口衰退的幅度來看,臺灣仍在谷底的機率相當高。不過,真正重要的,并不是谷底在哪一季,而是何時復甦?

  總體而言,當前臺灣經濟環境十分艱巨。蔡英文必須趕快認知當前臺灣經濟亟需轉型已迫在眉睫,往昔仰賴的代工、薄利接單之經營模式的優勢,早已一去不復返了。蔡英文在選前走訪各大工商團體,提出綠能、亞洲矽谷、生物科技、軍事產業、智慧機械等「五大創新研發計劃」,面對全球經濟局勢巨變,包括油價下跌等突發危機,僅憑恃所謂的五大計劃,連打「擦邊球」都不可能,蔡英文要邁出併經濟的第一里路,的確困難重重。

  蔡英文面臨經濟政策挑戰

  由此可見,要推動臺灣經濟的轉型,說易、行難,亟需先了解開拓新產業的關鍵環節,并洞悉當前制度環境的障礙因素,善加規劃新的經濟政策,才有可能找到精確的因應對策。

  猶有進者,蔡英文要拯救臺灣經濟,一定也會力推創新經濟,問題在於臺灣在邁向創新經濟時,必須兼顧社會公平與弱勢照顧,實為蔡英文未來主政時的艱巨挑戰。復以臺灣的經濟轉型不僅僅是內部改造工程,也涉及外在環境的經營;臺灣的對外經貿空間與兩岸關系緊密連動,如果兩岸關系嚴重倒退,也勢必會影響臺灣內部的經濟轉型之改造工程。換言之,一旦蔡英文到了520仍不願明確提出有正面回應「兩岸同屬一中」的兩岸論述,則不僅兩岸關系會大幅倒退,連臺灣的對外經貿空間與臺灣經濟轉型的內部改造均將同受沖擊。

  進一步言之,臺灣的經濟邊緣化危機已迫在眉睫。「亞投行」已開始掛牌運作,臺灣還不得其門而入。陸韓FTA於去年底已生效,對臺灣出口產業的沖擊將從今年起陸續涌現。RCEP將在今年底完成談判,RCEP市場占臺灣出口額約70%,若臺灣無法盡速加入RCEP,即使未來刻意引導新臺幣匯率下跌10%,也很難讓臺灣繼續保有在東亞生產網絡與供應鏈中的份額。

  「反中」、「排中」沒有前途

  前述蔡英文提出「五大創新研發計劃」,她要連結美、日,甚至瑞士,獨缺中國大陸,意味類此拼經濟的規畫,就是要繞過中國大陸。最近幾年來,臺灣經濟如此「悶」,主因在於民間投資不振,為何會如此?主要是臺灣不敢開放陸資,不願與大陸做進一步的連結。臺灣若想吸引外資,應該讓兩岸交流更為暢通,讓臺灣成為串聯大陸企業與外資企業的樞紐。一言以蔽之,蔡英文若仍意識形態掛帥,未來上臺后依然「政治上反中」、「經濟上排中」,臺灣將無法把本身的競爭優勢納入大陸的產業脈動中,恐怕走不出經濟邊緣化的困局,屆時臺灣經濟勢必嚴重向下沉淪,蔡英文將很難向臺灣人民作出合理的交代。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