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信貸井噴助穩增長 警惕資金銀行體內循環

2016-02-26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2月16日,人民銀行公布2016年1月金融統計數據: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51萬億,同比多增1.04萬億;M2同比增速14%,創19個月新高;社會融資總量3.42萬億,比去年同期多1.37萬億。無論是人民幣貸款規模還是廣義貨幣,增速均創下近年新高,這既有季節性因素的作用,也有基建投資加碼、匯率波動等因素影響。

  有專家表示,信貸放量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有所加強,但考慮到實體回報率下降、風險溢價上升、資產荒現象沒有有效緩解等因素,新增信貸的放量并不代表實體企穩,預計短期信貸還會慣性增長,長期則需看實體經濟情況和政策刺激力度。需警惕的是,新增貨幣如果不能與實體經濟相匹配,必會在某種資產上聚集泡沫,擴大金融風險。香港商報記者張幸

  多因素推高信貸增速

  雖然在1月中旬,人行曾召開座談會要求銀行放緩信貸投放,但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仍高達2.51萬億,創出有歷史紀錄以來的單月最大規模,這也是單月新增貸款首次突破2萬億元,顯著超出市場預期。接受本報采訪的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貨幣理論與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楊濤認為,1月的特殊信貸規模背后存在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年初信貸增長是一個比較普遍的情況,往年也有。二是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去年國家發改委已經立項了很多投資項目,隨著這些項目在今年要陸續開展,必然帶來信貸增長。三是存在季節性因素,今年的春節在2月份,所以1月份會存在趕著上項目的情況。

  「季節性因素表現得尤其突出,今年疊加了利率下行的趨勢、資產荒的背景,以及政府去產能可能限制相關行業貸款投放等『新形勢』,銀行迫於盈利壓力,追求『早投放早收益』。」華創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鍾正生說,并且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企業去美元債務的影響在延續。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對本報表示,貨幣需求的一方面是國家確實在貨幣政策上著手配合經濟新常態,進行好穩增長調結構的組合發展,推動投資。另一方面是替代海外資金的融資需求,全球化經濟震盪的局面下,國外融資的成本甚至超過了在國內融資的成本,人民幣貸款需求不斷增加。

  從人行公布新增貸款構成來看,相比居民貸款中長期6000多億的貸款增幅,企業貸款同比增幅更大,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1.06萬億,創歷史新高。

  國信證券銀行分析師李關政認為,銀行將去年下半年累積的政府平臺貸款集中釋放,一方面是通過基建投資配合穩增長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專項金融債項目配套貸款的投放。而居民中長期貸款快速增加,則是鼓勵房地產去庫存。銀行將去年四季度的按揭貸款集中在年初投放,反映地產等消費需求仍佳的同時,銀行向企業貸款明顯增加。

  與貸款激增相對應,1月M2增速超預期達到14%。鐘正生指出,其中包含了去年低基數的影響,而1月M1增速的進一步攀升,則主要源於積極財政政策下,財政資金的加速投放和盤活國庫現金工作的提速。此外1月新增社會融資大超預期,創出歷史新高,也主要拜人民幣貸款大幅擴張所賜。

  實體需求偏軟格局未改

  總的來說,面對動盪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經濟持續的下行壓力,穩增長仍是目前主題,信貸加速投放是央行為了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那麼新增的信貸都流向了哪些領域呢?華創證券認為,目前來看在2015年「3.30樓市新政」之后,個人按揭貸比重在加大,個人和對公信貸比重大約1:1。在公司貸款中,基礎設施類和服務業是兩大主要對公資金去處,合計占比超過80%。經濟轉型之下,銀行也逐步適應去產能新常態,對2016年信貸重點投放行業做了布局調整,除了基建占大頭(主要是公路、鐵路等交通運輸、電力熱力)之外,服務業、文化產業正成為新一輪信貸投放重點行業。

  「1月份新增的貸款主要流向了新立的投資項目,也是今年作為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特殊所在,所以貸款的增長與中國的投資周期也是強相關的。」楊濤說。

  但光大證券指出,雖然1月份數據顯示信貸社融加速投放,實體經濟資金面將持續寬松,但能否轉化為投資需求尚存在不確定性。去年中以來寬松政策顯著加碼,資金不足已不是制約投資回升的因素。在廣泛宣傳供給側改革以及去產能預期增強背景下,穩增長政策信號并不清晰,寬松政策效果被削弱,資金面寬松并不一定帶來投資需求顯著回升。

  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稱,1月信貸2.51萬億的數據和對實體經濟的感受有分歧,單純從數據看經濟正在改善,特別是居民戶和公司戶的中長期信貸都出現大幅增長,但與信貸超增形成鮮明反差的是,1月外貿大幅萎縮表明經濟依舊低迷,說明國內生產和需求都不甚景氣。

  楊濤亦持同樣觀點,新增信貸對實體經濟的刺激效果還需時間驗證,今年經濟還有下行的壓力,只從1月份的數據就斷言經濟的轉捩點還為時過早。

  勵雅敏表示,超預期的貸款投放并未在經濟數據層面體現,并未創造新的信貸需求。真實貸款需求的變化目前而言主要仍是基建、政府項目、專項債配套落地資金,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在一段時間內依舊將維持低位。

  短期信貸或慣性增長

  在高增的1月信貸數據之后,下一階段,資金需求和信貸投放能否持續保持較高增長,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隨著季節性因素消退、人行窗口指導強調更為審慎的信貸擴張,且鑒於企業削減外匯負債是一次性行為,1月信貸強勁增長的勢頭恐怕難以持續。1月份部分新增信貸還可能來自前期積壓的信貸需求在銀行獲得新增年度信貸額度之后得以集中釋放。

  「從長期來看,天量信貸肯定難以持續,按過往經驗也是年初信貸會更充足些,上述刺激今年信貸的原因也都只是短期因素,但不排除政府下一步通過更多的公開市場業務以及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來進行貨幣尺度寬松操作。」楊濤說。

  不過綜合各方消息和分析來看,天量信貸在短期內可能持續。根據德國MNI新聞社,盡管存在春節假期因素,但一些中國銀行官員透露2月的新增信貸可能與1月一樣強勁。

  平安證券分析師勵雅敏稱,2月信貸仍可能一定程度上延續1月的強勁增長,但規模會有所收斂。「人行在1月中旬會議之后,要求各銀行上報了全年的貸款計劃,但仍未對銀行有明顯額度指導和節奏把控。因此我們猜測銀行上報人行的整體規模仍應在人行可接受範圍之內。目前政府對穩增長目標可能會更加重視的背景下,階段性的信貸額度可能仍會維持適當寬松。」勵雅敏說。

  孫立堅指出,短期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仍會存在,至於未來信貸能否高增長,還要取決於實體經濟的需求。中國現在還處於發展中國家階段,各個地方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老百姓也還沒有步入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假如中國將人口紅利轉變為消費模式,讓未來中國企業好項目大幅度增加,必然會對資金的需求大幅度的增加。

  最怕貨幣脫實向虛

  從央行發布的數據來看,今年1月的貸款投放規模已超2009年1月8900億。在此之前,2009年1月是歷年單月信貸投放的高點,這一年因為金融危機,中央政府推出了「4萬億」財政刺激政策,從而推動了一個大泡沫。

  知名財經評論員余豐慧表示,如今的人行的「放水」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最怕貨幣脫「實」向「虛」,削弱了實體經濟受益程度,投放的貨幣如果進不到實體經濟,那麼必將進入別處包括股市、樓市,更可怕的是,有些貨幣可能連股市都不進,就在銀行系統里玩「錢生錢」的游戲,后果必將是催生金融泡沫風險。

  孫立堅進一步分析道,政府投資給企業打通了融資的渠道,但企業獲得資金后沒有好的項目可投資,又存放到了銀行中。銀行體系中的存款增加,必然會讓銀行加大對風險的包容,把更多錢放給企業進行投資,而在目前經濟不確定的形勢下,銀行大企業理財產品的收益往往能比企業的生產項目收益高,企業又可能將這些投資獲得的資金只有少量用於項目,絕大多數又轉身存到銀行中。從而形成了放轉存,存又變為放的資金閉循環,出現錢實質上沒有投出去的情形。在資金寬松時構建的這種閉循環模式,一旦遇到資金緊縮,必然會造成資金鏈的斷裂。

  「從這方面來看我們應該注意今天在存貸款都上升的局面下,全球貨幣寬松可能帶來的金融問題,也是我們分配貨幣需求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寬松的貨幣不能導致資產閉循環形成泡沫,場外配資以及P2P的融資騙局一定要遏制好,不要讓其在中國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孫立堅說。

  在目前實體經濟和企業普遍經營步履維艱時期,其貸款主動性并不強,所以確保貸款進入實體經濟,用到企業生產經營上,保證貸款的生產性用途,十分緊迫。楊濤認為,金融想要反哺實體經濟,必須先彌補自身的短板,扭曲的金融結構也要得到調整,需要更多金融改革的協力。同時,也需政府搭建好平臺,給予企業好的項目投資,給實體創造一個好的發展環境,這樣金融才能真正進入到實體中。

  幣策仍穩健非放水

  雖然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需要流動性來支撐實體經濟以穩增長,但如此規模的信貸增長不禁讓外界猜疑人行的貨幣政策是否又重新進入了「放水期」。

  對此,楊濤表示,現在中國經濟整體大形勢面臨著不確定的局面,過去去杠桿去產能進行結構調整的思路還在延續,但還是需要結合穩增長的政治目標,二者需要協調和權衡。此外,面對短期經濟增長的壓力,在某些領域短期可能出現加杠桿的操作。總的來說目前政策走向還不明朗,不能說原有穩健的貨幣思路開始有重大轉變,至少光以1月份的情況還不夠作出這樣判斷。

  平安證券則認為,人行的貨幣政策并未發生根本性變化,大水漫灌式的放松預期可能回過頭來看最終使得資本市場失望。據了解,雖然人行今年未給予具體貸款額度,但銀行已上報的2016年全年的信貸計劃應在人行的「合意」範圍之內。換句話說全年的貸款額度可能略超市場預期,但并不會很多。

  「從社會融資來分析,貨幣政策的環境都是比較寬松的。接下來穩健貨幣政策的態勢不會發生變化,但更多的寬松不會出現,也就是說降息降準的概率較小。」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分析道,從全年來看,降準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但降息的可能性較小。

  事實上,人行也并非盲目大水漫灌,而是有針對性地修渠引流,劍指穩實體經濟、去房地產庫存。

  有分析人士指出,從1月份信貸結構看,在實體貸款增加2.54萬億的同時,各類票據投放占比非常少,這與2009年1月的貨幣投放中,票據占比30%的情況形成了明顯對比。這也說明,央行對目前困難重重的實體經濟的出手,比2009年更加「快、準、狠」。

  近期,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表態稱,一旦經濟真的出現滑出合理區間的苗頭,該出手時我們會果斷出手。

  日前,人行等八部委聯合下發《關於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主旨之一就是加強貨幣信貸政策支持,提到落實差別化工業信貸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中長期貸款投入,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重大技術裝備、工業強基工程等領域的支持力度等等。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人行貨幣政策調控以及工具搭配更趨靈活,調控頻率有所提高,市場上流動性風險的控制更為合理和及時。種種跡象表示,此后更多貨幣信貸政策將浮出水面。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