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4

趙玉沖:方寸間雕琢“創業夢”

2016-03-01
来源:石家莊日報

  “這是《劉海戲金蟾》,這是《十八羅漢》,這是《歲歲平安》……”2月25日,在高邑縣城照村趙玉沖的家中,他指著桌子上擺放著的精美核雕作品,向記者一一介紹。

  一件對襟黑棉襖,戴上一串自己制作的核雕手串,90後小夥趙玉沖有著超乎年齡的沉穩。說起喜歡的核雕,他一改平日的沉默寡言,變得滔滔不絕起來。

  “我是在玩中發現了核雕的創業點子”

  核雕,在雅致之間微中見宏,尺幅之中窺大千世界,人生種種之情趣只在掌心那一枚“核”。

  這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微型雕刻工藝,簡單來說,就是在桃核、杏核、橄欖核等拇指大小的果核以及核桃上,雕刻出形態各異的圖樣和紋路。明代散文家魏學洢在其傳世名篇《核舟記》中寫道:“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贊的是藝人王叔遠能在果核上雕刻東西的傳神技藝。這篇曾被收入中學語文課本的文章,是能夠追溯的最早最詳盡有關核雕的文字記載。

  核雕的神奇之處,在於其工藝。在小小果核上,刻刀一筆一畫,雕出萬千景致,諸如山水人物、花鳥魚蟲、車船瓶罐等。精妙的核雕技藝有不少擁躉,趙玉沖就是其中一個。

  “我是在玩中發現了核雕的創業點子。”23歲的趙玉沖說。他就讀於大連藝術學院視覺傳達專業,今年即將畢業。最初,雕刻對於趙玉沖來說是閑來無事信手拈來的樂趣。“小時候,我就常常拿著小刀在橡皮上、課桌上搞‘創作’,後來在木棍、石頭上雕,雕刻就是我平時的休閑活動。”趙玉沖笑著說,這個樂趣一直持續到上了大學。讀大學一年級時,他在學校旁一個不起眼的專營核雕小店裏看見了一個“十八羅漢”的核雕,那件栩栩如生的作品讓趙玉沖的心“淪陷”了。從此,他迷上了核雕,上網搜集核雕的信息,買來刻刀、各類果核進行雕刻,漸漸地近乎癡迷,“就連做夢都在雕核”。

  入行做核雕並沒有拜師傅,全靠自己琢磨。對於趙玉沖來說,受傷是常有的事,手上一條條的劃痕見證了他的努力。當年的他認為,自己也算有雕刻功底,再學核雕,應該是件簡單的事。然而,臨到操刀時,他才發現雖然都是靠刀工,可在木板、石頭上雕刻和核雕之間的過程、細節相差千裏。“核雕的制作工序分為選材、設計、整形、畫圖、粗雕、細琢、打孔、拋光等十餘道工序,每一道工序要求十分嚴格。”趙玉沖說。

  為了學習核雕技藝,趙玉沖將一多半的生活費用來買橄欖核。那會兒,他將核雕視為自己最大的興趣,也希望有一天能夠靠這門手藝創業。經過一年半的自學,他終於雕刻出了第一件作品——彌勒佛。“現在看來那件作品還十分幼稚,可是當時我是欣喜若狂的。”趙玉沖說。

  當他每每去古玩城推銷自己的核雕作品,要價5塊錢一枚時,也乏人問津。“當時心裏挺鬱悶的,作品不被認可,我甚至有些想放棄了。但是核雕這門技藝需要耐得住性子,不能著急,也不能搞突擊,用的是慢功夫。”趙玉沖回憶道。但只要拿起刀具和果核,他就像進入另一個世界,“根本停不下來”。

  2014年,趙玉沖在古玩城巧遇一位文玩老板,看過他的作品後,對方表示“你雕吧,我幫你找買家”,並且還幫他引薦了一些文玩藏家。

  “我記得特別清楚,我的第一件作品賣了500元。”趙玉沖說,現在,他和這位大他30多歲的文玩老板成了忘年交。

  “一步一個腳印穩定走自己的創業路”

  對趙玉沖來說,最難的要屬自己設計圖樣這一道工序了。設計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多年的經驗,加之沒有樣品做參照,所以一開始他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我開始的時候,是從網上找圖樣,然後批量雕刻,練習技術。但是核雕除了要有技術外,還必須有自己的思想,設計出有獨創性的作品。所以我後來就一邊學習,一邊獨立搞創作,盡量將自己從批量雕刻中釋放出來,轉而花心思在設計上。”趙玉沖,現在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自己設計的,遇到一些奇形怪狀的原材料,他往往會花上幾天的時間來琢磨設計,力求將瑕疵巧妙地變成特色。

  除了對自己原材料的設計外,趙玉沖還會外出采風吸收靈感,或是觀摩別人的作品,在腦海中分解其他師傅雕刻的場景,以此提高自己的水平。

  核雕也屬於微雕的一種,“長不過寸,高不過分”,所以你必須睜大了眼睛,才能發現它們的廬山真面目。但是,一旦你看清了它們,就會情不自禁地發出贊歎:“真是太美太巧妙了!”

  桃核雕《歲歲平安》,兩個小童一起燃放爆竹,充滿童趣的場面仿佛把我們帶到了童年時代;橄欖核透雕《鄉趣》,絕妙地雕出了籬笆、古井、小狗、洗衣老婦人,好一幅恬靜悠閑的農家生活場景……這就是趙玉沖刻刀下的核雕作品,它們不僅是工藝品,更是真正的藝術品。

  趙玉沖說,核雕的制作,除了要具備一般雕刻所需要的繪畫、書法以及雕刻基礎之外,還要有特選的材料、特制的刀具、特別的眼力、特有的指功、特別的毅力和獨特的構思。正如詩經《淇漁》詠唱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創作上既需要有一定的寫實性,更需要有豐富的想象力。

  “我們石家莊有悠久的曆史文化,我現在正在集中精力設計一些以我們本地的曆史傳統、風土人情和當代生活為主調的核雕作品。另外,我還想嘗試將卡通造型與傳統核雕結合。”趙玉沖說。

  現在,除了文玩圈內的人購買外,趙玉沖的核雕作品也開始在網上售賣。他的生意時好時壞,好的時候一個月能賣一兩萬元,差的時候只有幾百元。“我現在不求賣多少錢,主要還是要提升自己的技藝,設計有獨創性的作品。再一個就是積累創業經驗,一步一個腳印穩定走自己的創業路,以求未來有更好發展。”趙玉沖說。

  “希望核雕能紮根在家鄉土地上”

  事實上,除了自身的“癡迷”之外,也有一些溫情的力量支撐著趙玉沖。他的父母都是農民,卻一直支持兒子搞核雕,支持兒子創業 ,他們說:“只要憑自己的真本事吃飯,咱們就得支持。”

  就算買不起鮮花,看不起電影,女友也始終對他不離不棄,這個固執的姑娘堅信,總有一天,“更多人會看到他的才華”。

  有市場就有發展空間和前景。趙玉沖告訴記者,作為國家級非遺項目,核雕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了解,核雕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尤其最近五六年,伴隨藝術品收藏的熱度,在玉雕、紅木雕之後,純手工的核雕也越來越為市場所追捧,尤其在北京、天津這些城市,核雕逐漸被藏友所熟悉並認可,需求暴增,價格也一路上揚。

  “現在有很多人看到核雕市場火爆,就把它當做一門生意,不踏實學習核雕技藝,而是走捷徑,使用機器雕刻。這會擾亂市場,導致核雕價格下滑,因為很多玩家不敢再買核雕,怕買到機雕作品。” 趙玉沖說,他會一直堅持手工雕刻,因為手工核雕是有生命的,它充滿了制作者的感情和藝術靈魂。

  “我想以後在家鄉發展核雕,建立工作室免費向鄉親們傳授技法,認可這門手藝,然後帶領他們一起創業、就業。希望未來核雕能紮根在家鄉土地上,就像中國核雕第一村——蘇州的舟山村一樣,憑借核雕發家致富。”趙玉沖說,目前,核雕市場很大,手工藝對環境沒有影響,但卻能創造很大的財富,它帶動的勞動力年齡層大。

  “有些年輕人輟學了,就在家門口學習手藝。大人們農閑時,不用外出打工,在家就能創收。”這就是趙玉沖“最宏偉”的目標。

  一個個被人隨意丟棄的果核,在別人眼中是“廢物”,可在他眼中卻是“寶”。他可以用手中的刻刀,將它們雕刻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他叫趙玉沖,一位癡迷核雕的90後小夥子。從最初的閑來無事刻著玩,到如今用核雕來創業,即將畢業的他正一步一步實現著自己的夢想。(李莉雅 劉曉輝 張曉峰)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