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贏回「中國制造」信心的創新系統觀

2016-03-10
来源:香港商報

  今年「兩會」,不僅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對「中國制造」和供給側改革濃墨重彩,亦是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而瀏覽各種言論,當真讓人五味雜陳。

  福建省委書記尤權的一句:「我們泉州九牧生產的馬桶蓋,不比日本差,我在這里做一個廣告」,顯然表達了這種焦慮:國人對中國制造何以如此喪失信心,馬桶蓋、奶水瓶、嬰兒奶粉、電飯煲、紙尿褲都跑到國外搶購?以至於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喊出,「國人到國外搶購奶粉是中國奶業人的恥辱!」而工信部部長苗圩的一句「中國制造不像我們想像那麽強大,西方工業,也沒有衰退到依賴中國。我們的制造業還沒有升級,制造業者已開始撤離」,更是敲醒「夢中人」。

  尤權的焦慮令人心痛,苗圩的直言則讓人汗顏。苗圩指出,在全球制造業的四級梯隊中,中國處於第三梯隊,而且這種格局在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性改變,要成為制造強國至少要再努力30年。泉州的馬桶蓋確實不比日本差,中國的高鐵、超級電腦也可以傲視全球,但這些還遠遠不能撐起一個制造業強國。

  對於國人而言,對中國制造的信心,必須來自「泉州馬桶蓋不比日本差」成為中國制造的新常態。30年,幾代人過去了!中國,如何才能「只爭朝夕」?

  其實,從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已經可以清晰地看到「只爭朝夕」的脈絡,它包括「啟動一批新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科技創新是前提,「培育壯大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創新型企業是主體,「實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啟動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等重大工程」,智能制造是根本,「促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是趕超路徑。

  簡而言之,就是加快打造「中國制造」的創新生態系統。這個系統是供給側的靈魂,只有這個系統足夠強大,供給產品才能更多的傲視全球。而這,也正是國家選擇泉州作為「中國制造2025」唯一地方試點的核心使命。

  筆者關注泉州制造已久,特別是去年以來,其「中國制造」創新生態系統正在初具框架。一如尤權對泉州馬桶蓋的信心,這種信心來自其創新生態系統效能的初步釋放。筆者分析泉州實踐,認為這個系統包括四個子系統。

  首先是技術研发系統。泉州在大力支持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的同時,建立了協同創新機制,加強政產學研金用的結合,設立「協同創新專項資金」;建設更多的公共創新平台,推動企業與高校、研究院所合作,推進公共研发和檢測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公共創新平台建設。

  其次,加快構建智能制造裝備業发展和應用推廣系統,2014年,研发紡織、建材、工程機械數控化裝備新品種20個,機床產業中龍門加工中心涵蓋所有國家目錄產品,高端數控裝備在國內佔有重要地位。繼而,強化智能化生產系統,以紡織服裝、制鞋等大優勢主導產業為基礎,提升產業智能化水准,吸引紡織鞋服、建築建材、機床和機器人等行業1000多家企業參與。

  最後,打造生產與商業模式創新系統。打造「泉州云制造平台」,融合數位化網絡化制造技術,以及云計算、物聯網、資訊服務等技術,將各類制造資源和制造能力虛擬化和服務化,把資金流、資訊化、物流、服務流統一構成制造資源和制造能力池。正是有這樣一個正在強大的系統,泉州正在實現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個性化訂制、柔性化生產」,假以時日,「泉州馬桶蓋不比日本差」必成新常態。

       香港商報特派評論員 曲直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