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出土漆器
海昏侯墓随葬器物中,有的标注着明确的价值,是造价,精准的成本价,也即是出厂价。 标有定价的器物,主要是一些漆器。造作漆器,包括漆木各类材料和工匠的报酬,定价要综合考虑,漆文将这些内容都罗列出来,然后列出 “并直”,也就是合计开销的成本,以铜钱计。漆文所见计数,有漆盾上的 “五百五十三”,木笥上的“六百九十七”、“九百六十一”。
见到这样精准的定价,让人感到很惊讶,一件漆器价值的零头可以精确到一文钱,这是如何做到的?
在汉代时,漆器比较贵重。在宫廷关于 “盐铁” 管理的论辩中,有人称一只彩绘漆杯可抵十只铜杯,一只漆杯要经百人之手,一张漆屏则费万人之功,所谓 “一文杯得铜杯十”,“一杯桊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盐铁论》)。漆器制作耗工费时,从海昏侯墓出土漆器之漆文得到证实。这样看来,漆器有个严格的定价,似乎是可以理解的,造价高,还要高得让你相信货真价实。
出现一文钱的零头成本价,只有一个原因,那是批量生产,平均计价。有两件漆木笥标价相同,都是 “并直九百六十一”,而且都是昌邑九年造,显然是批量生产,平均计价。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精确到一文钱的零头,是很难取信的。另外从两器的书写风格观察,也应是出自同一人之手,说明某漆工负责完成了这次批量生产。
盾牌写有廿、木笥写有卅合字样,表明分别制成了二十盾、三十笥,这便是一次的批量。
据研究考证,汉代前期官员的月俸大体是以铜钱发放,有时又是半谷半钱。俸以钱计,二千石级别的郡守们,大约可领到月俸二万。如果用来造定价高些的漆木笥,只能造出二十个来。
昌邑王一次造了三十笥,花去一个郡守一个半月的俸钱。
明白了这些漆器的价值,可以理解为啥它们会跟着刘贺辗转一二十年,最后跟着他去了另一个世界,那真的是很贵重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