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沿海省份將開工建設一批新的核電項目。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及,到2020年,國內“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為完成上述目標,“十三五”規劃綱要在“能源發展重大工程”中特別指出,要開工建設一批沿海新的核電項目。
中廣核在今年兩會期間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大陸在運機組30臺,裝機2856.6萬千瓦;在建機組26臺(核準口徑),裝機2945.9萬千瓦,在運裝機占全國電力總裝機的比例僅1.8%,發電量約占全國的3%,遠遠低于核電在全球電力供應中10%的比例。
“中國核電發展的規模還太小,需要在未來15年中堅持規模化發展。”中廣核董事長賀禹在今年兩會期間表示。
中國不僅要規模化發展核電,而且速度很快。“中國的核電發展很快。”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許達哲今年1月公開表示,2015年(國家)批復建設的核電機組是8臺,開工建設的是6臺,投入運行的是8臺,其中投入商業運行6臺。
中國如此發展核電,其背后與核電技術獲得突破有關。《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國內“第三代核電技術取得重大進展”。目前,國內在運的核電站主要采用的是第一代和第二代核電技術。此前多位接受本報采訪的核電人士均表示,中國未來新建的核電項目都采用第三代和第四代核電技術,這些技術能夠確保建成的核電站不會出現類似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災難。
作為高端技術產業,核電的一大特點是投資數額巨大。其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非常明顯。一般來說,一臺百萬級千瓦的核電機組總投資約200億元。中核集團官網在2014年公布的一則消息顯示,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樺曾在當年表示,福清核電項目6臺核電機組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總產值將達到170億元,(建設及投運期間)至少可拉動當地GDP增長近4000億,增加近3萬人的就業。
“我們國家目前是有效投資需求不足,應盡快把投資用于和環境改善相關的方面,而核電建設是改善環境的一個重要手段。”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在此前對本報說。中國核電行業普遍認為,作為一種“高效”的清潔能源,用核電這樣的“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已經成了中國“能源改革的共識”。
與此同時,中國的核電企業正在力爭把更多的核電站賣到國外去。中核集團董事會秘書、新聞發言人潘建明今年年初對外宣稱,“中核集團與阿根廷核電公司正式簽署了阿根廷重水堆核電站商務合同及壓水堆核電站框架合同……成功登陸競爭性的拉美核電市場。”此前,中核集團牽手中廣核參與英國核電項目的投資建設。
為推動核電出口,中核集團和中廣核斥資5億元組建的華龍國際核電技術有限公司已經在3月17日正式揭牌成立。中核集團向本報提供的資料顯示,該公司“將積極實施國家核電發展戰略”,致力于推動中國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成為核電技術出口海外的主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