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2

銷戶手機卡複號要交萬元複號費 究竟該不該收?

2016-03-28
来源:北京青年報

  北京青年報記者日前就三大運營商“靚號”收費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雖然“靚號”收費多年來一直被主管部門明令禁止,多位業內人士也否認基礎運營商存在“靚號”收費的情況及條款,但他們同時承認,“靚號”劃分類型或者等級、開卡承諾一定的最低消費也是多年來行業通行的經營模式。

  事件

  銷戶手機卡複號要交萬元複號費

  出國數月,手機卡被銷戶,要恢複,竟要交萬元的“天價複號費”。日前,有媒體報道稱,福州市民柯女士反映,她想要回用了十幾年的手機號,不僅被要求預存1萬元話費,還得購買一款“終生套餐”。報道稱,當地運營商表示因為柯女士的號比較特殊,屬於“優號”,是稀缺資源,複號必須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在隨後的溝通中,對於運營商提出的預存5000元話費、158元終生套餐的方案,柯女士表示無法接受。

  相關業內人士指出,案例中提及的“複號費”,其實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手機“靚號”或者“吉祥號碼”所涉及的相關費用。從市場情況來看,“靚號”費用大致存在兩種情形,一種是直接叫賣“靚號”,不過,這種情況大多限於一些非正規的流通渠道。而另一種可能遇到的情形是,“靚號”綁定套餐,用戶需承諾一定周期的最低消費。

  調查

  尾號5個8手機號報價超18萬元

  在朝陽區一家同時經營連號紀念幣和各種手機“靚號”的零售店鋪,北青報記者看到一個尾號5個8的手機號碼,店主報價18.6萬元,表示包含贈送7.2萬元的話費套餐,折合抵消4年每月1500元的話費消費。

  在運營商的網絡選號區,北青記者看到“靚號”類型分為AAAA、AAA、AABB、ABC、AA等多個檔次。其中ABC區域內,包括尾號為2432等號碼,顯示預存話費200元,月保底消費49元/月。而AAA號段內,尾號為3222等號碼,顯示需要預存話費3000元,月保底消費289元。

  而另一家運營商的選號區的“單靚號”欄目中,顯示有包括尾號為1447 的“事事吉”號碼,以及尾號為7847的“百事吉”號碼等等,預存話費欄目顯示為零元。客服人員在回複咨詢時表示,各地營業廳可提供更多的號碼選擇,而針對一些帶“4”的號碼,則可提供每月話費返還10元的優惠。

  追訪

  “靚號”承諾最低消費是行業“潛規則”?

  調查中,多位業內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靚號”收費多年來主管部門一直明令禁止,但從市場看,存在難以管理的問題。一些國人對於包括6、8、9在內的數字一直抱有喜好,面對確實存在的市場需求,一些非正規流通渠道的灰色經營中,叫賣“靚號”的情況仍然存在。與此同時,多位業內人士否認基礎運營商存在“靚號”收費的情況及條款。但他們同時承認,“靚號”劃分類型或者等級,開卡承諾一定周期的套餐最低消費也是多年來行業通行的經營模式。

  電信獨立觀察家付亮表示,買賣“靚號”是有政策明令禁止的。但是目前政策中,對於“靚號預存話費”,並沒有一條規定是禁止的。因此,這樣的做法已成為目前市場普遍存在的行業模式。付亮認為,預付話費與承諾套餐,並不是“買賣號碼”。市場之所以存在這樣的模式基於存在這樣的需求基礎,它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公開透明的選號方式,避免了“靚號”市場完全淪入灰色經營。

  在他看來,圍繞“靚號”,用戶的實際需求是“靚號”買賣,在政策明令不允許對於號碼定價買賣的情況下,運營商通過增值服務的方式區分了“靚號”的門檻。“如果不能允許這樣的情況存在,應該放開靚號買賣。”付亮表示。

  觀點

  “靚號”高收費違反規定

  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占領律師表示,手機號碼屬於電信碼號資源,其所有權屬於國家,電信運營商通過向國家交費獲得有償使用權之後,運營商可以把碼號資源包括手機號碼投入市場分發分配。在這個過程中,根據工信部《電信網碼號資源管理辦法》規定,明確禁止向用戶收取選號費用。

  針對前文提及的媒體報道案例情況來看,趙占領認為,通常情況下,用戶使用手機號碼之後,如果欠費達一定時期後,手機號碼會被運營商停機,之後會有一定的凍結期,比如3-6個月。在這一緩沖時間內,該號碼資源處於凍結狀態不能被其他用戶使用,期間如果原用戶申請,在清繳欠費後應可以繼續使用。如果超過6個月,原用戶沒有提交申請,則該號碼將重新投向市場。

  如果案例中的消費者是在6月內重新申請,趙占領認為,補繳欠費後應該按原合同繼續使用。至於收取高額預存話費,趙占領認為是無理要求,沒有法律依據。“既然最初發號的時候都不應該收取選號費,那么原用戶如果在冷凍期內提出續用申請,運營商提出的預存費用要求,也是不合理的。”趙占領認為,“靚號收費高,從根本上說,是違反規定的。”文/本報記者任笑元

  財經觀察

  “靚號”糾紛維權亟須法律依據支持

  趙占領同時指出,對於目前市場中各種“靚號”費用引發的消費爭議,仍屬於相關主管部門的行政管理范圍,相關做法從本質上看違反行政管理規章的規定,但從侵犯民事權益角度則仍難以界定。“比如說號碼被凍結後,申請恢複使用,如果雙方意見不能達成統一的話,消費者維權目前看還缺乏法律直接依據。所以對於用戶來說,目前可能更多還是只有投訴協商這樣的方式。”趙占領表示。

  無論如何,相關人士指出,電信號碼段資源屬於國家,屬公共資源,圍繞手機“靚號”所產生的高消費,本質上看已讓電信號碼背離了其自身的公共屬性。無論是對於“灰色地帶”的天價叫賣,還是對於屢有爭議的“等級”消費,都期待相關主管部門能夠進一步加以規范及明確。文/本報記者任笑元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