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看衰台灣外資用腳投票

2016-04-11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平凡

  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民進黨人如今就是陷入「恐中與反中」的迷思,但兩岸關系的重要性並不會因為綠營充耳不聞、視而不見而改變。相反,兩岸關系的利益相關者,較以仕途為生、難以體恤民情的政客感受得更為直接和實際,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

  巴克萊再次撤離台灣

  2000年阿扁上台後,不斷撕裂族群,制造社會對立,破壞兩岸關系,投資環境逆轉,島內外商開始縮減對台投資,一些跨國公司將設在台灣的亞太營運總部或「大中華區總部」移往大陸或香港。而支持「九二共識」的馬英九上台後,兩岸關系迎來最好時期,陸客蜂擁而至、陸資投資台灣大幅增長,而外資也看好和平利好重新寵幸台灣,島內經濟迎來四小龍時代後的最強勁發展。不料,這種勢頭隨著國民黨版圖失守,民進黨重新上台而變成陰霾,陸客少了,兩岸經濟合作屢屢喊卡,就連「邦交」也在棄台灣而去。如今,具有300多年歷史的巴克萊也證實22日將終止證券業務,是近年來外資券商退出台灣首例。此震撼彈一炸,島內產業界顫三顫,唯獨當局及即將上台的新當家泰然自若。

  回看巴克萊證券投資台灣「兩進兩出」,很難讓人相信這只是偶然。1996年巴克萊首次赴台設立分行,僅僅兩年就宣布撤離,時間點剛好是「台獨」精神領袖陳水扁勢頭之巔;而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巴克萊又在2011年重返台灣市場,希望作為未來發展大陸市場的基礎。然而,不到幾年光景,恰好又逢政黨再次輪替,巴克萊再次黯然收場,劇情完全與兩岸情勢一致。

  第一張骨牌倒下?

  事實上,近些年台灣整體經濟不景氣,一些大型歐洲銀行遭遇困境,早就動了要撤退的心。匯豐銀行去年在台一口氣關了10家分行,渣打銀行撤掉了7家,花旗和奧盛也紛紛縮減據點,外資銀行往日風光不再。去年6月,一直穩居連鎖餐飲業龍頭寶座的台灣麥當勞為求脫困,宣布撤出寶島,就曾引起震驚與無數揣測,有財經媒體人認為是外資撤出徵兆。而此次傳聞一年之久的巴克萊證券撤台坐實後,又有島內銀行業者證實,多家外資金融機構私下面洽台資銀行,希望後者能接盤台灣業務。外資憂慮的反應,說明外資對民進黨當局近來制造島內「假性繁榮」以及兩岸未來「假性和平」並不買賬,是對台灣的未來沒有信心,不看好新上任的執政黨,三十六計走為上。這難道不是另一種用腳投票麼?誰又敢保證巴克萊是最後一個,而非第一張骨牌倒下?

  如果現象無法說明本質的話,那就用數據說話。台經濟部此前公布,2015年外資、陸資赴台投資金額雙創四年新低,減幅分別約一成七、二成七。增長中或繁榮中的經濟發展區,外資直接投資(FDI)存量佔GDP的比率平均值是33.6%,台灣僅有13%。有島內投資專家坦言,非經濟因素尤其是有關藍綠政治攻防和兩岸情勢的議題,幾乎每年上演,令投資人頗感無奈。其實,這也間接反映兩岸關系對兩岸經合和台灣經濟的重要性。兩岸關系不和,會令投資環境更加崩壞,加劇台灣經濟弱化,加速外資、企業出走,導致島內股匯同步大幅下挫,十多年前的阿扁時期台灣曾這樣經歷過。台灣經濟難道又要重演阿扁時代的悲劇嗎?民進黨要等到經濟雪崩時才會認清兩岸的重要性?

  台灣經濟體弱多病

  即便我們拋開兩岸關系不和的悲觀預期,台灣經濟其實早已百病纏身,進入衰退通道。從出口連13黑、外銷訂單連11黑,PMI繼續在榮枯線下滑落,加上失業率居高不下而工業生產連10個月衰退,難怪島內外機構競相下調台灣今明年GDP增長預測。曾幾何時,島內爭論核能時,當局預期核四暫停將導致缺電,但最新預估卻是不缺電了,原因是投資變少了,生產減少了,經濟增長下滑,用電需求變少,多麼諷刺。無疑,在政黨惡斗不解、政治掛帥、民粹為大的環境下,台灣經濟體制逾發虛弱,產業轉型不佳又缺乏動能補給,所謂優勢只剩5年或許已過於樂觀。兩岸關系對台灣經濟的關聯性,早已得到充分證明。只是,一向經濟外行的民進黨上台,炮制的「五大創新計劃」更像是大學課程大綱,一堆名詞看似高大上,實則對經濟毫無建言,對兩岸經合更鮮少著墨。不妨悲觀試想,當服貿一直沉睡,以貨貿為代表的兩岸談判繼續停擺,而出口不斷衰退,蔡英文拿什麼來救經濟?拭目以待吧!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