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負資產風暴再襲港 首季飆增14倍 恐成計時炸彈

2016-04-30
来源:香港商報

本港樓市負資產情況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鄭達偉報道:新一輪樓市警報正式敲響!受樓價反覆下挫影響,今年首季本港負資產個案突增逾14倍至1432宗,創下自2011年第四季後的17個季度新高。業界人士坦言,隨著樓價持續調整,預料未來負資產宗數將進一步增加,更有學者憂慮負資產可能成為樓市「計時炸彈」。

  負資產個案創17個月新高

  金融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首季本港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共1432宗,較去年第四季的95宗大增逾14倍,而涉及負資產金額則由去年的4.18億元增至今年的49.19億元,升幅高逾11倍。金管局發言人解釋稱,負資產個案增加主要受首季樓市持續調整影響,其中大部分個案來自高成數按揭貸款,包括涉及按揭保險的貸款和銀行員工貸款。

  事實上,負資產暴增情況並非首次在本港出現。資料顯示,本港2003年上半年錄得超過10萬宗負資產按揭個案,佔整體按揭約22%,涉及金額則高達1650億元,按揭金額佔抵押比例為128%,估計這些貸款的無抵押部分約值360億港元。而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本港經濟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瀕臨全面崩盤,百業蕭條下又逢「沙士」來襲,導致樓價一度暴跌。

  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為例,金融風暴期間,樓價指數由1997年10月的102.93點,持續下跌至2003年8月的31.77,數年間樓價蒸發約七成,令不少業主叫苦連天,個別甚至因此選擇踏上「不歸路」,亦真正解釋了「97樓蟹」一詞的緣起。

  高成數按揭或造成負資產

  對此,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表示,不難理解負資產暴增是受樓價持續回落所累。他認為,未來樓市新供應勢必增加,發展商以折讓價推盤而下,二手樓價亦將持續調整,今年年底負資產數字或將超過3000宗水平。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經濟分析師劉圓圓則指,預期今年整體樓價將下跌一成,首季已跌5.6%,相信負資產個案仍會增加。其中,鑒於二手樓價跌勢將持續,相信採用高成數按揭人士首當其衝將成為負資產的一群。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表示,儘管目前負資產宗數佔整體成交比例不多,惟後市隱憂未息,如目前經濟環境未見轉差,負資產業主尚有還款能力;但當失業率上升,情況就會急轉向下,令負資產成為樓市「計時炸彈」。

  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則認為,樓價由去年高位累跌13%,並跌穿「第一條防線」,意味著承造九成按揭的用家大有機會淪為負資產;但在政府下調按揭成數上限後,承造九成按揭的用家相對較少,故實質負資產貸款佔整體未償還貸款總額僅0.5%,加上市場預期次季樓價走勢將處於橫行局面,故負資產增幅有望放緩,料上半年負資產佔比僅維持低於1%水平。

  樓價跌小業主步步驚心

  儘管與當年水平相比,現時負資產宗數仍處於較低水平,但對一眾小業主而言,仍未敢對負資產風潮的來襲掉以輕心,這是因為目前樓市正陷入調整漩渦,短期未見止跌曙光。

  差估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本港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按月下跌約1.28%,跌幅雖較2月收窄0.62個百分點,惟仍創下連續6個月下跌的走勢,累積跌幅達11.7%。當中涉及實用面積1075平方呎及以下的中小型住宅跌勢更為告急,按月下跌約1.31%至報270.9點,較去年9月高位累跌11.8%。而該單位類型的買家卻正是持貨能力最弱的一環,抗負資產能力相對為弱。

  潛在供應創新高 樓價續跌難免

  今年首季樓市負資產暴增的同時,本港私宅單位潛在供應量亦創下新高。惟業界人士指,受供應趨增影響,樓價下行在所難免,寄語業主須「自求多福」。

  住宅施工量同創歷來新高

  昨日,運輸及房屋局公布,截至上月底,本港未來3至4年私人住宅單位潛在供應將攀升至9.2萬伙,除按年增加1.4萬伙外,亦創下自2004年9月後的歷史新高。該局發言人表示,私宅潛在供應量再破紀錄,主要因期內有多幅大中型住宅地轉為「熟地」並開始動工,帶動供應量大幅增加,其中約69%為實用面積753平方呎以下的中小型單位,按季增加3600伙。

  至於施工量方面,首季數字亦創歷來單季新高,期內共涉22個私人住宅項目、約1.33萬伙單位動工,按季及按年分別急增3.7倍及5.6倍,相當於去年全年1.42萬伙的約94%。

  利嘉閣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認為,施工量增至破紀錄的1.33萬伙,某種程度上反映發展商冀加快起樓及賣樓步伐,相信該做法亦可增加發展商因市況調整賣樓進度的靈活性。

  供應大增衝擊發展商及業主

  面對新供應蜂擁而至,有業界人士料會對發展商及業主造成衝擊。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認為,基於近期新盤銷情未及近年強勁,估計發展商或將加大優惠及按揭計劃力度,而新盤以低二手價折讓出售的情況,或將由以往的新界區蔓延至全港。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陳永傑則指,住宅潛在供應突破9萬伙大關,反映政府回應本港社會對住屋的需求。不過,他亦表示對市場能否消化龐大的供應量存疑,因現時經濟情況及失業率轉差。他認為,日後中小型住宅樓價將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而二手業主受影響程度將比發展商為高,直言「二手業主只好自求多福。」

  此外,仲量聯行物業估價部港區董事謝偉鴻認為,樓價下調不僅導致住宅供應量問題,更會令利息上升,而經濟不景氣亦影響買家入市情況。他續指,現時本港旅遊業、零售及貿易已轉趨疲弱,內地經濟前景同樣放緩,因此本港政府應開始撤除部分樓市「辣招」,如雙倍印花稅及調高按揭成數,令樓市重回健康發展。

  內房盛宴下 謹防負資產

  近來,內地房價暴漲惹熱議,如上海房價按年漲三成,深圳更誇張按年漲六成。如此漲勢引發市場思考:這波樓價飆升盛宴是否已近結束?如此違背常理的升幅何時才到盡頭?

  金融槓桿成就內房瘋漲

  有市場聲音認為,內地居民將投入股市的熱情轉投至房地產,內地投資者特別是年輕投資者,正利用銀行金融槓桿湧入房地產市場,成為內房瘋漲的主因之一。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首季,內地社會融資總規模達6.59萬億元,銀行信貸達4.51萬億元,個人住房按揭貸款達1.5萬多億元,增加幅度均在25%以上,創歷史最高水平。也就是說,當前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價瘋狂上漲,基本上是因住房投資者利用正規渠道(銀行貸款等)及非正規渠道(互聯網金融首付貸等)的資金造成。

  內地投資者出手須謹慎

  在不少人看來,內地居民利用槓桿瘋狂入市是不顧後果的行為。早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房產泡沫就遭遇了一場60%的大面積崩盤;而近年一直狂升不下的香港樓價今年也出現調整,今年首季負資產個案竟暴增14倍至1400餘宗。儘管教訓在側,內地居民仍認為,現時情況似乎還「很樂觀」,因自2003年以來,除了溫州、鄂爾多斯等少數特例外,內地城市房價從來沒有下跌過,只是一路瘋漲;甚至只要房價有些許下跌,政府立馬會出臺救市政策,因而在內地投資者看來,買房這行當「很靠譜」。

  不過,未來市場會發生什麼事,沒有人知道。不然,歷史上就不會有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機。有美好當然是好事,惟資本市場充滿流動性,當資產價格炒作極高之後,隨之而來的暴跌也是必然。因此,內地投資者出手狂熱樓市時,是否應再謹慎一點呢?香港商報記者 鍾穎琳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