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2

英特爾退出只是開始 手機芯片市場會繼續“踢人”

2016-05-05
来源:腾讯科技

  美國高通公司近來很忙,一方面與手機廠商簽署專利授權,另一方面則向物聯網加速轉型。其中,VR(虛擬現實)、無人機等被認為是高通延續手機芯片霸主位置的重要領域。

  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日前在接受騰訊科技獨家采訪時表示,在今後10-15年裏,相信全球連接到互聯網裏的終端會達到500億,甚至上千億的規模。

  被逼轉型

  在智能手機芯片領域,高通依舊是一家獨大,但從去年開始,競爭形勢在發生變化。

  首先,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經保持了固化的狀態。不到1%的同比增幅對高通顯然不是件好事。其次,去年失去了蘋果、三星部分高端機型的大單,對於高通自身影響也不小。

  受此影響,去年高通第二財季淨利潤減半,第三財季營收和淨利潤雙降。資本市場給予高通極大的壓力,於是高通2015年年中不得不宣布戰略調整計劃,核心內容包括:改組董事會、裁員減支以及調整業務方向等。

  業內普遍認為,手機大廠自研芯片的加速、行業整體不景氣,高通是被逼到無路可退才選擇轉型。不過,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上,高通“獨大”的局面還將繼續,因為驍龍820在技術和市場份額方面還沒有出現可抗衡的對手。

  根據高通最新的業務戰略,即鞏固智能手機核心市場外,將核心技術向物聯網、移動計算、車聯網等毗鄰領域擴展,並將投資重點集中於具有規模化和高盈利前景的市場機遇,包括數據中心和部分萬物互聯的垂直領域。

  從目前業務進展情況來看,基於高通非智能手機芯片的無人機產品已實現商用。近日,中國零零無限發布便攜式無人機Hover Camera,其采用了高通的無人機平台。

  據了解,無人機只是高通涉足物聯網領域的一個細分市場,高通公司已經推出了超過25款平台解決方案,針對可穿戴設備、無人機、家居控制、聯網攝像頭、智能照明和家電設備等細分領域。

  這些新興領域的業務需要網絡速率的提升,孟樸認為,隨著5G的可靠連接成為現實,萬物互聯將繼續為各行各業帶來更廣泛的體驗。“高通看准了物聯網這個領域,無人機、VR未來會有很大市場,目前與國內一些企業陸續展開了相關合作。”

  對於VR,他說:“VR從去年資本到今年硬件、軟件、內容的爆發速度確實很快,但規模成熟仍需要一段時間,未來三年到五年智能手機的地位仍無法被取代。”據他透露,高通正在與一些手機廠商就VR展開合作,具體品牌並未透露。

  從技術角度而言,相對於昂貴的可定制級芯片,高通多數相對廉價的通用級芯片更適用於龐大的物聯網系統。所以,高通向物聯網轉型也算是順勢而為。。

  目前,采用高通技術的物聯網設備出貨量已經超過10億,其中不包含智能手機的出貨量。

  芯片也面臨洗牌

  在高通轉型之際,另一芯片巨頭MTK(聯發科)在伺機搶奪高通的中高端市場,尤其去年高通驍龍810經曆滑鐵盧的時候,MTK似乎看到了希望,但也只是希望。

  去年,MTK推出面向高端市場的Helio X10芯片,可紅米note2 899元的報價使x10的高端之路徹底破滅,同時更加劇了其廉價的產品形象。

  為了能與高通在高端智能手機芯片市場一較長短,今年3月,MTK又宣布X20、X25將分別於第二、三季度上市。

  有意思的是,樂視最新發布的樂2和樂2 Pro,其分別搭載的是X20和X25,售價卻是1099元和1399元,這個價格讓MTK的低端形象再次被固化。

  而已上市的三星S7、小米5、樂視Max 2、vivo Xplay5高配版等一大波旗艦機早已擁抱高通驍龍820,MTK的高端路再次受挫。

  據非官方的數據顯示,2015年MTK共出貨了4億多顆移動處理器,而高通驍龍處理器去年出貨量為9.7億顆,是MTK的兩倍多,對手的領先優勢MTK短期內難以超越。

  此外,諸如華為海思、三星Exynos以及中興、小米等手機廠商自研芯片加劇了行業競爭,洗牌也是在所難免。

  Strategy Analytics報告指出,2015年三星Exynos出貨量暴增一倍。原因是高通的驍龍810出現發熱問題,三星在高端手機上棄用了驍龍810。

  本月10日,小米將召開新品發布會,屆時會發布小米MAX。此前曾有消息稱小米將在小米Max上采用小米自主芯片,代號為“步槍”,寓意“小米加步槍”。而這個“步槍”最有可能先傷害的是同屬低端市場的MTK。

  如果說洗牌為時過早,那么,外界傳英特爾“放棄”移動芯片市場恰恰表明洗牌已經開始。

  日前,英特爾發言人對媒體證實,原定在2016年推出的移動處理器淩動產品線的兩個新版本將會取消發布,換言之,英特爾很可能將會退出智能手機芯片市場。

  在過去三年中,英特爾在這一業務中的投入超過了100億美元,以期在移動設備芯片市場做出成績,然而事實卻並不如意。

  市場調研公司Jackdaw Research的分析師Jan Dawson表示:“英特爾為移動處理器投入了超過100億美元,但該公司的該項業務卻毫無進展。”

  英特爾失敗一方面源於移動市場起步較晚,激烈的市場競爭已無位置可尋。其次,英特爾花費大量資金為使用其芯片的移動制造商提供補貼,以彌補制造商們因使用英特爾產品而增加的其它成本,這也從側面反應了英特爾的移動產品市場匹配度不高。據了解,由於不斷補貼,過去兩年間英特爾移動業務方面的運營虧損多達74億美元。

  摩根大通證券半導體分析師指出,過去3年來,已陸續有博通、輝達、邁威爾等廠商退出芯片領域。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