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洲議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拒絕同意中國在今年自動獲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議案。雖然這一決議並沒有約束力,但它卻表明了一些國家對中國崛起異常複雜的情緒。
而在此之前,美國也已多次表態,不會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這也就意味著,中國長達15年的努力再一次遭遇挫折,盡管中國根據當年入世協議的第15條,多次聲明應在今年自動獲得此地位。
全球化死了?
現在,整個世界對全球化的認識很不一致。有些人認為全球化還在發展,但也有很多人認為全球化正在倒退,特別是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全球化在倒退。有些人甚至認為全球化已經“死”了。
怎么看待全球化在世界的發展?為什么中國的智庫要推動全球化呢?因為只有全球化的進程繼續下去,中國的對外開放才有可能有一個大的環境。如果全球化已經“死”了,中國的對外開放也很難,外部環境會非常惡劣。
最近的美國大選很熱鬧,形成了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對峙。美國媒體最近有一篇文章提到現在美國的大選實際上是民族主義和全球主義的對抗。特朗普代表民族主義,希拉裏在某種意義上還是代表著美國長期以來的主流,就是推動全球化。開始大家並不把特朗普當回事,現在看來已經成氣候了。這就說明在美國這樣一個國家裏面的全球化倒退了,世界全球化的進程就可能受到重大創傷,真的可能會倒退。
在戰略層面上,我們對特朗普的觀點總可以發表一些意見。比如特朗普對美國外交政策的觀點是認為美國管的事情太多,要退回美國國內,以美國本土利益為重。國內有些人認為這樣也不錯,美國在我國南海的幹預也會減輕。現在中國很多網民對特朗普很有好感,如果他上台,中國在亞洲的事就好辦得多,美國就不會過多幹預。
從國內的具體問題來看可能是這樣;但是,從總體上來講,特朗普的民族主義的觀點,特別是美國走向單邊主義,全球體制也就差不多了。我不能說美國起決定性的作用,但美國的走向對全球化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更不要說特朗普在貿易上的極端貿易保護主義——那對全球經濟和貿易的發展將是一場災難。
我們總是強調現在是和平發展的時代,只有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和平發展才能實現。這是符合我們利益的,也符合全世界國家的利益。
市場經濟
最近大家感到比較震驚的是,歐盟議會突然提出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也是反全球化的。他們完全是從歐洲的國家利益出發做出這個決議。但是,他們找到的是一個錯誤的題目和錯誤的目標,他們可以在歐洲內部推行保護主義,但不能把中國當成一個靶子。
事實上,這個事情完全搞“擰”了。從中國進行入世談判的那一天開始,不是人家承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而是每一個代表,從美國到歐洲逼著中國人承認搞市場經濟。
1992年,自小平同志提出“市場和計劃”的問題以後,一直到1992年,才解決一個問題:中國搞不搞市場經濟。中國從1986年開始進行談判,一直到1992年,這六年間,是他們逼著我們承認搞“市場經濟”。當時的矛盾焦點是,我們不承認搞市場經濟,人家逼著我們搞市場經濟。最後我們說“好,我們搞市場經濟”,但是要加一個尾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人家說“管你搞什么市場經濟,只要搞市場經濟就行”。所以這才解決了中國入世最大的問題。不是他們承不承認,而是中國想不想搞市場經濟的問題。
後來我們在入世協議中專門加入了市場經濟地位的條款。這個條款是在反傾銷的特定范疇裏提出的“要承認中國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是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如果中國企業能夠證明自己搞市場經濟、取得了市場經濟地位,中國企業在反傾銷的調查中就可以使用WTO的一般條款,否則要使用替代國條款。
當時,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是非常基礎性的條款,不涉及到國家的市場經濟地位,是講到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之所以接受了這個條款,主要是當時中國的很多外貿企業相互殺價,你說這個杯子5塊錢,他說4塊5、3塊5。當時討論是不是接受這個條款的時候,朱鎔基同志就講“我看還是讓WTO來管我們,讓我們的企業不要內鬥了,不要互相殺價了”。
是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接受了讓企業接受市場經濟的規則,不要互相殺價,不要搞內鬥。因為殺價的結果,中國企業不但沒有得到好處,還反而遭到反傾銷。所以我們才跟世界貿易組織提出了市場經濟地位的條款,是企業,在反傾銷的具體范疇裏取得市場經濟地位。
這一點,好像國內也沒搞清楚,好像是加入WTO15年以後,讓大家承認我們的市場經濟地位。誰承認美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美國人、歐洲人補貼農業那么多年,那是市場經濟嗎?每一個國家都有不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的時候。不管是聯合國,還是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貿發會議,沒有一個國家組織拿出8條、10條來判斷一個國家是否是市場經濟國家。
我們中國搞市場經濟,為什么要讓人家承認?中國是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讓美國人來承認我們搞市場經濟,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沒有必要”。我們每天找人家承認我們的市場經濟地位。讓人家拿著一根棍子來敲我們,跟人家交換一點東西。現在又搞到了歐盟議會來說不承認我們的市場經濟地位,而且是針對WTO15年所有中國企業自動取得市場經濟地位。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國家的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這是一個偽命題。
現在歐盟搞出這個東西,是借著一個偽命題來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逆全球化之潮流。這個問題要說清楚。再不說清楚,中國老百姓也很沮喪。中國搞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從1992年起承認市場經濟,到現在搞了20多年的市場經濟,人家還不承認,我們老百姓怎么想?現在還有那么多人不承認我們的市場經濟地位,做了那么多年的努力不是白做了嗎?這是很大的問題,一定要想清楚。我們從來沒讓他們承認,為什么他們要做一個決議呢?全球化的進程還是很曲折的。包括歐盟做的決議,貿易保護主義在歐洲是很大的勢力,反全球化的力量很大。
我們這樣的全球化智庫就要大聲疾呼,為經濟全球化、為全球化發展做出貢獻。這個智庫是很有意義的,越是反全球化,我們越可以幹事。我們這個全球化智庫第一個任務就是在全世界推動全球化的發展。第二個任務就是推動中國企業參與全球化,推動中國的人才更加國際化。這也反映在這次會議的主題。
我們這個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任重而道遠,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希望大家積極參與、建言獻策,把全球化的進程繼續進行下去。中國總是碰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悖論,在中國也要推動全球化的進程。否則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沒有好的外部環境,就沒有理論基礎。假如全世界都在搞民族主義,你搞什么全球化?你搞什么改革開放?
隨便講幾句,謝謝大家!
為什么市場經濟這一名分對中國很重
名分
“完全市場經濟地位”,聽起來很專業,其實它代表的就是一種名分。而這種名分並不只是虛名,它會在國際貿易中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一國獲得這一名分與否,所受待遇可真是天差地別。
舉例來說,如果中國被美國認可為完全市場經濟國家,當美國想對從中國進口的彩電進行反傾銷調查時,就只能調查在中國彩電的市場價格是多少。結果人家興沖沖地來了,發現在中國彩電只賣300美元,而在美國的售價卻有350美元。那么很可惜,傾銷指控不成立,美國也就沒有理由再去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
然而美國並不認可中國是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在進行反傾銷調查時,就不會選擇調查中國市場的彩電價格,因為它認為中國市場的價格發生了扭曲,調查結果是不真實的。那怎么進行調查呢?很簡單,找一個“合適”的替代國,去這個替代國調查該國彩電的市場價格。
所以玄機就在於替代國的選擇上,遺憾的是,絕大部分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所選的替代國對中國企業都很不利。比如選擇新加坡作為替代國,該國生產彩電的各項成本遠遠高於中國,結果一台彩電的市場價格是500美元,這明顯高於中國彩電在美國的售價。很好,傾銷指控成立,美國可以據此對中國彩電加征巨額反傾銷稅和懲罰性關稅。
因為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是選擇以替代國為樣本的,因此中國產品被征收反傾銷稅的可能性就異常提高,這在過去十幾年間,大大損害了中國企業和工人的權益,但我們卻對此無能為力。更令我們感到無奈的是,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可以選擇替代國來對非市場經濟國家進行反傾銷調查,但反過來卻不行,中國如果想進行反傾銷調查,是不允許選擇替代國為樣本的。明明很多時候是人家在搞貿易保護主義,結果卻往往變成了中國的傾銷,我們不得不為之慨歎。
那么我們要問,完全市場經濟的標准究竟是什么?
籌碼
歐盟和美國的認定標准有所區別,如歐盟是從市場的作用、會計標准、商業自由程度、立法、彙率自由度等五個方面來進行評判的,而美國則以貨幣可兌換程度、設立外資企業自由度、國有經濟比重以及美國認為合適的其他判斷因素為標准。
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上述這些標准更多是學術意義上的,在實際應用中,這些標准具有相當大的“彈性”。比如,歐盟和美國就承認瑞士、烏克蘭、俄羅斯、印度等國具有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可是,瑞士的金融行業缺少透明度,烏克蘭、俄羅斯、印度等國國內市場的狀況如何,我們也心知肚明。
更為奇怪的是,哪怕在歐盟內部,像法國這樣的國家,它的國有經濟所占的比重都是很高的,像法國電信、法國郵政、法國航空等行業巨頭皆為國有。如果我們把上述標准強行套在法國頭上,不知道它算不算完全市場經濟?
我們再來看看俄羅斯獲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時間點,是2002年。在這一年,歐盟和美國突然先後承認俄羅斯完全市場經濟的地位。彼時的俄羅斯經濟狀況我們不提也罷,歐盟和美國的這一舉動也很難從經濟上去加以解釋,但如果從政治層面去考慮,這種認可,是否可以算作是一種褒獎或鼓勵呢?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定,在很多時候並不簡單是一個經濟上的問題,它雖然披著一個經濟的外殼,卻有著一個政治的內核。美國在曆次與中國的戰略對話中,都會以這個問題作為關鍵的籌碼,逼迫中國在人民幣彙率、美國國債等問題上做出讓步。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十多年前就開始進行談判,美國也無數次聲明會盡快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的情況下,卻最終都會無果的原因。
手握這么好的能與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誰又能輕言放棄呢?
態度
與美國強硬的態度不同,歐盟內部其實是存在分歧的。
諸如英國、比利時、荷蘭等國傾向於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而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卻堅決反對。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在於這些國家自身的經濟狀況和所面臨的中國產品競爭程度不同。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美國的影響,今年以來,美國就曾多次警告過歐盟國家,不要給予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目前來看,全世界已經有90多個國家承認了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其中包括瑞士、新西蘭、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俄羅斯等國。但是歐盟、美國、日本、加拿大等經濟體卻遲遲不肯做出正面回應。
歐盟的顧慮在於它一方面要協調內部各國的利益,另一面也要考慮到美國的態度。而日本、加拿大等國則非常看重美國的態度。但就目前來看,要美國在短期內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絕非易事。
好消息是,根據中國當年入世協議的第十五條,雖然中國在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中適用“替代國”做法,但這一條款的有效期是15年。這也就意味著,自2016年12月11日起,這一條款將失去效用。
雖然現在看來,在條款失效的那一刻,要歐美各國自動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依然顯得很困難,但至少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去全力爭取自身的合法權益。畢竟,過去15年,中國得到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
變革
中國當年的入世談判極其艱難,島叔在這裏重提此事也並不是想憶苦思甜,而是想要喚起大家的關注與思考。因為當年談判的艱難,中國確實與外方有一個相互妥協的過程。最終的結果也必然是中國需要在短期內損失相當的利益。
15年過去了,入世固然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中國也同樣改變了世界,這種改變來自於中國億萬普通勞動者的雙手。正因為有這么多普通勞動者的付出,才能締造中國的經濟奇跡,才能讓發達國家的消費者輕松享受到來自於中國廉價卻好用的商品。
15年後的中國,依然需要發展,可這種發展再也不能建立在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之上,我們也絕不允許億萬的勞動者白白貢獻血汗。因此,我們除了需要在國內進行改革以外,也必須在國際上為我們的企業、為我們的勞動者爭取權益。不能讓我們的付出因為無端的貿易壁壘而化為烏有。
而這,當然需要變革當前世界貿易體系中不合理的部分。
從古至今,變革都是一個艱苦甚至痛苦的過程,因為它必然觸動得利者的固有利益,必然導致博弈和反對。國內如此,國際上亦然。
孔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的影響舉足輕重,當然更要理直氣壯地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地位和“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