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7日凌晨,彭博社報道稱,截至2015年底,德國已超越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債權國,這是中國至少10年來首次失去第二大債權國地位,原因是中國當局為支撐人民幣匯率而出售外匯儲備,加上去年的市場動蕩導致大量資金外流。
根據日本財務省的數據,截至去年年底,中國的海外資產凈額降至1.6萬億美元(192.37萬億日元),而德國的海外資產凈額增至1.62萬億美元(195.24萬億日元)。日本自1991年以來一直是全球最大債權國,截至去年年底的海外資產凈額達2.82萬億美元。
一個國家的海外資產,最主要的內容是國家對外的投資,主要包括對各類經濟組織的股權投資(直接投資)和對金融市場的證券投資兩大類。此外還包括存放在金融機構或央行的存款,以及其他應收賬款等。
彭博社報道
中國外匯儲備企穩
資金外流環節
日本財務相麻生太郎本月24日稱,截至2015年底日本政府、企業與個人投資者擁有的海外資產減去負債所得的對外凈資產余額約為339.2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0.3萬億元),與上年底相比減少6.6%,五年來首次縮水。
日媒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是外國投資者所持日本股票價格上漲導致日本對外負債額增加。
盡管對外凈資產余額縮水,但已是僅次于2014年底數據的歷史第二高。日本連續25年成為全球最大債權國。
德國取代中國成為第二大債權國,這種轉變凸顯了去年中國經濟的波動對全球的影響。去年中國估計有近1萬億美元資金外流,而央行則耗資513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來支撐本國貨幣。
不過,美國布魯斯金學會的研究指出,這可能只是中國前進道路上的一次顛簸,并不代表命運的逆轉。中國未來幾年仍有望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凈債權國。
世界銀行前中國和蒙古局局長、布魯斯金學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David Dollar)本月發布報告稱,雖然中國外匯儲備較2014年峰值時的4萬億美元大幅下降,中國已經拋售了部分儲備,但從該國巨大的經常帳盈余來看,中國仍在積累海外資產。
中國仍然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海外持有者,截至去年年底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額達1.25萬億美元。布魯斯金學會的報告指出,正在發生變化的是中國的海外資產采購行為正越來越多地來自私營部門和國有企業,而不是官方部門。“由于產能過剩和盈利能力下降,中國國內的投資機會正在減少,因此資本的商業流出可能維持在高水平。”
報告指出,目前中國最大的海外投資目的國是美國、澳大利亞和英國。
杜大偉還表示,成熟的經濟體如日本和德國,其海外資產主要都是由公司和家庭所持有,而非政府,而中國的海外資產主要由央行持有,投資的大多是美債這樣的資產類別。
據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紐約聯儲經濟學家Thomas Klitgaard和Harry Wheeler本月撰文稱,多年來,公共部門通過中國央行購買國外資產來支出資本,但2015年這一切都改變了。中國仍有大量的資金凈流出,但不同于往年的是,私人部門資金流出超過了資金流入。私人部門行為轉變迫使央行出售國外資產,以使私人和公共部門資金凈流出總和等于現行匯率下的儲蓄盈余。私人投資者行為轉變的原因包括:國內投資支出回報率低,對人民幣匯率的前景不太樂觀。
他們還表示,中國收入超過了其支出,這相當于說中國的儲蓄大于其實際投資支出,即所有的錢都花在置換或增加資本存量;而中國的儲蓄率非常高,能夠支撐投資支出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上,而且還有大量的儲蓄盈余流向國外。
根據彭博社的測算,鑒于中國政府為穩定經濟和人民幣匯率會采取措施,今年中國資本外流的速度仍將放緩。
在中國人民銀行去年8月份出人意料地貶值人民幣并因此而令投資者受到驚嚇以后,當局一直都在將重點放在恢復市場平靜的的問題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及其他政府領導人今年多次重申,有關人民幣匯率將持續下跌的觀點是沒有根據的。
由于市場預計美聯儲將暫時推遲加息步伐,直到今年晚些時候才會采取行動的緣故,美元匯率最近有所回落,從而使得中國的外匯儲備也穩定了下來。但是,近日來市場有關美聯儲可能會在6月份政策會議上加息的預期有所增強,從而推動美元匯率上漲,這對中國來說是一種新的挑戰。
觀察者網綜合中新網、新浪財經、華爾街見聞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