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泛亞、中港等交易平臺風險事件影響,許多人對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印象至今還與過度投機、欺詐、對賭等詞匯聯系在一起。事實上,排除那些不規范的交易平臺,該市場在促進商品流通體系和消費升級、調節市場供求、消化庫存等方面所發揮的功能作用日益受到國家相關部委的重視。
5月18日至20日,期貨日報記者作為特別受邀媒體,全程參與了商務部《全國商品交易市場發展研究報告(2015)》(下稱《報告》)編制項目閉門會議,該項目也是全國范圍內首次針對商品交易市場發展情況的年度報告項目。作為國內大宗商品交易場所的自律管理機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流通分會(下稱中物聯大宗分會)承接了此項報告的編制任務。
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功能受到認可
目前,中物聯大宗分會的會員單位包含了國內一百多家大宗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場所,其中多家交易場所參與了此次《報告》的編寫。
作為多層次商品市場的一環,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地位在國際上早已受到肯定。近年來,我國政府雖然針對一批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開展了行業清理整頓行動,但對于以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等為代表的電子商務業態發展總體持支持態度。
早在2012年8月,國務院就在《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中要求,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普及和深化電子商務應用,完善認證、支付等支撐體系,鼓勵流通企業建立或依托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上交易。
近年來,大宗商品交易市場與期貨市場之間也在不斷嘗試對接,共同服務實體經濟。2015年,寧波大宗商品交易所(甬商所)與大連商品交易所共同試點PVC期現倉單互換業務,成為構建多層次商品市場的創新舉措。另外,一些期貨公司的風險管理公司也嘗試參與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平臺交易,以幫助客戶管理市場價格風險。
中物聯大宗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旭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物聯大宗分會的會員單位主要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等現代流通企業,商務部將《報告》編制工作交予分會來做,實際上是對其所代表行業的認可,也說明政府開始重視并研究該行業對國民經濟的作用和未來發展趨勢。《報告》中對商品交易市場的研究并不是對少數區域或交易平臺的局部研究,而是涵蓋了各地區、各產業、不同服務體系、不同類型交易市場發展情況的系統性研究,這有利于政府全面認識和理解這一行業。
據了解,作為商務部制定下一步相關政策的依據之一,《報告》經過數月的編寫及三輪研討,目前已進入最后的完善階段。為突出商品交易市場一些重點領域的發展特色,《報告》在總報告之外,還按照地域篇、行業篇、專題篇和案例篇劃分,設置了14個子報告,涉及“京津冀一體化下商品交易市場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發展的展望”“2015年中國煤炭類商品交易市場發展”“2015年中國商品交易市場交易模式創新發展研究”“中國商品交易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發展報告”“2015年國際衍生品市場發展研究”“大數據在我國商品交易市場電子商務中的應用及發展前瞻”等內容。
內外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
記者從5月18日至20日舉行的《報告》編制項目閉門會議上了解到,相關機構在其負責編寫的報告中不僅總結了全國商品交易市場近年來尤其是2015年的發展情況,而且重點針對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發展提出了諸多建議,面對參與研討的商務部研究院相關負責人,還不失時機地提出了相關訴求。
“我國實體經濟處于相對低迷的時期,商品交易市場也難免受到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更需要強調風險防范及其對策。”中信證券相關負責人在研討會上建議,對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市場的監管需要做到監管主體明確,避免出現監管機構不明確導致的監管“真空”。法律法規需要做到權責分明,邊界明確。同時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需要維持在較強的水平。不過,監管不能代替行業市場化運作,因為監管機構也不是全知全能的,市場本身長期博弈具有優勝劣汰的選擇機制。
他同時表示,商品交易市場發展需要秉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則。需要有標桿性的商品市場,為全國各地商品現貨市場的模式創新提供方向和思路。市場的機制制定需要嚴守市場經濟的底線——公平、公正、公開以及中立性、保密性。而交易模式需要保證能夠符合現有法律法規體系。目前看來,現貨掛牌、即期交易、單向競價交易等模式是已有的不存在合規風險的交易模式。另外,商品現貨市場交易模式的發展需要結合產業鏈上下游,應進一步豐富貼近現貨的交易模式,通過與倉儲、金融等企業的深度合作,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與物流、倉儲、價格指數以及衍生產品相結合。同時,商品市場交易模式的創新需要服務于目前國家“走出去”的大戰略。主要市場需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動,通過提升國內商品市場創新交易模式在海外的影響力,將海外商品納入國內市場的交易范疇,提升我國商品市場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北京信構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建議,建設商品現貨交易市場交易主體征信數據共享平臺,以解決交易各方信息不對稱問題,建立市場監督作用和約束機制,規范市場管理工作流程與當事人行為。
他表示,可通過大數據技術,以倉單為核心,建立圍繞倉單信息的交易主體信用數據庫。制定全國統一的交易主體數據代碼標準體系和數據歸集技術規范;依據我國信用代碼標準,建立統一的交易主體征信數據庫、大宗商品交易場所從業人員數據庫;積極探索商品交易市場的交易主體信息系統與央行征信系統、金融機構以及社會其他征信數據庫的無縫對接,以建立交易主體信用信息與全社會信用信息共享機制。
另外,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在《2015年中國煤炭類商品交易市場發展研究報告》中建議,建立煤炭電商行業發展整體規劃,建立煤炭電商平臺企業準入機制,充分利用“互聯網+”契機發展煤炭電商;建立煤炭電商行業監管機制,成立煤炭電商行業監管小組,制定煤炭電商企業管理規定;建立煤炭電商行業發展的政府扶持機制,政企聯動促進煤炭行業電商發展。
西安矩陣商品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在《西北地區商品交易市場發展研究報告》中稱,相關現貨交易場所應完善各項制度,保證交易市場規范平穩運行;政府方面應積極引導地區內交易市場與其他省市地區的市場或電商平臺合作,提高交易水平。
市場各方要具備戰略思維
商務部研究院副主任陳麗芬在聽完各子報告介紹后,對其覆蓋面廣、內容深入、貼近市場一線,以及能夠直指問題、反映訴求等特點作出了較高評價。她同時提出四方面觀點:首先,商品市場是流通體系的主要載體,而流通產業是國民經濟先導性、基礎性的產業,是穩增長的基石。商品交易市場的提升、完善是流通體系升級的重要的支撐和途經。商品交易市場銜接上游、引導下游,能夠很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增強商品市場的供求調節能力,消化庫存和過剩產能的能力。相關報告已具備戰略的思維。
其次,隨著通訊技術、信息網絡快速發展和應用,商品市場的空間和輻射半徑在擴大。另外,在區域市場一體化,線上線下市場一體化,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在線化等趨勢下,物流與互聯網日益緊密結合,大數據成了供應鏈增值空間創造的第一動力,貿易和金融聯動,市場和物流融合的效應越來越明顯。市場流通、物流、金融三者深度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商品交易市場的發展搶占了互聯網經濟時代的歷史機遇,具備了實踐的基礎。
再次,健康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以及期貨市場的發展,能明顯提升我國商品的定價權以及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所處的位置。目前一些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場所正試圖開拓境外市場,已經具備了世界的眼光。
最后,我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前期發展過程中在安全、信用、交易規范、市場秩序等方面出現了不少問題。此次有關報告提出了諸如區域農產品缺口、煤炭市場傳統交易效率低下、大數據人才缺少等問題,抓住這些問題有利于全國交易市場的規范完善、轉型升級。同時,有關信息安全和信用體系建設的報告,有利于完善整個采信、征信、用信的系統,幫助完善政府治理,體現出問題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