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4

投资过剩 机器人产业有"玩具化"趋势

2016-06-1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祝嫣然

  被視為資本寵兒的機器人行業目前存在投資過剩的趨勢,業內人士呼籲應該避免盲目擴張,把重心轉移到技術創新上,並完善行業標准。

  機器人產業是“中國制造2025”重點突破發展的十大領域之一,近年來,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勢頭迅猛,2015年,國產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占我國市場份額首次突破30%。

  16日,在工信部的指導下,由十家中國機器人企業共同發起的“中國機器人TOP10”峰會在沈陽正式成立。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秘書長宋曉剛表示,通過“TOP10”旨在整合政府、產業與金融資源,為機器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中國機器人品牌。

  隱憂投資過剩

  不過,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坦言,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已呈現出“高端產業低端化”,甚至“玩具化”的發展趨勢,有投資過剩的隱憂,機器人企業要避免盲目擴張和低水平重複建設。

  數據顯示,我國涉及機器人生產的企業已超過800家,但是,其中200多家是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大部分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處於產業鏈低端,產業集中度低、總體規模小。各地還出現了40多個以發展機器人為主的產業園區,有些園區存在著重招商引資、輕技術創新、輕人才培養的傾向。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姚之駒此前表示,過去兩年裏,各地出台的對機器人產業的扶持政策有77項,對一個不到千億的行業,大家卻有這么大的熱情,這實際上反映出這個行業的浮誇成分。

  “中國機器人TOP10”企業之一、納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王野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機器人行業確實存在著一些亂象,包括由於過度投資和重複建設而造成資金和資源的浪費,一些地方政府把機器人產業看作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契機,而投資者認為其中有利可圖,覬覦補貼和資金支持,兩方面的推波助瀾共同導致產業過熱,另一方面,創新力嚴重不足,制約了產業的健康發展。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機器人企業規模普遍較小,逾90%的企業年產值在1億元以下,即便龍頭企業的規模也不大,營業收入同國際領先的機器人企業對比相去甚遠,難以支撐產業規模化的發展目標。

  服務機器人存在機遇

  王野認為,技術創新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強化產業創新能力的根本目的是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更好地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近年來,在工業機器人方面,我國已基本掌握設計、制造、應用過程中的多項關鍵技術,開發出弧焊、點焊、搬運、噴漆等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近年來也開始起步,隨著各項技術的突破,水下機器人、極地科考機器人、核工業機器人等各類自主研發產品不斷湧現。

  南京埃斯頓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傑高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我國機器人產品同國外先進水平還存在差距,概念性產品較多、產業化產品很少。在工業機器人方面,國外企業已積累了數十年的經驗,實力非常強大,中國企業很難突破這樣的競爭格局。但在服務機器人領域,中國機器人企業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和技術,具備“彎道超車”的能力和機遇。

  關鍵零部件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基礎,是決定機器人質量、性能的關鍵所在。研發和制造能力還比較薄弱、技術水平較低、性能質量不高,成為制約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短板。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敏佳認為,雖然一些企業已經實現了部分關鍵部件的國產化,但在批量生產時的性能穩定性、質量可靠性方面還有待提升。加強核心技術的創新,光靠企業遠遠不夠,政府也應該有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推動機器人技術的國產化。

  提前布局機器人標准

  “中國機器人TOP10”的另外一個主要任務是提前布局機器人標准。國家機器人標准化總體組組長、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中國機器人TOP10”將致力於加強我國機器人標准的統籌規劃與頂層設計,支持“TOP10”企業在企業標准、行業標准、國家標准制定方面開展積極工作,逐步完善我國機器人國際標准體系,不斷加強“TOP10”企業在國際機器人標准領域的話語權。

  王野告訴記者,產品質量、可靠性都是制約我國機器人及關鍵零部件發展的瓶頸,行業標准的缺失是造成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國內相關行業標准並不完善,等效采用國際標准的國家標准雖然在國際標准基礎上進行了修訂,但仍無法滿足產業發展對標准的需求。

  據悉,《國家機器人標准化白皮書》和《國家機器人標准體系框架》目前已經成文並即將發布。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