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期待科技強國夢成

2016-06-18
来源:香港商报

   健元

 
  在5月底召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暨兩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就「科技強國戰略」發表重要講話。他特別指出:中國要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必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領域的科技創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的先機。這是中國建設科技強國的根本和出發點。
 
  美引領產業科技革命浪潮
 
  習近平主席提出:中國科技事業發展的目標就是:到2020年使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到2030年使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的前列。到新中國成立首個100年時,使中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可見,未來5年將是中國全面推動科技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攻堅期和加速期」。習近平主席立足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大局,從積極面對和迎接未來全球第四次科技浪潮的挑戰和智能化產業革命的機遇前瞻,把握發展主動權,提升核心競爭力,為中國未來科技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具體的戰略目標。這也是中國未來加快實現綠色經濟轉型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速智能產業升級,更好地引領中國經濟新常態和保持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大勢所趨和必然選擇。
 
  眾所周知,在2008年9月美國華爾街引爆全球金融海嘯后,虛擬經濟的泡沫至今仍瀰漫世界難以消弭,美國及西方實體經濟的脆弱和缺陷也暴露無遺。這也是美國經濟在2000年科網泡沫興起而失去實體經濟價值增長的有力支撐,而最終引爆「次級按揭」虛擬經濟泡沫,并觸發全球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
 
  奧巴馬政府在全球金融海嘯后,采取了連續四輪、持續長達8年之久的「超級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利用美元定價和結算全球資產的優勢地位,表面為市場不斷注入流動性,以提振全球經濟,實則向全球不斷輸出了通脹,并確保本國經濟在低通脹環境中穩步復蘇。其綿延不絕的經濟動力正是來源於美國及時啟動了「第四次本土工業再造」,或稱之為「第四次產業經濟革命」。美國利用其超級量寬貨幣政策和國際資本虹吸現象,使道指延續了8年的長牛行情,成功將大量國際、國內資本注入或引入到「創新智能型實體經濟」當中,順利完成了高智能化產業經濟的轉型,使失業率由近10%的高位,持續下降到5%以下,經濟保持3%左右的穩健復蘇。美國的科技創新動力將再度引領第四次全球產業科技革命的浪潮,這也是奧巴馬政府執政兩屆以來最引以為傲之處。
 
  科技競爭態勢嚴峻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於「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的「攻堅克難期和深水區」,2015年中國經濟(GDP)實現6.9%的增長,今年一季度僅增長6.7%,呈現逐步下滑的態勢。作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為適應未來的產業經濟競爭環境的變化,中國科技的自主創新更是時不我待,勢在必行。因此,中國必須牢牢把握第四次全球產業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發力、挺進。正是習近平主席和黨中央放眼世界,立足全局的英明戰略決策。
 
  所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絕不是一句空話,它意味著中國「再工業化」進程必須全面轉型升級,而非停留在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制造」。這與中國在「十二五規劃」期間提出并推進的「綠色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戰略」是完全澸合的,目標也是連貫一致的。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李克強總理提出要變「中國制造」為「中國智造」,這正是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必然趨勢和內在動力。
 
  目前,中國東部沿海的廣東、深圳和長三角的上海已成為引領科技進步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龍頭。其GDP和綜合競爭力正快速超越香港,這正是源於其創新科技產業的經濟動力,已吸引香港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6月最新公布的德勤《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排名榜》中,美國的制造業指數排名已再次領先中國,預計2016年排名上升一位,而中國則下降一位,屈居第二。在「未來20年制造業指數預計排名」中,美國仍能穩居世界第一的位置,而再次成為全球「制造業」的龍頭。其重要標誌就是「高科技含量」的智能型工業制造規模化,亦如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工業智造」概念。很顯然,美國已初步完成了智能化產業經濟的轉型,日本也正緊隨其后追趕,而中國所面臨的科技競爭態勢將更加嚴峻。
 
  發展中國「智造」業
 
  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央已明確提出:要發展中國「智造」業,提出了未來中國產業經濟創新驅動和轉型發展的大方向。因此,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打造未來世界中國科技強國」的號召,正是順應全球新一輪產業升級與價值鏈重構的積極戰略思考,值得各方深入研究和全面謀劃。根據有關機構統計,目前全球高端技術密集型制造業產品出口比例較高的國家依次為:美國占比58%;日本占比55%;德國占比53%;而中國僅占42%,還略低於印度的43%,仍存在一定的競爭壓力,同時也還有較大增長空間。中國已推出《中國制造2025規劃》,希望由制造業大國變身高科技含量的「智造業強國」。
 
  更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在創新科技生態系統的研發投入,過去一直保持全球領先和較高的投入,在2013年就已達4570億美元,約占其GDP的2.8%。而中國在「十二五規劃」期間,創新科技研發基金投入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1%,科技實力已有明顯增強。習近平主席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已提出了中國科技事業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方向和總體發展目標,并提出了五個方面的體制與機制保障要求:
 
  一是要夯實科技基礎,在重要科技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力爭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是要強化戰略導向,破解創新發展科技難題。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著力攻破關鍵核心技術,搶占事關長遠和全局的科技戰略制高點。
 
  三是要加強科技供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的發展。
 
  四是要深化改革創新,形成充滿生機活力的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要以推動科技創新為核心,引領科技體制及相關體制的深刻變革。要制訂和落實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的各項政策,加強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支持力度。要優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學科研布局,夯實科學基礎。要尊重科技創新的區域集聚規律,建設若干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
 
  五是要弘揚創新精神,培育符合創新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關鍵就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科技人才隊伍。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夠把握世界科技大勢、研判科技發展方向的戰略科技人才;培養一大批善於凝聚力量、統籌協調的科技領軍人才;培養一大批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的企業家和高技能人才。
 
  由此可見,中國的科技事業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興未艾,正在發力。到新中國建立100周年時,順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技強國夢」,值得炎黃子孫共同期待。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