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 互聯網

72個小時沒有網絡你挺得住嗎?

2016-07-06
來源:新聞晨報

  謝竲

  關掉Wi-Fi、去除手機SIM卡,離開了網絡,人們究竟能堅持多久,我們的生活究竟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上月,在由上海經信委、上海商委、上海教委會聯合指導的“2016上海國際信息消費節”上,組委會就組織了一場“72小時無網絡生活測試”,由隨機選取志願者參與跟拍測試。昨天舉行的2016上海國際信息消費節的閉幕式上,本次測試的完整視頻首次公布,兩位不同年齡層次的“無網絡組”挑戰者,也公布了自己經曆的特殊“72小時”。

  “60後”王燕 每天有大段大段空白

  “60後”的王燕是一位非常時髦的阿姨,除了常用的微博、微信等聊天工具,淘寶網購、掃碼支付、手機地圖導航等等都是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平時用慣了也覺得沒什麼,真給你斷個網,實在是不習慣。”

  在“72小時無網絡測試”中,本已熟悉的團購用餐軟件無法使用,無奈之下自己買菜做飯的王燕在第一步就遇到了難題:“我們家附近幾個攤子都很熟悉了,結賬的時候都是手機掃一掃直接付款的,還不用找零那麼麻煩,可沒了網,只好帶錢包去買菜了。”

  到了要繳水電煤費用時,步驟就更繁瑣了,平時不怎麼備現金的王燕先得去樓下銀行ATM機取款,再到附近的便利店支付。“平時網上點幾下就好了呀,突然打回原形,麻煩了好多。”

  失去了網絡,也讓擁有好幾個同學微信群、習慣了常聯系的王燕明顯感到了寂寞:“每天有大段大段的空白,只好出去散散步、跳跳舞,時間好像過得特別慢。”

  “90後”李志豪 遭遇到無數次尷尬

  在參加挑戰前,年僅25歲的小夥李志豪就曾發表了一段“豪言壯語”,很是懷念即使無網絡也無憂無慮的年幼時光的他認為互聯網拉開了人與人之間距離:“當時沒有電子產品、網絡也沒有那麼發達,但是所有的朋友都在身邊,長大之後發現這種感覺消失了。”

  不過在開始測試的第8個小時他就被“虐”到了:“早上起晚了打車上班,站在路邊才想起來,我沒有網啊,結果一趟車等了近30分鍾,遲到還被扣了工資。”懊惱不已的他連歎後悔之餘,又暗自慶幸幸好測試被安排在周五至周日:“真的已經將斷網對我本身工作生活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然而,該“中招”的也一個沒少,周末去看電影只能現場買票,合適的場次都已售罄,最後還和女朋友鬧了個不愉快;沒法用手機導航,找不熟悉的地址只得問路;請朋友吃飯,結賬的時候不怎麼帶現金的他只好無奈地“被請客”……

  短短3天中,即使遭遇到無數次尷尬,堅持到最後的李志豪還是有了新的感悟。曾經愛玩樂隊的他重新拾起了吉他,也有時間好好看看專業設計類的書籍、畫冊。“雖然是有不方便,但因為空閑的時間多了,讓我有機會找事情做,而且還能靜心去做。”他覺得這次“72小時無網絡生存測試”給他最大的收獲是懂得不要過份依賴網絡。

  17年前曾測試過72小時網絡生存

  事實上,早在1999年我國曾舉辦過一場“72小時網絡生存測試”。

  在那個網絡尚不是十分發達的年代,挑戰的項目是讓參與者呆在獨立的房間內,通過網絡來滿足他們生活和維持生命的需求。參賽者在一個完全封閉的環境裏,沒有食物,沒有飲水,跟外界聯系的工具僅僅是一台可上網的電腦和一條上網的電話線路。

  時隔17年後,曾經參與過此測試的范紅軍依然印象深刻:“當時如果不是為了挑戰專門設立了一家外賣服務網站,我想我們所有人都無法堅持下來。”而時過境遷,17年後互聯網飛速發展的結果是范紅軍未曾料到的,而且也遠遠突破了他當時的想象。

  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陸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開展這次測試挑戰除了是對17年前的挑戰致敬以外,也是想通過這次活動來探討一個問題:“就是離開互聯網,究竟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打擊和變化。其實在當今社會互聯網對人們來說已經是空氣一般的存在,即使說‘失去互聯網我們就會窒息’也不為過,只是我們很多人目前還沒有意識到。”

[責任編輯:朱劍明]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